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积极思维 鼓励质疑问难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amor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进行论述。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进一步启发学生疑中出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启发;鼓励;积极思维;质疑
  一、鼓励学生大胆、积极质疑
  在教学中,学生有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此过程中“有疑”是关键,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则无拘束,思维灵动、流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信息交往有密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温度,有心灵和情感的沟通,增强了学生课堂的主人翁意识,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这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关键。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问题抓不住要领,或是过于浅显,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提点、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1.围绕文章题目质疑问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顺势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这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中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写谁的背影?什么时候、什么情形下的背影?背影是什么样的?作者如何写背影?看到了这样的背影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都是从课题中捕捉到的,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理解文章中心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具有直接、迅速特点的质疑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质疑法。
  2.抓住文章重点句质疑问难
  读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点句、关键句,边读边想,细细品读,才能读懂课文,读出语文味。如每篇文章的中心句,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密切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勾联全篇课文,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教学浑然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如: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什么觉得“我”背上的母亲同她背上的儿子,就是整个世界?(《散步》)监狱、钥匙别指什么?为什么祖国的语言就是能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最后一课》)。
  3.从文章理解的多角度质疑问难
  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从文章阅读中的内容表达、主题思想、言语形式入手,善于抓住课文细微处,于似无疑处生“疑”。
  (1)比较中质疑。对文本阅读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授《岳阳楼记》一文时,学生发现并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与《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乐”同为“乐”有何不一样?如此这般因势利导地对比“导疑”、深入探究,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透地理解人物,内化语言形式所蕴涵的思维、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判断与人文精神,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味”。
  (2)在反复出现的词句、内容等方面质疑。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内容等,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或突出强调事物特征、人物特点,或突出强调主旨,升华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这些反复出现的词句进行质疑。如在《曹刿论战》一文中,可引导学生在战争过程的描述中抓住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质疑;在朱自清《背影》一课抓住四次“背影”、四次“流泪”。这些生疑、质疑的细微处,对培养学生的质疑方法、质疑习惯和质疑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3)在课文的留白处质疑。抓住课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处,通过有效地挖掘、引导学生质疑,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去补白,对领略文境、排除阅读障碍、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有明显的作用。如《背影》一文中父亲对于为“我”送行的两次“踌躇”,父亲为何这般犹豫呢?又如在《甜甜泥土》一文中“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如此在留白处质疑补白,往往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意见,甚至是争论,这正是求异思维的开始。这时,学生据理力争,自省自悟,从而改变思维方向,最终达到理解与认识的统一。
  三、启发学生疑中出新
  教师在教学中能艺术地激发学生生疑并能巧妙地启发,使学生疑中出新,从而达到创新长进之目的,这更是难能可贵的。如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一学生对文后一句话“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质疑道:编者对大儒孔子都这么宽容(“孔子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也未能解答这个问题”),却对两小孩如此苛刻,对吗?学生进一步解释:应该肯定他们身上善于观察、敢于质疑、虚心请教的精神。学生提出的这些与教参中的答案大相径庭,对他们的这些疑点,我给了很高的评价。新异的质疑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创新教育的价值。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相当重要。教师要积累教育智慧,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质疑能力,而且还要启发学生疑中出新,使得语文课堂生成更鲜活、更本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其他文献
我市的结核病定点诊治单位为江山市人民医院,为分析影响肺结核初治转归的有关因素,寻求提高治愈率的措施,我们对2004-2008年在江山市人民医院结核门诊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例
我与《金秋》结缘始于1998年。退下来以后的此前数年我寓居于成都,这年冬初我回西宁打理事情,老友、老同事孙明轩告诉我说《金秋》杂志编辑李泉林不久前来青组稿并组建作者队
课堂是教学的主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讲究效率,高效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基于此,希望广大教育工
以往潜射导弹受精度和弹头威力的限制,不能用来攻击加固的硬点目标,但D5导弹克服了这些缺陷。由于“民兵”Ⅲ导弹将改带单弹头、LGM-118“和平卫士”导弹退役,“三叉戟”ⅡD5
广州市越秀区从1993年开始全面推行DOTS策略,建立了一个由“政府承诺、督导管理和监控评价”的结核病控制模式。在此基础,2001年开始实施《广东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
摘 要:近年来,江苏高考试卷的写作题呈现开放性日益增强的趋势,要求学生能运用英语有条理地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很多学生无法达到这一高度,不能有条理地论证,学生现有水平与高考和社会需要脱节。本文试图以牛津高中英语的课文精读教学片断为例,介绍一种通过模仿写作提高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文;阅读;写作;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
今天下午,三点左右,你又回来了。我分明感到你回来了,除了你,还会是谁呢?我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偌大的院子只有我一个人。我一动不动地盯着院门,我在等你。我搬了两把椅子,一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急性结肠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急性结肠出血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
2008-01-31/06-25,威海市环翠区发生风疹流行,为探索其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对75例风疹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