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思维特征的学习方式选择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材中主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与尝试,利用列举、假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顺应学生思维特征来选择学习方式与路径,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尝试、比较分析、发现规律、掌握方法,锻炼有序思考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关键词】思维特征 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
  一、问题提出
  “鸡兔同笼”问题出自《孙子算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和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都有这样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材主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与尝试,利用列举、假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为中心,深度学习的课堂,需要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顺应学生思维特征选择学习方式与路径。通过课堂实践,笔者认为,本课教学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真实思维,让学生通过猜测尝试、比较分析,发现鸡兔只数调整中脚数的变化规律,真正掌握列举与假设的方法,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锻炼学生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怎么想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把握学习起点,顺应学生思维特征,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笔者围绕“对于鸡兔同笼这样的问题学生已经会了什么”“本课学习学生真正的思维困难在哪里”“通过课本学习学生能有怎样的提升发展”三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
  (一)调查内容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12个头,从下面数,有 40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请写一写、算一算或者画一画)
  (二)调查结果
  1.主要方法
  (三)调查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正确率为35.7%),正确解决问题的学生主要采用猜测法,其次是列表列举法。假设全是鸡或兔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课外辅导都还不会正确运用。因此列举法是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有价值的方法,需要学生重点学习掌握。
  在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脚数与头数的内在变化关联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障碍所在,其中顾“脚”不顾“头”的错误近20%。若将题目中 “从下面数,有 40 只脚”这一条件前置则发生这一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可见多数学生解题时只盲目计算,缺乏假设推演,已有的单一线性的解题经验固化了思维,解题的策略性思考能力比较弱。
  三、教学思路——设计顺应学生思维特征的学习路径
  基于课前学生调查,笔者认为,如何让学生从不会列举或错误列举到真正学会列举方法,会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是本课学生学习提升的重点所在。先顾“头”再顾“脚”和先顾“脚”再顾“头”只是方法上的不同,如何正确列举、有序思考,探索变化规律,才是学生用列举方法解决问题的价值所在。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只顾脚,不顾头”的错误资源,跳出单一从头这一维度进行列举的思维局限,用更开放的姿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列举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尝试、验证、调整、总结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经验。
  四、学习过程——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
  (一)揭题引入,明确基本关系
  1.呈现问题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10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鸡和兔各有幾只?
  2.梳理信息
  你读懂了哪些信息?
  板书:鸡头 兔头=10 鸡脚 兔脚=26
  (教学意图:明晰已知条件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问题中“鸡头 兔头=10;鸡脚 兔脚=26”是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两个重要数量关系,教师有意强化“数量关系”解读,为学生“尝试解决”做必要的准备。)
  (二)尝试交流,掌握列举方法
  1.呈现错误——顾“脚”不顾“头”
  师: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大家看看这位同学怎么想的?这样想对吗?(引导学生检验头数和脚数)
  方法:5×4=20(只) 3×2=6(只) 20 6=26(只)
  答:兔5只,鸡3只。
  小结:这位同学先根据“鸡脚 兔脚=26”这个数量关系来思考的,可是忘记了“鸡头 兔头=10”这一条件。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呢?
  2.猜测尝试——顾“脚”再顾“头”
  师:满足脚数26只,鸡和兔的只数还可能是多少呢?(学生利用练习纸独立尝试列举)
  (1)学生猜测尝试,然后交流汇总各种方法。
  [兔脚/只 鸡脚/只 总头数 6×4=24 1×2=2 6 1=7 5×4=20 3×2=6 5 3=8 4×4=16 5×2=10 4 5=9 3×4=12 7×2=14 3 7=10 2×4=8 9×2=18 2 9=11 1×4=4 11×2=22 1 11=12 0×4=0 13×2=26 0 13=13 ]
  师:通过刚才的尝试,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小结:如果脚的数量不变,每减少1只兔,就增加2只鸡,头数就增加1个。
  (教学意图: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是“错误”。笔者认为,学生的认知错误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思维由“迷”到“悟”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必经之路。知“迷”所在,是“悟”之始。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大胆呈现错误方法,引导学生明白错误之所在——顾脚不顾头,进而学生自然地理解列举时同时满足“鸡头 兔头=10,鸡脚 兔脚=26”两个条件。这为学生掌握列举方法跨出重要一步。)   3.学会列举——顾“头”再顾“脚”
  师:除了先考虑满足腿数26条,进行猜测尝试外。还可以怎样思考呢?
  (1)呈现方法1(如下图)。
  (2)组织讨论:这位同学是怎么思考的?
  生:先考虑头数10只,鸡如果有1只,那兔就有9只,这样脚有38只了,如果鸡有2只,那兔就有8只,这样脚有36只,这样一只一只试下去。
  生:这位同学试了很多次才找到正确答案,我尝试的次数比他少(呈现方法2)。
  师:这位同学怎么想的?
  生:他是从中间开始列举的。
  师:5只鸡、5只兔试完后,为什么尝试6只鸡、4只兔呢?
