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趣味导入浅议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传统的导语设计采用复习法,新旧联系式,缺少趣味,显得平淡呆板,并且限制学生思维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师生情感互动,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我尝试了几种导入法,因势利导,教中趣导,由于乐趣激发志趣,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历史课堂大放异彩。
  关键词:趣味导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导入也是这样。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教学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巧妙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语设计尤为重要,导语虽短,其意却深。简短而成功的导语,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采用复习法。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创新导语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趣味导入法。
  一、诗词导入法
  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刻意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学习《红军的长征》一课时,不妨朗诵毛泽东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盟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断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在朗读之余,不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了解,而且也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通过吟诵这些佳句隽语,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感情。
  二、歌谣导入法
  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利用一些相关歌谣导入,能够使学生在盎然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我讲《义和团运动》一课时,用歌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导入。解释中国人民反洋教的实质一课时,用歌谣导入,能更鲜明地表现辛亥革命的背景:“不用掐,不用算,选通不过二年半,今年诸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三、对联导入法
  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引用对联,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突出主题架桥铺路。如讲国统区人民的困苦生活时,引用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巧妙设疑,引出国统区人民生活的背景--缺衣(一)少食(十)。我在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节时,引用一幅对联:“五十年枷锁一旦废除,咱们翻身作主人,无数年压迫从此解放,工人齐心忙生产。”仅突出时代特色,而且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四、时事导入
  时事,就是社会上发生的,学生关心的现实事件,包括报上刊登的新闻。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包括新闻)导入,不仅赋予“古”以时代感和亲切感,而且会加深对现实事件的了解。“今”与“古”紧密相连,历史发展的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从中可以发现历史发展过程某些带规律性的道理。
  例如,香港的顺利回归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我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就很恰当地把香港问题同课题主旨联系起来。说:“同学们,现在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回归祖国。大家都很想知道香港问题的由来。今天香港地区不仅包括香港本岛,还包括所谓的‘新界’。‘新界’的面积比香港岛还要大得多,它是在1898年被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走的,如果这次谈判成功,香港地区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我们学完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这课后,大家就会明白香港的由来了。”
  要想运用好时事导入技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用心观察、积累,善于捕捉新鲜信息,善于联想,而且还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追求、兴趣爱好、热门话题等等。
  五、历史乡情导入
  家乡是学生生息养育的地方,一提起本乡本土的历史知识,学生虽未必耳熟能详,但都会倍感亲切,所以,用与乡土历史相关的知识激发乡情,导入新课,入情入理,很能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九·一八”事变,设计这样的语言:“同学们都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吧,‘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站大本营。’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事变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随后,引入课题。例如,将《中法战争》,采用战士木雕“番鬼托梁”导入新课。原来广西民间建房时有个民俗,就是雕刻一个木鬼,放在屋梁之下,自从法国侵略中国西南地区,当地人民痛恨侵略者,于是就在建屋时雕刻一个法国鬼子的形象置于梁下,叫做“番鬼托梁”。教师边展示边解说,自然导入新课,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祖辈爱憎分明的情感。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但无论选用何种导入法,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具有明确的目的。运用导语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导语而导语,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热衷于猎奇而喧兵夺主,从而违背了既定的历史教学目标。
  (2)兴趣为前提。导语要遵循和运用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要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景,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贯彻量力性要求。导入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导入要结合学生实际,切忌过深、过难以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4)避免演独角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的导入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就失去意义。
  (5)要掌握好时间。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至4分钟为宜。所以导入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如讲英国工业革命一节时,有位教师只用了一句导言:“当今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主要内容是什么?”话虽短,也能起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6)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在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结束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可参考上一节课的结束语,使二者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熟悉全套中学教材,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具有全面驾驭教材的能力。
  因势利导,教中趣导,由乐趣激发志趣,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求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就一定会使课堂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多相流自动计量系统在油井产物进行气液分离的同时,还能将原油中的部分水分离出来。随着油田的开发,油井产出液的含水量逐渐增多,多相流计量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油井产液多相
摘 要: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各类软件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在研究电子电路设计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软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现系统化、精准化的电路设计策划,设计者除了具备专业的电子电路设计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计算机应用能力。本文将对各类辅助软件在电子电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做出分析,以促进其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电子电路设计教学;软件实际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
一、主题与背景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活动方式,课堂内习以为常的4人讨论小组,常出现一人为主其他人旁听的现象,讨论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过于狭窄而缺少创新。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内的讨论,真正使每个学生围绕着问题的中心充分思考、畅所欲言,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二、情境描述  【场景1】在纸上发表你的观点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提高,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中专经济管理系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型”为主。所以要不断拓宽教育空间,尝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将学生的
摘 要:随着免费开放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对象、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章通过调查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实践现状,分析了存在的经费保障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进而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长效发展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意味着普通公民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这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
中职学生的性格个性等方面都与义务教育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远远高于德育课的学习。德育教学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更注重学生能力
园艺专业课教学中直观教学法的应用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和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文章结合当前教学中常见的实物、标本、图片资料、操作演示、视频、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
摘 要:改革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的头等大事。素质教育在中国已进入初级实验阶段。21世纪是高新科技、信息革命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国家之间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21世纪大面积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劳动技能等综合型人才及各种类型人才。跨世纪的物理教师,必须抓住时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性、悟性和灵性。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工作者对语感教学的深入研究,使得感悟教学不仅成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提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