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分贝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_landico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惧怕餐桌礼仪的人。每当餐盘里出现诱人的食物,我总是忍不住想扑将上去,但环视四周,全是节制、克制、理智的人。强忍着冲动,改成一笔一画、贼兮兮地吃。这时候,心中总不免唠叨一句,唉,不及林间自在啼啊。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越来越远离自己的自然属性。想起有一年,参观BBC的动物摄影棚,声音制作线正在为野生动物拟音。“一般来说,大型凶猛动物,撕咬食物声音很大,嚣张且伴随欢快呻吟和低频口腔共鸣。”录音师介绍说,“因此,从食物链上看,处在顶端的,后期拟音时要故意夸张一些。而处于末端的,我们会故意压低一些吃东西的动静,以便于观众理解动物特性。”
  听到这儿,我乐了。人是万物之灵,处于食物链顶端,但人类进餐为什么却要尽量低调呢?
  几乎所有的食物享用过程,都伴随着声响。人类的口腔可以通过感受到的细微差异,区分脆、韧、酥、沙、绵、糯等口感或牙感。即便是脆,又分蔬果类汁水丰盈的鲜脆、油脂烹炸食物的香脆、焗烤谷物类的焦脆、烘焙类点心的酥脆、炒制干果的生脆、渍制脱水腌菜的柔脆……天哪,多到不胜枚举。
  脆,大都与食物纤维脱水有关。有些蔬菜,比如青菜头,直接吃涩口。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尝试用腌渍的方式处理它,稍作加工,菜头不仅鲜美可口,而且还多了一种脆韧。可以想象,我们的祖辈当年得到这种美妙口感有多么惊喜。最好的涪陵榨菜,一定是先风干脱水的,这和巴蜀讲究些的人家做泡菜一个道理。大概十年前,在长江中一个沙洲(现在已经淹没了)拍片,主人家菜头收获、切片,江边的风裹着几分湿润,风干的过程一点都不着急,直到菜头接近干透,再下盐水,这样做出的榨菜柔韧中带着几分紧绷甚至丰满,每人一碗干饭,吃得一屋子山响。
  我的家乡有种叫苔干的脱水蔬菜,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和榨菜一样脆,但不用盐腌,而是直接晾晒。吃之前,放在温水中浸泡,菜迅速原地满血复活。老家人管它叫贡菜,也有叫响菜的,可见动静之大。
  中国菜肴里更是不缺少与脆相关的美食,松鼠鳜鱼、三鲜锅巴、宫保鸡丁,还有著名的爆双脆。烹饪方法无论是炸、爆、煎、烤、焗,每一种都能获得不同脆的口感,同时无不伴随着强烈的诱人声音。美食家们不得不挖空心思寻找一些词汇与之匹配,普通一点的说“外焦里嫩”,文艺一点的形容“裂帛”“嘤咛”……我很幸运,因为我做电视,可以直接把声音记录下来。
  但电视里的食物声响显然是经过处理的,比如《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油爆河虾、炸猪排、蒿子粑粑,在入口时,都被声音工作站模拟成“耳鼓接收的声音”。因为我们咀嚼和吞咽美味的声音感受,是由口腔直接传导到耳鼓,而不是通过空气振动传递到耳膜的。这就是为什么“看(听)别人吃东西,永远没有自己吃东西美味”的原因。在节目里,我们模仿的,恰恰是个人进食的感受。
  当年,我拍一部野生动物的纪录片,请了一位新西兰的大腕儿指导,叫迈克尔。在讲声音的时候,他透露了这个秘密,这和BBC的声音制作理念类似。他打趣说:“模拟耳鼓的声音是在现场看球,否则只相当于看转播。”迈克尔的说法,让我想起童年的一件糗事。
  老家有种点心,芙蓉果,类似江米条但更大,心儿蜂窝一样绵密,外面通体油炸,而且挂着糖霜。和邻居家老三玩儿,她吃着这种果子,一点儿分享的意思都没有,我只好提醒她:“这东西,脆不脆?”老三把最后一块放进自己的嘴巴,一边嚼一边说:“很脆呢,不信你听!”
