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教学,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教学,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字有趣”、“数字有理”、“数字有用”。当孩子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字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字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字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字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它不再神秘。
关键词:幼教 数学 教学
数字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幼儿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将数字知识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字将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孩子们在认识过程中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用数字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孩子们能更好地认识数字,学好算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字现象,挖掘数字知识的生活内涵。只是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孩子们,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字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字教学,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教学,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字有趣”、“数字有理”、“数字有用”。当孩子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字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字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字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字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它不再神秘。
一、教学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字”?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虽然每个孩子的手里都发有精心编排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众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我们所教的孩子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字”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字再到生活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现行幼儿教材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所以不妨在内容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特地预备了不同数量的黄瓜、梨、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香蕉、等,让孩子们应用数字来区分实物,即形象又生动。这些东西孩子们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动起手来起来你争我抢,有的说:“梨、苹果、桔子、香蕉是水果,西红柿、黄瓜、辣椒、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苹果、西红柿和辣椒都是红的,梨和香蕉是黄的,黄瓜是绿的。”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类是我喜欢吃的,像香蕉和苹果,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运用数字分类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孩子们,而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的是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孩子们们也懂得了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字的世界里。
二、抓住兴趣爱好是关键
对幼儿园孩子们来说,从1数到100只是个应试教育过程,兴趣爱好才是入门的老师。有兴趣爱好的学习可以使孩子们聚精会神、积极思考,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感兴趣、爱好的生活话题来体会数字教学,实质上就是在擦亮孩子们那双“生活的眼睛”, 在幼儿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让孩子们对数字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孩子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字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孩子眼中的数字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三、鼓励孩子用“生活的眼睛”观察
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个孩子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所以在课堂上,孩子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孩子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
四、课堂教学要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幼儿教学中可以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思维意识,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例如,孩子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对其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何区别,有几条边组成等等,结合数字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让孩子们把知道的数字和实物相结合,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拼出美丽的图画”。大力推行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孩子们利用七巧板等各类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数一数”等系列活动相结合,使孩子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孩子们的数字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细节做起,真正地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聪明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用我们的真情,让孩子学会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感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幼教 数学 教学
数字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幼儿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将数字知识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字将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孩子们在认识过程中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用数字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孩子们能更好地认识数字,学好算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字现象,挖掘数字知识的生活内涵。只是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孩子们,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字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字教学,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教学,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字有趣”、“数字有理”、“数字有用”。当孩子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字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字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字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字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它不再神秘。
一、教学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字”?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虽然每个孩子的手里都发有精心编排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众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我们所教的孩子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字”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字再到生活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现行幼儿教材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所以不妨在内容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特地预备了不同数量的黄瓜、梨、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香蕉、等,让孩子们应用数字来区分实物,即形象又生动。这些东西孩子们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动起手来起来你争我抢,有的说:“梨、苹果、桔子、香蕉是水果,西红柿、黄瓜、辣椒、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苹果、西红柿和辣椒都是红的,梨和香蕉是黄的,黄瓜是绿的。”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类是我喜欢吃的,像香蕉和苹果,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运用数字分类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孩子们,而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的是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孩子们们也懂得了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字的世界里。
二、抓住兴趣爱好是关键
对幼儿园孩子们来说,从1数到100只是个应试教育过程,兴趣爱好才是入门的老师。有兴趣爱好的学习可以使孩子们聚精会神、积极思考,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感兴趣、爱好的生活话题来体会数字教学,实质上就是在擦亮孩子们那双“生活的眼睛”, 在幼儿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让孩子们对数字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孩子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字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孩子眼中的数字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三、鼓励孩子用“生活的眼睛”观察
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个孩子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所以在课堂上,孩子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孩子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
四、课堂教学要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幼儿教学中可以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思维意识,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例如,孩子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对其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何区别,有几条边组成等等,结合数字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让孩子们把知道的数字和实物相结合,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拼出美丽的图画”。大力推行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孩子们利用七巧板等各类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数一数”等系列活动相结合,使孩子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孩子们的数字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细节做起,真正地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聪明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用我们的真情,让孩子学会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感受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