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不熄,劳动育人不止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嘉善县干窑中学成立于1960年9月,原名嘉兴县第十七中学,1961年更名为嘉善县干窑中学,后更名为干窑公社“五·七”学校,1970年恢复嘉善县干窑中学。在悠久绵长的窑文化孕育下,发扬“朝‘干’夕惕,扶‘窑’直上”的学校精神,践行“立德、弘志、求真、广识”的校训,建构以“实践养德、实践增智、实践益美、实践创新”为核心理念和“言行实践、情感体验、思维激发、素养提升”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实践体验教育”特色品牌,并在“窑火传承”基础上,坚持“教学做合一”,走出了一条劳动教育的特色之路。
  窑火传承,开启劳动教育之路
  嘉善县干窑中学地处有“千窑瓦都”之名的嘉善县干窑镇,干窑镇窑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明清时期盛产京砖,窑墩遍地。窑乡人民凭着勤劳、坚毅、求索、创新的精神,使得窑乡文化鼎盛一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京砖逐渐被现代工艺所取代,传统的砖窑手工艺也渐渐濒临消失。但窑乡人民的勤劳、坚毅、求索、创新的精神品质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永葆淳朴本色。
  干窑中学在窑乡文化的浸润中成长,面对即将失传的窑文化传统技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学校责无旁贷。最先走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是瓦当制作,一位心灵手巧、有着窑乡人民勤劳创新精神品质的老教师带着古老的瓦桶模具,开始了学校“窑火传承”的第一课,制瓦技艺在教师和学生手中薪火相传。后来,另一位老教师凭着一手娴熟的陶器制作技术创新了窑乡特色陶器“窑乡壶”的制作路径。在不断创新和反复实践锻炼中,学校探索出一条窑文化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劳动教育之路。2005年,嘉善县干窑中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孩子们踩泥巴、捏泥人、做瓦当、制京砖、做茶壶、上彩色、烧成品,每一件都亲手制作,除了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还有欣赏自己作品的雅趣;老一辈的传统技艺也在孩子们手中传承下去,非遗传承后继有人。2009年,干窑中学被评为第一批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基地。至此,“窑火传承”地方非遗劳动教育的雏形逐渐形成。
  美丽校园,创建实践体验之馆
  受到环境的制约,干窑中学校园扩建缓慢,功能教室稀缺,这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限制。教师们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寻找快乐,在窑火传承中获得真知,在教学做中增长才干。随着创建“美丽校园”的契机,学校改建了原有的车棚,创建综合实践体验馆,专为陶艺制作开辟了一个专用教室。经过不断地创新,设备不断地更新完善,最终陶艺制作室被评为嘉兴市创新实验室——陶艺创新实验室。从此,学生有了玩转陶吧的专属空间,有了动手制作的自由领地;教师有了指导实践的真正场所,有了施展才华的特色舞台。这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里,孩子的巧手制作在此成型;这里,一块块陶泥变成器皿、砖瓦、人物、文字等作品;这里,一件件器物烧制成生活的本真……生命不止,窑火不熄,非遗传承生生不息。学校“窑火传承”特色文化劳动教育正走向成熟。
  五育并举,夯实立德树人之基
  干窑中学秉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实践“教学做合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视三课,让劳动教育生根。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干窑中学一直努力实践着。在“窑火传承”劳动教育实践之路上,不断总结提升创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提炼窑文化的非遗精髓,编制省精品课程《不熄的窑火》,让劳动教育课程化。2020年续编了市精品课程《窑砖记忆》,让课程更加完备。加强劳动教育课题的专题研究,先后有县级课题《以“窑乡壶”为载体的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和市级课题《农村学校开展“显示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围绕这些主导性课题,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从“垃圾分类研究、学生劳动自我服务研究、学校绿化环境(园艺)管理研究、蔬菜种植研究、草莓种植研究、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管理与建设、高新农产品的调查与研究”等方面进行子课题研究。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研究,在课堂中运用课程研究学习。
  创建基地,让劳动教育开花。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課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原有的劳动实践基地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不能适应教师综合传授知识的需求,封闭的教学环境培养不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技术人才。学校着手创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校内外联动共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不断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本领。学校先后在校内开辟了种植园和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园,还专门聘请了社会种植能手作为学生校内劳动指导人员。在校外建立了第一个沈家窑京砖制作实训基地,为学校“窑火传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也得到了“窑火传承”非遗传承人的授课指导,让“不熄的窑火”更加炉火纯青;后来又在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浙江一里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项目学校”实训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新农业产业园、体验活动,科技辅导员向学生介绍高新技术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用、市场开拓等信息,让他们了解高科技农产品的功用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再回到种植第一线,亲自参与种植、体验科技种植。在实践与科技启发下,在师生的钻研探索共同努力下,学校开发出“单片机自动微型浇灌系统”STEAM课程。通过劳动教育,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他们的思想情感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真正体悟到收获的幸福与快乐。
