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情境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载体与灵魂,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好的主题,教学活动之间就会缺乏联系,就会失去方向。主题情境的设计,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内需”,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需要教师能巧妙地抓住这一内需,诱导引发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行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施主题情境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一、依托教材,创设主题情境
  在学习《春天来了》时,这是以介绍春天景物为主的口语交际课,教材中附有精美的插图,让学生当众练说。口语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其教学的关键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想说的欲望和兴趣。于是,笔者将课堂搬到校园里,放手让学生在校园去寻找春天,让他们用鼻子闻一闻,小手摸一摸,耳朵听一听,眼睛看一看,亲自感受一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学生通过自己的寻找、观察与感受,就能将自己眼中的春天介绍给大家,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地动口、动脑,来再现春天的绚丽。最后,在学生兴趣高昂之际,笔者问学生,在这春意盎然的校园里,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有的学生唱起了歌曲《春天在哪里》、《小燕子》等;有的学生背起了诗词,“春眠不觉晓”“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来发几枝”等等;甚至有的学生拿起笔记本直接将自己眼中的春天画出来。在这样一次生动、有趣、轻松的以“寻找春天”為主题背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将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才华充分展示,同时也达到了这堂课口语教学的目标。
  二、关注生活,创设主题情境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从生活中提炼出值得探究的主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鲜活的语文。比如,双休日是每个小学生在日常繁忙学习中最期待的假期,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双休日过的更加充实并有意义呢?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以“我的双休我做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调查小伙伴们在双休日都在做些什么,补习、培训、做作业、看电视、踢足球、游乐园……然后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哪些事情时比较有意义的,哪些是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同时,还可以联合家长共同参与,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实现我的双休我做主,过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双休日。
  三、整合学科,创设主题情境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从数学、美术、音乐、品德与社会等与语文相通的内容入手,创设主题情境。例如,品德与社会学习《红旗一角的故事》,语文课上《王二小》一文,音乐学习中《感悟革命歌曲》……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结合各学科的内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开展以“革命故事会”为主题情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这样整合的环境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革命先烈为祖国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对革命先驱的敬仰之情,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结合社会热点,创设主题情境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材料。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广阔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探讨价值、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主题,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影响。比如,保护环境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为此,笔者设计”水资源污染的调查与保护”这一主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学校附近小区、工厂等地方进行走访与调查,通过亲身体验,看到被污染的水源、水资源的短缺,提高自身保护水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时,学生需要对调查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汇总、整理,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情境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善于整合一切可用资源,体现着新课改精神,是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它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载体,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学习并且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此,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主题情境的创设,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出更多精彩的主题,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氛围中不断得到提升。
  田正权,江苏泗阳县实验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動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使其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策略一: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作业、人
一个黑人小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晚上,他都用抹布将~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摆放整齐。令他生气的是,风常常把摆放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委屈地哭了,父亲摸
问题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有序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课堂不断推向深入。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普遍存在零碎化现象,导致问题效应的弱化,也使语文课堂成为问题的堆砌,缺乏系统性,主问题设计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路径,有效的主问题设计将起到提纲挈领、统摄全篇的效果,本文拟以《江南的冬景》为例,浅要谈一谈主问题设计。  一、主问题内
期刊
案例一:  师:朱自清先生的《春》不仅意盛情浓、结构严谨,而且语言也生动形象、清新隽永。请同学们来看下面几个句子:  [投影]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师:哪个同学来说一说,第一句好在那里?  生1:这句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朗润”、“涨”、“红”三个词生动形象。  师
期刊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显著,色彩、照相、拉幕、隐藏、动画等教学功能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如善于利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就能在教学中有效扩大学生识字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就《鹬蚌相争》一文的教学实践,我想就几个环节的处理,探索电子白板技术手段在扩大学生课堂识字量中的运用。  一、化精于分析为精于“启发”  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白板上亲自操作,随时在计
语文教学的定位,不仅关系到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而且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势和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如果不能准确对课文的教学进行定位,而仅仅从教参找定位,从经验找定位,从名人名家的教法中找定位,往往会忽视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水平与文本的特点这些重要因素。正因为这样,致使许多课文教学的定位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的。  下面,笔者就某市市级名师王老师和某重点中学教学骨干邓老师执教《雨霖铃·寒蝉凄切》两篇同题课例来谈谈
期刊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的想
巴西球星罗马里奥是世界上“退役”和“复出”次数最多的足球运动员。2004年,38岁的罗马里奥宣布退役。2005年4月,罗马里奥为巴西队踢了一场国家队告别赛,然后突然宣布复出,宣称
谈及修辞,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修辞方式中最典型、最艺术性的一种,绝不是修辞的全部。那么什么是修辞呢?中国古代有一首诗叫《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据说这是我国最古的诗,就内容而言,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削根竹子,做一把弯弓,捡起石子儿,去打奔跑的野兽。从这几句简单的诗句里,可以看出作者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不但讲究用词的准确,而且在句子的结
品词析句作为阅读过程中钻研文本之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策略,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品词析句这一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  一、在文本形式优美处品析  编入语文教材的范文,都是经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名师反复琢磨反复比较而精心遴选出来的,它们是语言文字的精品,是言语“佳酿”。所以,品词析句自然应该将“语言美”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