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述现成品材料在纤维艺术中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以来,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波普主义的一系列艺术运动推动了艺术家创作观念的改变和现成品材料的运用。1917年,杜尚把一个签过名的现成品——小便池取名为《泉》,并带到美术馆展览,它打破了艺术的传统概念,使得现成品的概念赢得了艺术家们的推崇,激发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观念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从而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今天,有不少纤维艺术家在试验各种各样的艺术材料,一部分艺术家喜欢现成品材料带来的特殊视觉效果和心理体验。现成品材料具备独特的优势,首先,由于现成品来自生活,所以它自身的语言使人们通常思考“生活是什么”,而不是“艺术是什么”;其次,现成品能够唤起观者已有的记忆和经验,更容易更深层地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与作品的内涵。
恰当地选择现成品材料,能有效突出作品的表现力。中国纤维艺术家刘辉的《往事》《无题》《弦音》这三件作品采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将录音磁带从磁带盒中抽出来,用棒针编织而成。刘辉利用磁带的柔软性,用编织手法赋予了它新的形式和内涵,产生了新的视觉效果。
二、现成品材料的分类
根据现成品材料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可以分为现成品材料的直接运用和改造后的现成品运用两大类型。
1.现成品材料的直接运用
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媒材都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物品,甚至可以是废弃品,如自行车、羽毛球、纸杯、药片、牛仔裤、钢丝球、磁带、铅笔屑、吸管、回形针等。艺术家将它们直接运用在作品中,来表达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如拉脱维亚纤维艺术家帕特瑞斯·赛德雷斯的作品《运动中的运动》,是在塑料夹层中嵌入蛇皮、蕾丝、女性内衣、照片等物品;如王东的作品《水中菊》(图1),用无数支毛笔的笔头散开贴在玻璃上,如同盛开在水中的菊花;肖军的作品《丝雨》(图2)是用服装吊牌上的塑料挂钩钉在丝光底布上,如同飘洒着的细细雨丝;美国卡瑞尔·辛桑用木头衣夹和拉链创作的《容器》,以木衣夹随拉链的扭动而翻转,来象征轮回的生命律动。这些作品都是使用平凡的材料,但表现出别具匠心的创意。
2.改造后的现成品材料运用
这种方式是作者将现成品进行再次加工制作后,成为新的物品再进行创作,一般运用的手法有剪切、拼缝和包裹等。
挪威的艺术家玛芮特·海伦收集了旧的白色衬衣,裁剪出衣物中的一部分,如衣领、口袋和袖口,将它们改造后相扣在一起,创作了《神秘之信仰》《最佳关系网》(图3)等一系列不同形态的作品;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婴儿》(图4)更让人意想不到,她采用指甲、鸡蛋皮和鱼的眼睛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表现了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
材料是纤维艺术创作的主要语言,随着艺术家对纤维材料观念的不断开放,纤维艺术创作的材料范围也将不断扩大。现成品材料在纤维艺术中的创造性使用,不仅开拓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还充分发掘出各种材料的其他性能,推动了纤维艺术的发展。
20世纪以来,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波普主义的一系列艺术运动推动了艺术家创作观念的改变和现成品材料的运用。1917年,杜尚把一个签过名的现成品——小便池取名为《泉》,并带到美术馆展览,它打破了艺术的传统概念,使得现成品的概念赢得了艺术家们的推崇,激发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观念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从而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今天,有不少纤维艺术家在试验各种各样的艺术材料,一部分艺术家喜欢现成品材料带来的特殊视觉效果和心理体验。现成品材料具备独特的优势,首先,由于现成品来自生活,所以它自身的语言使人们通常思考“生活是什么”,而不是“艺术是什么”;其次,现成品能够唤起观者已有的记忆和经验,更容易更深层地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与作品的内涵。
恰当地选择现成品材料,能有效突出作品的表现力。中国纤维艺术家刘辉的《往事》《无题》《弦音》这三件作品采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将录音磁带从磁带盒中抽出来,用棒针编织而成。刘辉利用磁带的柔软性,用编织手法赋予了它新的形式和内涵,产生了新的视觉效果。
二、现成品材料的分类
根据现成品材料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可以分为现成品材料的直接运用和改造后的现成品运用两大类型。
1.现成品材料的直接运用
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媒材都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物品,甚至可以是废弃品,如自行车、羽毛球、纸杯、药片、牛仔裤、钢丝球、磁带、铅笔屑、吸管、回形针等。艺术家将它们直接运用在作品中,来表达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如拉脱维亚纤维艺术家帕特瑞斯·赛德雷斯的作品《运动中的运动》,是在塑料夹层中嵌入蛇皮、蕾丝、女性内衣、照片等物品;如王东的作品《水中菊》(图1),用无数支毛笔的笔头散开贴在玻璃上,如同盛开在水中的菊花;肖军的作品《丝雨》(图2)是用服装吊牌上的塑料挂钩钉在丝光底布上,如同飘洒着的细细雨丝;美国卡瑞尔·辛桑用木头衣夹和拉链创作的《容器》,以木衣夹随拉链的扭动而翻转,来象征轮回的生命律动。这些作品都是使用平凡的材料,但表现出别具匠心的创意。
2.改造后的现成品材料运用
这种方式是作者将现成品进行再次加工制作后,成为新的物品再进行创作,一般运用的手法有剪切、拼缝和包裹等。
挪威的艺术家玛芮特·海伦收集了旧的白色衬衣,裁剪出衣物中的一部分,如衣领、口袋和袖口,将它们改造后相扣在一起,创作了《神秘之信仰》《最佳关系网》(图3)等一系列不同形态的作品;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婴儿》(图4)更让人意想不到,她采用指甲、鸡蛋皮和鱼的眼睛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表现了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
材料是纤维艺术创作的主要语言,随着艺术家对纤维材料观念的不断开放,纤维艺术创作的材料范围也将不断扩大。现成品材料在纤维艺术中的创造性使用,不仅开拓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还充分发掘出各种材料的其他性能,推动了纤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