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回

来源 :市场瞭望·集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图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第一次大调整期。中国艺术品基金因之遭遇了从艺术品基金元年到艺术信托退出年的尴尬。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的重新书写,更让面临风险考验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投资收益和未来发展之路,变得扑朔迷离。
  急转直下,困境中的中国艺术品基金
  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曾在短期内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各种如私募股权、信托等名目繁多的艺术基金风起云涌,2011年更被称为中国艺术基金元年。受艺术品市场调整期的影响,2012年国内艺术品基金投资方向不断创新,但发行规模已明显下降。据统计,截止目前,在中国发行的艺术品基金总额达3.2亿美元,其中3亿美元为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所募集。去年全球发行的44只艺术品基金中,中国发行了21只,并且大部分投资标的均为现代绘画或当代艺术作品。在面临市场投资急刹车的2013年,艺术品信托退出年的称谓在大多人心里埋下了阴影。
  在新兴艺术品金融的各种类型中,艺术品基金无论从规模、效益,还是规范程度、市场认可度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在经历近10年快速增长的市场调整期,人们对其所受的影响及其在2013年的走向都格外关注。受艺术品市场虚假膨胀的大环境影响,2010年以来发行的艺术品基金多奉行短线操作理念,部分艺术品基金期限甚至不足两年。在今年艺术品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艺术品基金今年的集中到期,引起一定的恐慌。但事实或未必如此。
  万马齐喑,中国艺术品基金发展之变奏
  可以说,当下中国的艺术品基金比较散乱,没有整体性,发行的渠道“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处在一种非常不规范与无序的状态,从整体上确实很难判断。加之今年艺术品市场前景不明和艺术品基金集中到期的恐慌。以及新一轮市场波动低谷期将延续至2015年的不利言论,近半年来中国艺术品基金市场“万马齐喑”,但并非意味着资本在排斥这个市场。
  相比较而言,艺术品基金体量占整个市场比例极小。所谓集体退出对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与之前风起云涌的局面比,国内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方式已由“公募”渐趋“私募化”。更多低调、更着眼于整合式运作的场外资金正摩拳擦掌进入这个市场。一些在2012年并未加入到艺术品基金行业中的大型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同样计划在2013年通过银行理财渠道或信托渠道发行艺术品基金。目前包括景德镇等多个艺术品集散地相关的公司,都在与资本合作,计划以整合的模式发行系列艺术品基金。
  与此同时,正如欧洲艺术品基金会近五年出台的报告指出,“无论是经销商有意在调整,还是迫于形势之无奈,艺术经销商们的经营模式都有较大幅度的改变”。在艺术市场更加强调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今天,成熟商人思考跨越“拿自己的钱买进再卖出艺术品”传统方式,期望利用专业知识完美转身。未来几年里,成熟的艺术品基金运营将成为一种趋势。另外,国际一级、二级市场,国际艺术品基金,国际艺术品保险等联合进军中国带来的国际艺术品格局转变及科学的艺术品投资理念,也将对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思考。
  乱局不等于末日,中国艺术品基金发展之势
  如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莺歌所言:“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原本以私人藏家为主的购买群体正逐渐让位于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机构投资者,这直接导致了拍卖市场格局的变化。对有意涉足这一领域的金融机构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在于缺乏渠道和学术的支撑。如何沟通金融和艺术市场是这一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专业人才、完整的艺术产业链等都是对国内艺术品基金的考验,退出渠道单一、透明度低、信誉不佳、期限短等问题更是特殊瓶颈。在保险、物流、仓储、运输等整个艺术产业链不健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回报率与短投资周期的矛盾不但是国内艺术品基金规模下滑的主要因素,也是发展受阻的关键。
  艺术品基金的出现,正改变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基金的兴衰,与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息息相关。从2012年秋拍看,资金雄厚的艺术品基金、大收藏家和富豪们对高端艺术品仍充满强烈的购买欲望,这对稳定艺术品市场的大盘起到兴奋剂的作用。艺术品基金市场的调整有利于人们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剔除以短期投机为主的基金。使艺术品基金市场更趋健康。或许未来艺术品基金的发展方向,从信托为主走向私募。同时,艺术品投资作为另类投资项目,从投融资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化,由单纯投资艺术品模式向艺术产业发展,向企业收藏、系统化收藏发展,进入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领域,能更有效分散风险。借助艺术基金平台为富人们做组合型另类投资的艺术品基金,在未来更具有竞争性。资产配置,艺术品仍将是今后投资热点
  从大的投资环境分析,国内近年热钱涌动,当下股市、房地产等投资环境并无大的改变,艺术品作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将成为共识和今后几年投资的较好选择。
  2013年,艺术品基金投资市场极可能在书画、瓷器等大项的带动下逐步复苏,此外,铜器及文玩的走势也普遍被看好。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收藏群体进军海外市场,中国艺术品平均价格水平的偏高及国际市场格局改变带来的全球化效应,欧洲古典艺术和风格绘画等价格相对更合理的藏品将成为新热门。另外更多特色藏品的增多,无疑会带给正处于调整期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以新的信号。此外,人为抬高价格、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或套现的行为等风险,也应引起投资者今后艺术品投资选择上的重点考虑。同时,相对关注投资标的本身的潜力,选择专业的基金运作团队,是能保证投资的成功可能。
