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饮品中微生物指标的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冻饮品是以饮用水、食糖、乳、豆类、食用油脂等其中的几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食品添加剂,经配料、灭菌、凝冻或冷冻等工艺制成的固态或半固态食品,包括冰淇淋、雪泥、雪糕、冰棍、甜味冰、食用冰等。冷冻饮品以其独特的口感、清凉去暑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欢。近年来,因消费者对冷冻饮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冷冻饮品行业以年均递增15%的速度发展。
  随着冷冻饮品行业的发展,其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次实验根据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在广东省市场上随机抽取冷冻饮品909份,进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显示:冷冻饮品不合格率为4.18%,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的不合格率分别为3.30%、2.86%。冷冻饮品的微生物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加强对冷冻饮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以保证冷冻饮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在广东省内流通环节(超市、商场、批发市场、小食杂店)、生产环节(成品库)对销售的冷冻饮品进行随机抽样,共抽取样品909份,其中流通环节冷冻饮品817份、生产环节冷冻饮品92份。
  2.方法。按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第二法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测定大肠菌群;按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测定菌落总数。
  3.判定标准。根据GB 275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判定,冷冻饮品中大肠菌群应符合n=5,c=2,m=10,M=100的要求,菌落总数应符合n=5,c=2,m=25000,M=100000的要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时,则该样品判为不合格。
  二、結果统计
  1.不同环节中微生物的总体检测情况。不同环节中冷冻饮品微生物指标的不合格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知,冷冻饮品微生物总体不合格率为4.18%。其中,流通环节抽检的冷冻饮品不合格率为4.16%,生产环节抽检的冷冻饮品不合格率为4.35%。
  2.不同抽检场所中冷冻饮品微生物的检验情况。相关数据详见表2。从表2可知,不同销售单位中,小食杂店的冷冻饮品不合格率最高,为4.69%;超市的冷冻饮品不合格率最低,为2.96%。不同抽检场所不合格率由高到低顺序为:小食杂店>商场>成品库>批发市场>超市。
  3.冷冻饮品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总体检验情况。相关数据详见表3。由表3可知,冷冻饮品中,大肠菌群的不合格率为3.30%,菌落总数不合格率为2.86%。
  三、原因分析
  冷冻饮品中的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两项微生物指标,反映了冷冻饮品的总体质量状况,用于评价食品的清洁和污染程度,能反映冷冻饮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状况、产品包装密封性以及储运条件控制等情况。本次冷冻饮品抽检,检出微生物项目不合格样品38批次,不合格样品发现率为4.18%(38/909)。
  1.大肠菌群超标。38批次不合格的冷冻饮品中,有30批次样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超标,不合格率3.03%(30/909)。大肠菌群来自于人或者温血动物肠道,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卫生学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作为食品受到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标示食品曾受到人或者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二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食品容易被大肠菌群污染,通过大肠菌群项目检测可以推断食品中是否可能存在着致病菌的污染。
  2.菌落总数超标。38批次不合格的冷冻饮品中,有26批次样品中检出菌落总数超标,不合格率2.86%(26/909)。菌落总数是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及反映食品新鲜程度和卫生状况的重要微生物指标之一,卫生学意义也有两方面:一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用于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许多食品标志都规定了食品菌落总数指标,以菌落总数指标作为控制食品污染的容许程度;二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期限,即利用食品中细菌数量作为评定食品腐败变质程度(或新鲜度)的指标。
  通过不同环节对冷冻食品进行抽检发现,生产环节检出4批次不合格样品,不合格率为4.35%(4/92),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企业未按照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产品的加工原材料或者包装材料受到污染、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亦或是产品包装密封不严、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流通环节检出34批次不合格样品,不合格率4.16%(34/817),根据GB 2759,对冷冻饮品的贮存和销售温度做了严格的规定,流通环节的不合格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未能按照特定温度要求运输,而由于销售单位分布多且广,各销售单位对产品的贮存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产品在运输及贮存、销售过程中温度不符合要求,产品发生融化,甚至融化后再次凝结,也容易造成产品中微生物超标。
  四、防止冷冻饮品被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通过对广东省市场上的冷冻饮品进行抽检可以发现,其微生物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冷冻饮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冷冻饮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对公众关注度高、消费者反映情况多的冷冻饮品,增加检测频次和数量,特别是加强对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项目的检验;在冷冻饮品消费量集中的夏季,要开展全面的冷冻饮品抽检,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2.企业要加强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企业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食品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进行生产,严格把控生产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产品状况。同时,健全对产品生产车间的清洗、消毒和监控的管理体系,应对负责生产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及卫生管理培训,对产品的运输及运输贮存、销售等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产品质量发生变化,避免产品被微生物污染,确保生产的冷冻饮品到消费者手中是安全的。