其他文献
“我急需帮助,否则我一定会发疯!”弟子对大师说,“我们住在一起,妻子、孩子,还有孩子的外婆外公,我们大家神经紧张,相互叫喊,我们家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你能答应按我所说的话去做吗?”大师严肃地问。  “我保证按您说的话去做。”  “很好。你家有多少牲畜?”大师问。  “一头奶牛、一头羊和六只鸡。”  “把这些动物都关到你们住的屋子里,一个星期后来找我。”  弟子听了吃惊不小,但是因为保证过了,
期刊
婚联是指结婚用联,内容多是赞美良辰美景,祝愿新婚夫妇爱情永笃,生活甜蜜,一生幸福,勉励新婚夫妇献身祖国、建家立业等。这类联语有一种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还有一些构思奇特、幽默风趣的婚联,别开生面,妙趣无穷。  有两位数学教师喜结良缘,同事们赠了这样一副对联:  自由恋爱无三角;  幸福人生有几何。  联中的“三角”与“几何”是数学名词,嵌入联中语义双关,既含二人职业,又祝贺他们婚姻美满,可谓珠联璧合
平时,我家三口三条线生活:妻子在餐厅上班,读高中的儿子住校,我在离家几里路的学校上课,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顿饭。不过,每逢假期,一家人一定要聚在一起吃我的拿手菜:蒜泥肉。  蒜泥肉的做法十分简单:一斤精瘦的熟猪肉,切成肉片,拌上盐放进菜盘,上面撒一点辣椒面、花椒面;接着剥三两大蒜细细地切碎,放在肉片上;然后再把三两左右的菜籽油倒进铁锅,烧到八成熟时淋在蒜泥上,几分钟便可食用。每片肉上都沾蒜香,麻辣
豫西灵宝盛产黄金,是著名的“中国金城”,当地还有一种被称为“金搅饭”的美食。几年前来灵宝工作,就听同事们说:“现在生活好了,十天半月不吃肉倒没啥,可要是不隔三岔五吃顿‘金搅饭’,心里还真馋得慌!”  “金搅饭”是用筷子搅拌熬成的玉米糊糊饭,因色泽金黄鲜亮而得名。用灵宝特产的优质玉米磨成的细玉米面,鲜黄纯正,细腻滑润,清香绵长,是做“金搅饭”的绝佳原料。在灵宝农村特有的又深又厚、极为聚热的大铁锅中注
菠菜饼是油煎而成的一块饼。油热而不沸,倒入菠菜末、鸡蛋、面粉调匀的糊,煎至两面金黄即可。菠菜鸡蛋汤更为简单。水沸后,撒一把焯过的菠菜熬个汤底,待菠菜六七分熟,慢慢倒入拌匀的蛋液,煮一滚水,蛋花盛开,关火,香油、味精、食盐、胡椒粉等调味品,想加什么均可。吃了一些饭菜,喝一口汁浓味鲜的汤,滋阴润肺,养胃生津,这才叫一个舒坦。  菠菜鸡蛋汤还有一个高雅的名字,叫芙蓉菠菜汤,多是有身份的人忌讳“蛋”字所为
《舌尖上的中国》百看不厌,闲着没事时就搜出视频复习一遍。里面介绍的每种食物都让我产生快到那个地方去大快朵颐的想法。比如建水烧豆腐,多年前应伍立杨先生之邀去云南,还真在建水停留过一两个小时,但不知有此味,生生错过了。下次应该专门去那里尝一尝。比如金华火腿,只闻其名,从未吃过,听到名字就感觉有食欲,也应到金华去买。  或曰,如今天下一盘棋,食材大挪移,想吃火腿随时随地可以买,网购也可以,为何要去金华?
“红烧”主要是借助于调味  品(其中主要是酱油)而区别于白烧和干烧,红烧菜肴特点是色泽红亮,口味鲜浓,汁少而稠。  红烧菜选料相当广泛。一般鱼类、肉类、禽类和野味类都可以通过红烧的方法制成美味可口的菜肴。它们既可以是大型的、整只的原料,也可以切成段、块等形状,不过一般都不宜切得过小。  红烧菜一般都有熟处理过程。根据原料的不同形状、质地和菜肴要求,熟处理方法有炸、煎、煸炒、焯水等,但不是所有的菜肴
平素所见,土豆这种食材,除了酸辣土豆丝,似乎上不了席面。其实,只要有智慧、肯创新,土豆也能变成华丽的特色菜,说不定还能成为招牌菜呢。  葱香煎土豆  把土豆洗净,不需要去皮,囫囵放到盘子里,撒少许盐,上锅蒸熟。取出后微晾一下,用刀轻轻一压,压扁。锅里放少许油,把压扁的土豆整个放进去香煎。用筷子或铲子翻面,煎至两面微焦。锅中再加入少许油,放入洗净切成小段的葱白爆香,大火、颠锅;锅中再加少许盐,放入洗
菜系的形成与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有具备本地区烹饪特点的一系列名菜、宴席菜、家常菜、小吃等,丰富多彩,相辅相成;其次,要有一批(几代)擅长烹饪地区特色菜肴的名厨,创制出可以传世的名菜;再次,这些名菜必须能有文人、美食家的品鉴、批评和推广;最后,该地区有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都市,以保证原材料来源和酒楼饭庄的市场需求,而且商贸发达也有利于饮食风格的推广与宣传。四川盆地具备了这些因素,川菜系也就在此
豆腐菜,俺这几年好像隔一段时间不吃就非常想念,反正隔三岔五我就会买点儿回来,做汤也好,炒菜也罢,不管啥样的做法,每次都是我吃得最多。有时间逛超市,我喜欢买一种叫做韧豆腐的,嫩而且不容易散,到了菜市场,多半就会买北豆腐,质地稍微粗糙些,但更适合用来炖肉或做汤菜。  这次做的豆腐相对于麻婆豆腐来说少了那份油重和辛辣,但比起平时的家常豆腐,它又会多一层香辣的口感,煎过后用调料炒香,再加点儿汤来炖炖,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