  “2013年的市场存在着很多隐忧。但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将会有更多的钱流向这个产业,这块蛋糕将会越做越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际艺术品市场格局及生态系统的改变,中共艺术品市场的理性发展及艺术品基金专业团队的建设。不远的将来,中国艺术品基金的黄金时代终会到来。
其他文献
Hu Xiancan is a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born in the Qiandongnan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Taught himself in the adversity, he pursued the career of art for seven decades with persistence and indulg
期刊
Born in Shanghai, calligrapher Gu Benjian learned calligraphy from Gao Shixiong and Liu Xiaoqing. He now serves as the curator of Shanghai Badaitou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cademy, curator of Ningyun
期刊
@刘双舟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拍假”是明枪,“假拍”是暗箭。“假拍”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合谋诈骗。对2010-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分析表明,“假拍”尤其是“亿元假拍”对市场诚信度的“透支”,是这次市场下滑的重要原因,也许是首要原因。  @大琦宝岛  在商言商,艺术品的交易既然以“市场”冠称,为何还存在诸多无法修补的漏洞,譬如假拍、拍假,对拍品实施“买断”,与买家签署“保成交”的委托书
期刊
80年代后期,北方农村的伙食还比较简单,晚饭多是稀饭、干粮和自家掩制的老咸菜。生产队的土地已经分给了各家各户,但是,当时的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除了种好自家的几亩地以外并没有考虑做什么买卖与生意,这就使得村民有了很多空闲的时间。空闲下来的人们喜欢聚在一起闲聊天,尤其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几乎男女老少都会端起饭碗跑到胡同里去。一堆一堆的人聚在一起,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叨唠一些家长里短,或是谈论东家姑娘今天上午
期刊
@刘双舟  艺术大众化与精英化并不矛盾。要明白这点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即有艺术才有艺术家,而不是相反。艺术大众化是从艺术参与和艺术消费角度而言的,比如在学校开设书法课,书法并不会因为参与写的人多或大多数人写不好就不再是艺术。当然只有写得好的才能成为艺术家。  @黄燎原  大多数的人相信市场机制只会产出劣质艺术,因此对“大众文化”与“商业化”批评不断,在这个根深蒂固的信念背后却暗藏了知识分子对市场的
期刊
如果说去年九月苏富比在北京世纪坛落下的那锤还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话,那么这个月,另一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已经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拍卖执照且独立开展拍卖业务的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消息,则让“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变成现实。在此前几天,一直与佳士得合作、获得佳士得独家商标授权的北京永乐拍卖已经在官方微博上将双方分手的消息广而告之: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决定在2013年9月将终止商标授权合约,各自独立开展业务。而9
期刊
在经历了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的艺术品牛市狂潮之后。2012年市场行情继而呈现出震荡下行的趋势,“调整”、“寻求改变”成了当年舆论媒体频繁使用的年度关键词。的确,从去年一年的情况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委实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然而,这些微观的经济调整背后又反映出整个艺术品宏观经济环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外围经济来看,2012年末,在香港,这个被誉为亚洲经济“
期刊
继韩系画廊集体退出中国、新一轮春拍征集难和艺术品信托集体退出年等问题的热议,去泡沫、康复期和常态化成为今后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征。而国际艺博会与世界拍卖行、国际艺术品保险的联手、国际艺术品基金的高调进军中国,2013年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下的中国之路,充满了想象。  “韩”风褪去,“欧”风来袭  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称为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的一年。新年伊始,康复期、常态化的市场轮调下,国际资
期刊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2012年秋季因中国嘉德、北京保利抢滩香港举办首拍而拉开帷幕的“香港传奇”,到了2013年4月,在刚刚落槌的香港第一轮春拍上又有了新的演绎,正变得越来越精彩。而惯于看热闹、凑热闹的媒体对其的态度可谓冰火两重天:去年首拍时它们趋之若鹜,但对今年的第二场却兴趣阙如。其实,这两大公司的首拍在拍品征集上都有预先准备,还遍邀海内外买家赶到香港捧场,场面自然十分热闹,但他们究竟是
期刊
中国现代版画,尤其是新兴木刻版画,开创了中国版画的现代之路。一方面使“版画”的概念得以形成,进而超越传统木刻,带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进入到纯艺术领域,另一方面也因其大量印制产生的广泛影响,将现代版画社会化、传播性的本质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无论是从艺术作品的审美角度,还是从社会艺术史的研究角度来看,新兴木刻版画无疑都是版画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留下的最深刻印记。这种地位甚至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