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探究教学的递进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
河北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学比较晚,所以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学接触的晚、了解的不多,今年秋季开始我省也开始进行新的课程标准实验,通过培训和学习,我逐渐认识了新课标并对新的课程标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就对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实施新课标教学的重要性
经常会听到教新高一的老师抱怨,新教材上什么都没有,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书该怎么教。听了他们几次课,有的老师别说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一成不变,还和以前一样,教材上没有的东西老师大量补充,还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还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偶尔也会补充一些练习,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书是越教越乱。我认为那是大错而特错,作为跨入21世纪的教师我们都还认识不到实施新课标教学的重要性,那还得了。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就是教师要面面俱到,就是教师要无所不教,学生被动地去学。即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毫无新意的去学习前人的成就,不会举一反三,不会触类旁通。不会创造性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不敢大胆地去想不敢创新地去分析。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意识,更没有创新的能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活力没有希望的民族。不创新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要从中小学生就开始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正是体现了创新教育,就是要我们如何去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实施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的重要性。不要穿新鞋走老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更新,那你真的就要误人子弟了,还要误国误民了。
二、要注重探究学习的递进式,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主动地去分析问题,最后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有的老师就会说了我们的学生基础太差了,你讲他听都不会,让他们去探究简直是天方夜谈,那是不可能的。那我只能说你还没有认识到新的课程标准的真谛。也有的教师认为上课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作答就是探究式教学,变满堂灌为满堂问,那也是大错而特错的,还是教师本身的问题,还是你备课不充分。人家是让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并不只是让你去提出问题而不去创设情境,要是你创设了情境,学生还不会去探究,那么你的提问是有问题的,注重过程教学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在情境创设中,在活动设计中,在问题的提出中要注重递进式,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如《地理1》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八大行星的基本数据”的探究活动,其设计目的是要求学生探究“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共设置了4个问题,前3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日地距离及地球体积质量大小、太阳周围的星际空间、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第四个问题的设问角度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推测太阳系的其他七大行星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一个,为了防止学生主观臆断,还要要求学生阐述理由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推测呢?其实,前3个问题已经向学生暗示了思维的路径,就较好地体现了探究活动的递进性和台进性。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一)教师要重视活动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平台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以活动来带动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收集资料并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思考、回答、比较、讨论、交流、探究、阅读、读图分析、调查实践、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中,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遇到问题学会主动地分析,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师要营造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收集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创造性的去开展,思考、探究、讨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应避免绝对化,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展示科学争议,提供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计辩论会等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求异的思维。在使用新课标教材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自由得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张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研究、去探究、去判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课改的指导下。经过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体会,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角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探究去研究,粗浅的认识,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河北省赤城一中)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
河北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学比较晚,所以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学接触的晚、了解的不多,今年秋季开始我省也开始进行新的课程标准实验,通过培训和学习,我逐渐认识了新课标并对新的课程标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就对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实施新课标教学的重要性
经常会听到教新高一的老师抱怨,新教材上什么都没有,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书该怎么教。听了他们几次课,有的老师别说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一成不变,还和以前一样,教材上没有的东西老师大量补充,还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还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偶尔也会补充一些练习,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书是越教越乱。我认为那是大错而特错,作为跨入21世纪的教师我们都还认识不到实施新课标教学的重要性,那还得了。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就是教师要面面俱到,就是教师要无所不教,学生被动地去学。即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毫无新意的去学习前人的成就,不会举一反三,不会触类旁通。不会创造性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不敢大胆地去想不敢创新地去分析。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意识,更没有创新的能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活力没有希望的民族。不创新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要从中小学生就开始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正是体现了创新教育,就是要我们如何去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实施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的重要性。不要穿新鞋走老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更新,那你真的就要误人子弟了,还要误国误民了。
二、要注重探究学习的递进式,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主动地去分析问题,最后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有的老师就会说了我们的学生基础太差了,你讲他听都不会,让他们去探究简直是天方夜谈,那是不可能的。那我只能说你还没有认识到新的课程标准的真谛。也有的教师认为上课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作答就是探究式教学,变满堂灌为满堂问,那也是大错而特错的,还是教师本身的问题,还是你备课不充分。人家是让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并不只是让你去提出问题而不去创设情境,要是你创设了情境,学生还不会去探究,那么你的提问是有问题的,注重过程教学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在情境创设中,在活动设计中,在问题的提出中要注重递进式,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如《地理1》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八大行星的基本数据”的探究活动,其设计目的是要求学生探究“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共设置了4个问题,前3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日地距离及地球体积质量大小、太阳周围的星际空间、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第四个问题的设问角度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推测太阳系的其他七大行星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一个,为了防止学生主观臆断,还要要求学生阐述理由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推测呢?其实,前3个问题已经向学生暗示了思维的路径,就较好地体现了探究活动的递进性和台进性。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一)教师要重视活动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平台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以活动来带动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收集资料并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思考、回答、比较、讨论、交流、探究、阅读、读图分析、调查实践、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中,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遇到问题学会主动地分析,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师要营造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收集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创造性的去开展,思考、探究、讨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应避免绝对化,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展示科学争议,提供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计辩论会等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求异的思维。在使用新课标教材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自由得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张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研究、去探究、去判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课改的指导下。经过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体会,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角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探究去研究,粗浅的认识,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河北省赤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