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设计并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把握好科学探究活动的密度
  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众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教材中体现的疏密不同,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中要做到通览教材,调配课时并合理分配。如果密度过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就会影响探究的质量。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安排了三个探究、两个课外实践、一个调查和一个观察与思考。其中三个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内容与知识内容紧密结合,相互衔接。而这三个探究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课时仅为3课时。因此在处理这部分时就应反复思考,将第一个探究活动提前一周安排在第一章进行,这样“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材料正好为“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提供观察材料,不仅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原料,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了探究活动的知识储备,避免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意识
  科学探究活动不是花架子,而是一种科学活动的体验。无论是侧重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还是某一方面,都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中精心谋划。增强活力和感染力,要引导得深、探究得透。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这种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我们在“种子的萌发”这课教学中,除了通过演示讲清楚种子萌发的条件外,还让学生做个小实验。分别发给每一位学生一些油菜种子和小麦种子,让他们回去找两个大些的广口玻璃瓶子或小盘子,在瓶或盘子上垫几层皱纹纸,把小麦种子和油菜种子分别放在皱纹纸上,每天浇些水。由于10月份天气暖和,种子很快就发芽了,让学生把萌发的种子带到学校观察。有些学生的种子萌发得较好,有些学生的种子萌发得较差,让他们对照萌发条件找出原因,并记录萌发的情况。过几天,种子长出根,结合“种子的构造”来讲,胚根先长成根,根就能吸收水分,还起固定植物的作用。再过几天,种子又长出叶来,告诉学生这是胚芽发育而成,这时种子已长成一株小苗,对比小麦苗和油菜苗长出的叶和根有何不一样。等后面讲到“根尖的构造”时,可以看到皱纹纸下面长满了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肉眼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也看得很清楚,皱纹纸的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苗。等到种子中营养用完了,小苗也停止生长而且叶片逐渐发黄,这时种子只剩空壳。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系统地观察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观察到根尖,特别是根毛,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与叶片的不同;也理解了小麦种子的胚乳与油菜种子的子叶是供给胚发芽的营养。整个过程中学生很有兴趣,收获也大,不仅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假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方面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此时,教师应倍加关注那些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使他们敢想敢说。例如,八年级上册“DNA粗提取实验”用的是香蕉做实验材料,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用苹果或梨来替代香蕉,甚至可能会有学生提出能不能用枯枝落叶替代香蕉,如果有了这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一实验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多年来的生物教学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田径运动是所有运动的基础,田径运动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促进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它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学校田径场地设施、课堂学习、训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旨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学田径运动的顺利开展。  一、影响中学田径运动开展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田径运动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认识态度,内部客观条件因素,外部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政治课教学肩负着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政治,让政治课堂高效而又有活力,是每位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  一、高效的政治课堂中学生是最佳演员  高效的政治课堂要使学生成为动力系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贮存器”的模式。如果教师的演讲水平不是很高,课堂的演讲气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及现行管理制度下的安全危害,探析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旨在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安全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快速前进,建筑施工企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这虽然带来了建筑市场的繁荣,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解决大量农民工就业的问题,但也使得建
在中考复习中,我遇到了这样一道题。原题:地铁是城市公交运输的一种工具,可以缓解大城市的公交运输压力。某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地铁机车和公交汽车在某段运
2012年3月29日下午,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工作会议上,介绍了该省推进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建设的经验,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充分肯
化学属于理科,但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教学中我们应向学生强调这些特点,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提高成绩。下面对化学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
砂作为路基填料,具有水稳性好,冲水碾压易密实,但容易失水且失水后粘聚性差,易松散,边坡干稳定差特定。现行公路、铁路规范及指南无切实指导,目前在国内应用也较少。本文通过对砂的
欲望人人都有。即便想“无欲”的人本身就怀着一种强烈的欲望。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