  生4:因为5只鸡、5只兔共30条腿,比26条腿多,所以要减少兔子的只数,增加鸡的只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位同学的方法,你发现鸡和兔的只数变化,与脚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生:如果总头数不变,每增加1只鸡,减少1只兔,脚就减少2条。(教师用示意图演示方法2的变化过程)
  ( 教学意图:从先顾脚再顾头,到先顾头再顾脚,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进行列举,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感受列举方法的关键。同时,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体会、理解鸡兔头数变化与脚数变化的规律,为突破难点做了扎实的铺垫。)
  (三)拓展提升:理解“假设法”
  师:谁能调整得更快更准呢?[呈现方法:10×4-26=14(条),14÷2=7(只)]
  师:这位同学是怎么思考的?
  生:如果10只都是兔子,那么多了14条腿。
  师:我们怎么调整呢?
  生:每减少1只兔,增加1只鸡,就会减少2条腿,那么减少7只兔,增加7只鸡,就会少14条腿。(课件呈现假设调整的过程)
  师:14÷(4-2)=7(只),这个算式你明白是怎样调整鸡和兔的只数吗?(同桌相互交流)
  师:我们能不能假设都是鸡再进行调整呢?你能尝试算一算吗?(略)
  (教学意图:整节课学生始终围绕“鸡兔头数变化与脚数变化的联系”进行思考与交流。因此,基于列举方法,假设法是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也是学生思维不断清晰的自然结果。)
  关注学情,是“学为中心”的教学核心。课前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尊重并用好学生的认知错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真实困惑在哪儿。在组织学习时多基于学生的认知困惑、思维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出发,依托数学任务驱动,借助学生丰富的认知成果展开交流。在学习重难点处以核心问题为引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数学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特征,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維发展空间。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31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科夫的短篇小说之一,被编选进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之中,其艺术特色有叙事艺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故事嵌套的结构艺术,幽默讽刺的技巧艺术。而教材的单元目标根据小说的特色设置了学生应掌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教学目标。教师要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小说的艺术特色出发,通过解读文本,找到教学的重点和切入点,从而引领学生顺利地掌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关键词]《装在套子里的人》
摘要:课后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及时的检查。课后小结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弥补遗漏,改进教学。备课备得好,但不一定能在课堂中顺利实施,总会有得与失。写课后小结,记录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有效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小结的点很多,面也较广,需要及时记录和总结,从中获取经验,改进课堂教学。课后小结,既积
摘要:作为一位重要的先锋诗歌研究专家,罗振亚的诗歌创作立场却显得“保守”,他的诗歌具有“诗缘情”而不“绮靡”的抒情特质。他的“诗缘情”不是功能性的,而是富有发生学意义的。在“故乡抒情”中,“故土亲人”和“故乡风物”构成了诗歌产生的触媒和意象载体。在叙事性抒情文本中,正是人物的命运感构成了罗振亚创作的发生学内驱力。他往往在尺幅万里的格局中展示普通人物的命运轨迹,抒发人生况味。在表达方式上,罗振亚挣脱
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中,笔者尝试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略读文本,概括章节内容,了解主要内容;精读重要章节,品味精彩语言,批注阅读体验;围绕感兴趣人物,选读相关章节,赏析人物的形象;研读相关资料,讨论相关专题,撰写小论文。  关键词:读写结合;略读;精读;选读;研读  为了应对学生的“假阅读”“浅阅读”,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笔者尝试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鲁滨
仇迪和仇敌    “特大新闻!特大新闻!我们班新转来了一个仇敌。”大龙像火车头一般冲进教室。  仇敌?!仇敌。新来的转校生叫仇敌。我们班立即炸开了锅。  不一会,班主任老师带着一个高个子男生进来了:“安静!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仇qiú迪同学就是我们四·三班的一员了,大家欢迎!”  “球敌”,不是“仇敌”么?大龙又念错别字了。可是,仇确实念“chóu”啊!老师命大龙回家查字典。  果然,“仇”,在绝大
教学品质,具体到语文教学中,是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品质,是指在“学”与“教”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所表现出的各自特征以及彼此有效契合的特性。就教师教的品质而言,主要包括教的针对性、启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就学生学的品质而言,主要包括学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究性、发展性以及可持续性。从这一角度来观察,刘宏业老师执教的《我的第一本书》以透彻的文本研习为基础,实现了对语文课堂教学品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深化,高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获得丰富的知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数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数学符号及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生活化教育,其要求合理融合生活与语文,联系日常生活,创建生活化课堂。对于中职学生来讲,结束中职教育后便会走入工作岗位了,为了让学生及早适应社会、职业及生活发展需求,语文教师需秉持“学以致用、实用为主”的原则,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优化,促进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确保语文的实用性,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体校学生以体育特长为主,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个性特点爱说爱动、自我约束控制力不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些特点,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体校的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在通常的家庭关系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父亲花大量的时间在家庭以外的世界里获取经济收益,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家庭的责任与忠诚。在很多时候,照顾孩子不得不落在了母亲身上。而母亲似乎也是很自然地就承担起照顾孩子的使命,他们之间看起来相处得还挺融洽。  我听到不少来访者在提到他们的父亲时感到很遥远、很陌生,父亲就像是一个符号在那里,却感觉不到温度。  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初建立的是她与母亲的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