  3.健全冷冻饮品的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冷冻饮品包括了食用冰,目前食用冰块应用极其广泛,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和加强监管。SB/T 10017-2008《冷冻饮品 食用冰》和GB 275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仅针对定型预包装冷冻饮品和制作料进行了规定,难以监管餐厅、饮品店自制冰块等现制现卖的冰产品(尤其是食用冰块),需加快出台更多食用冰块的相关标准并加强监管,确保餐厅、饮品店的食用冰块符合标准要求,保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其他文献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公安机关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其中科技兴警就是要向科技要警力,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0年7月,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
目的探讨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中采用不同方法勾画胰腺导管腺癌(PDAC)肿瘤区域对使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病理分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1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2例PDAC患者(男46例、女26例,年龄:25~87岁)的术前18F-FDG PET/CT图像及病理资料。根据PDAC病理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分化和非高分化组。入组患者按3∶1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支持,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焙糖协)主办的2021(第二十七届)“中国月饼文化节”于2021年8月12日在北京开幕。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本次开幕式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  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钟其顶,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焙糖协”)理事长张九魁、执行理事长朱念琳、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帅、副
近年来,新茶饮产业发展迅速。本刊从天眼查了解到,我国目前有超过3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奶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茶饮相关企业最多;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我国茶饮相关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20年已新增超过9万家茶饮相关企业。尤其是随着奈雪的茶的上市,茶饮行业更是频频得到资本的青睐,新茶饮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期。  经过两年的匠心研发,7月31日,主打健康牌的现制新茶饮品牌“茶言客”上海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包含了由产地预冷、冷藏储存、冷藏车运输、冷库储存、配送、零售、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产业链。近十年时间,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关于开展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主要聚焦全国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系统整合存量物流资源等方面,推动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截至2020年
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于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关注。因此,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应主动开展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的控制和研究,并对相关制度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本文主要从建立专业检测队伍、完善检测制度、设立重点监管机构等方面,采取全面的防控措施,杜绝一切食品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最为主要的四类食品安全问题  人们的生命安全离不开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对社会和国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一旦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就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并造成社会恐慌。为了全力保障食品安全,诸多食品检测技术得到利用,其中的PCR技术就是先进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之一,操作便捷,准确性高,可以有效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本文从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类型入手,介绍了PCR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并分析了如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各种食品添加剂大量被添加到食品中,这些食品添加剂可以保证食品不腐坏,有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若长期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饮料通常含有十来种食品添加剂,包括甲苯酸、山梨酸等,当甲苯酸被人体摄入后通常情况下会与人体胃部的胃酸发生反应生成苯甲酸,而该物质具有轻微毒副作用,因此国家规定甲苯酸的使用剂量不能超过0.2g/kg。为了确保各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地方政法本科院校工作的生命线和主题,也是学校办学质量和育人成果的“试金石”。但由于政法类岗位编制受限和部属院校及其它院校政法类专业学生的激烈竞争的影响,加之存在学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专业设置不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就业渠道较为单一等问题,该类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低,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就业任务艰巨繁重,就业率落后成为当前办学的瓶颈。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