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识字课上得更高效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又提到“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那么,如何避免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识字?这是识字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小学生及早利用汉字阅读,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尤显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这些要求都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那么,该怎样开展好识字教学呢?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学生对汉字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心理适应过程。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學过程中。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增强学生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是否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实验教师在这方面可谓绞尽脑汁、不遗余力。
  1)游戏识字。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如果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猜字谜。教师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3)编字决或儿歌。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编一编。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一个突宝盖,‘几’字一加灯就亮。(亮)”
  4)形体动作识字。某些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记忆字形。如:双臂伸直、双腿并拢,就是一个“十”字;再打开双腿,就是一个“大”字;站直了打开右臂,就是一个“卜”字。
  5)想象识记。低年级的儿童擅长形象记忆,学生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有助于识记字形。如识“夏”字,学生联想到百叶窗。
  2 准确地把握两类字的不同的教学要求
  不要把要求认识的字当成要求会写的字去教,盲目地提高要求认识的字的教学要求,这不仅会加重课程负担,还会造成该认的不巩固,该写的写不好的结果。
  3 借助教材,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逐步领
  悟汉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容易认识字
  教材(人教版)在编排上有意识地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如第一册教材第2课《口 耳 日》,安排一组象形字的教学;识字二的第4课《日 月 明》又为会意字识字。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如象形字的教学,就可运用生动的识字课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汉字的演变规律:形象而逼真的图→简洁而形似的象形字→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而鲜明的直观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噢,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从而很快地记住这些字。教学会意字时,可让学生在“日、月、明”“鱼、羊、鲜”等韵文的朗朗诵读中,渐渐地发现“日+月=明”“鱼+羊=鲜”的字理关系,很容易地便认识了这些生字。在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找找其他的象形、会意字。这样举一反三,学生既认识了汉字,又领会了汉字字理。
  4 多教给学生认识字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扶床学步阶段”,识字任务繁重而枯燥,单靠教师的一一指导是不可行的,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授之以匙”,多教给他们一些认识字的方法,让他们在乐趣中边玩边学,自主识字。
  1)看看表演。如在教学“人”和“入”时,教师开始表演:先身体站直,一腿跨出,让学生感受到“人””字的来源及写法;尔后,教师身体斜站门外,向门内伸进脑袋,再让学生学一字→“入”,让学生认识到“入”字的同时也领悟到字的写法和意义。
  2)玩玩游戏。学了加、减法,根据合体字的构成,让学生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字:“日+( )=( )”。
  3)编顺口溜。如教学“回”字时,可编一句顺口溜:“小口回家大门关”。
  4)念念儿歌。教学“左、右”时,可教念儿歌:“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面有是个口;小朋友,要记清,左字下边是个工。”
  5)猜猜字谜。如:“两山来相连,一竖写中间”→“出”。
  6)讲讲故事。如学习“串”这个字时,学生想到羊肉串,说到最喜欢吃羊肉串,一根羊肉串(中间一竖),恨不得两口就把它吃掉。
  这样富有情趣的方法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积累、运用中,掌握识字的方法和识字的规律,培养识字能力和技巧。识字难度减轻了,识字过程有乐趣了,他们会更主动地自主去学习。
  5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1 提高识字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自制力弱,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根据这样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认识那么多的生字,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外,还要充分调动他们的表现欲、创造欲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地学,投入地学。
  5.2 提高识字效率
  一、二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识记十几个字,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又记得牢呢?一是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要给他们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如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二是以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的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三是要适时复习、巩固。根据儿童记忆和遗忘规律,识字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继后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一周左右)就得又复习巩固一次,这样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后,学生也就记得牢了。
  5.3 提高识字速度
  要让学生尽多尽快识字,就要拓展识字途径,构建识字的多种平台。借助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要把识字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如激励他们利用电视、广告及街头招牌、标语识字,交朋友认识同学时利用姓氏识字,给家里生活中用的东西贴标签识字等。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建立课外识字小档案,开设课外识字交流课等。总之,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要提倡生活识字。
  5.4 提高识字频率
  要让学生多使用认识的字,就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识字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识了字,必然会有强烈的阅读欲望。而阅读又能巩固识字,加强课外阅读,既帮助学生识字,又培养了他们阅读兴趣与能力,这对开阔视野,开发智力都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齐陵街道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对工程图学教材体系现状的分析,计算机绘图软件及机械行业对工程图学的挑战分析,提出工程图学教材新体系的框架。  关键词 工程图学;教材;工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2-02  工程图学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于该专业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给予学生掌握阅读与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
摘 要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体验,从备课环节、课堂授课环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配合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环境的配置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环境配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5-0104-02  笔者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来,在工作岗位上
摘要 结合多年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提出适合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授课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6-0051-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pecialty English Teaching//Wang Qiuju  Abstract With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逐渐普及,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遇到新的难题。针对高职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关于计算机教学模式根据具体情况改革创新的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都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强调落实三维目标: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技巧及方法,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患者汪某,女,71岁,因腹痛、腹胀、呕吐10天而于2013年8月15日人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偶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均为胃内容物,无胆汁,不伴发热。2
摘要 野外实践教学是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植物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发展特点,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海南大学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对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这为促使实习内容由原有的单纯注重课堂知识验证转向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供借鉴。  关键词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学生主体,就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让他们乐学、会学,会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素质,提高能力。教师主导,就是依据教学要求、教学任务、具体学情,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去总结,去应用,并实时指导他们提高发展。主体与主导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统一体,二者不可偏废。有时学生主体作用应该得到充分展示,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有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得到强力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