  拓展提升,让劳动教育结果。陶艺创新实验室和沈家窑京砖制作实训基地为非遗文化“窑火传承”提供条件,校内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园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农耕劳动教育实践锻炼提供舞台。学校建立校内窑文化陈列馆,让学生了解窑文化历史,定期组织学生到干窑镇窑文化博物馆、西塘瓦当文化展示馆、嘉善县博物馆参观了解非遗窑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参观学习和校内外劳动实践体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创新特色活动,经过师生不断地创新实践、智慧升华、成果提炼,从2012年开始,学校师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在嘉兴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中一直斩获一等奖。学校开展住校生整理内务竞赛,班级组织开展学生课桌内书籍摆放有序整齐创新特色竞赛,进行包饺子、裹粽子、做糕点、插花等才艺展示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良好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得到了培养和增强,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促创新。2019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项目试点学校”,2020年入选“嘉兴市劳动教师实践基地”“嘉善县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窑魂育善,培育向善尚美之魂。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创新“窑魂育善”党建品牌,对学生进行“窑魂育善行”励志毅行向善活动:在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信诚信意识;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主题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励志毅行的意志;在“劳动实践”主题微论坛和帮父母做家务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感恩情怀;在窑善大讲堂中,培养学生大爱和向善美德。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就是涵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进行“树德”;培养他们生活自理、动手、创造之力,提升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益智”;有益于他们活动筋骨、愉悦身心,从而“健体”;培养他们在实践中感知劳动的美、创造劳动的美、品味劳动的美,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进而“向美”。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其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与奥妙,是激发认知兴趣的有效方式。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幼儿园确定“创设能够引发幼儿乐于探索的自然角”为教研主题,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点合理创设自然角环境,开展易于提升幼儿探索能力的活动,同时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的习惯。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
“发现课”是一种育人模式,也是学校课程的一种样态,基于学校的发展实际灵活生成,是学校拓展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新型治理挑战,破解学生年龄跨度大带来的教育难题,走出九年校园成长文化单一的藩篱,实现课程九年一体化设计,是发现课实施的空间与生长点。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线上学科教学尚有前人探索,线上德育活动却无章可循。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教育共同场?如何将德育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广东省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天河一小”)打造了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美德教育、科学教育等主题为一体的天河一小“展翅课程”。
一座城市的厚重,是其历史的风霜使然;一座城市的灵动,往往是因为水。曲江是秦汉隋唐王朝荣耀的繁华注脚,曲水流觞,沉淀千年文脉底蕴。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学犹如曲江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滴,精致圆润、滋润万物却不张扬。曲江南湖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穆怀宇作为南湖教育的开路人,从首都北京来到古城西安办学,一路风尘仆仆、披荆斩棘,致力于打造孩子们的‘乐学家园’。他表示,教育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教育是时
教师的工作幸福来源于成功的工作经历和不断的学习成长。当教师从初涉教育的职场菜鸟成长为优秀教师,当教师真正融入团结奋进、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教育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一定是满满的。  当代教育家李希贵说:“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如何使每一位教师干一行爱一行,保持一颗永恒的童心和工作的幸福感,为幼儿的成长和快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为了儿童”多、“基于儿童”不足;儿童参与活动多、决策少,主动学习受限;儿童的意图、思维等深层次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等诸多问题。因此,真正树立“尊重儿童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的新课程观,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践中,让儿童的主体性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园本课程建设中需要深刻反思和改进的领域。北京市东城区实验幼儿园将“儿童立场”的理念与主题活动课程结合.
山东省威海市羊亭学校秉承“诸育相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新六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从红色阅读与传统礼射两方面入手,将教育教学工作与特色项目创建深度融合。以读启慧,涵养智慧新风;以射立身,锻造强健体魄。学校努力将创新创优项目做出品牌,引领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阅读是促进师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阅读让学生自主发展?如何打造书香校园,彰显学校文化品位、助推学校特色发展?带着思考,上海同济黄渡小学开启了“慧雅阅读”的探索。  立足语文学科建设阅读文化  2013年至2015年,学校依托“尚美教育”的内涵,实施“慧雅书香情 ‘悦读’五环行”主题策略,铺设以“悦人—悦心—悦历—悦情—悦读”为情感路基,以“环境—课题—课程—家校—评价”为实施道路的阅读“五环”
差异互助课程是新课程理念的缩影,体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小组合作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背景。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巨龙小学紧紧围绕“传巨龙精神,创差异教育品牌”的办学目标,以“差异教育”为特色定位,实施“差异化管理”,积极探索“差异化课堂”,建构“差异互助课程”,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通常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再进行延伸拓展,进而形成更多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园所现实活动实践表明,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家长配合,但家长通常是按照教师要求被动参与,活动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为促进主题教育活动目标落实,园所应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呢?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基于大量实践,做出了思考与梳理。  教师善交流,巧妙达共识。入园伊始,教师引导家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