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的课堂讨论艺术浅议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与背景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活动方式,课堂内习以为常的4人讨论小组,常出现一人为主其他人旁听的现象,讨论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过于狭窄而缺少创新。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内的讨论,真正使每个学生围绕着问题的中心充分思考、畅所欲言,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二、情境描述
  【场景1】在纸上发表你的观点
  高三专题复习课:《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
  〔教师叙述〕在常见的复分解反应中,难溶的碱一般不能和盐溶液反应,但这也有例外。
  〔教师演示实验〕向Mg(OH)2浊液中投入固体氯化铵,可清楚看到白色沉淀消失,溶液变澄清。
  〔教师提问〕氢氧化镁为什么会溶解?请说出判断的理由,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看完实验,教室喧哗了,个别同学跃跃欲试。可是老师并没有立刻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把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写在纸上。原先喧哗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多数学生陷入思考,有的学生开始动笔。老师巡视四周,看到个别学生似乎无从入手。教师走向他,轻声指导。2分钟后有几位学生开始环顾四周。老师俯身看他们写的内容,并略作提示。几分钟后,老师喊停。全班抬头。老师任选一个小组,开始逐个宣读这组学生所写的内容,同时将白纸上的内容展示在大屏幕上,并要求全班评价。老师只是倾听学生,不做任何点评。虽然学生回答问题的深度不一,设计的实验方案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至少有一点,学生们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尽管老师没有指点,但是随着学生的交替评价,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学生们越来越向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向靠近。
  【场景2】幻灯片上的选择题。
  老师展示一道选择题。学生静静地思考。学生在思考片刻后纷纷低下头在各自的一张牌子上写下答案A、B、C或D,然后非常自信地高高举起给老师看,没有一个学生大声报答案,也没有学生左右环顾抄袭同学,都是在各自慎重思考后写下了自己的结论,老师站在前面看下去,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一目了然。然而学生自己并不知道周围同学的对错。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提问。请学生阐述各自选择的理由。
  【场景3】教师的暂停。
  静静的课堂,学生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一个难点。渐渐的有同学皱起了眉头。看来有问题了,老师合时宜地停了下来。大家就刚才讲的讨论一下吧。安静的课堂秩序被打乱了。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学生细细品味渐渐明白了各自的问题所在。
  三、问题讨论
  从【场景1、2】中我们发现原本热闹的讨论却被披上了安静的外套。常规教学的模式是: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几分钟后,请某个准备好的同学回答。然后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老师总结。两种处理方法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别,就是【场景1】在学生面前多放了一张白纸。【场景2】在学生面前多放了一块牌子。从这张白纸和这块牌子上却引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思考1:课堂上喧哗的讨论表明学生的参与度就大吗?常看见看似热闹的讨论其实也就是几个学生在表达,大多数的学生似乎总是在扮演听众的角色。可能是因为内向的个性,可能是不太自信,也可能是一贯以来的学习习惯塑造这么一批永远做听众的学生。教师提供的一张白纸迫使每个学生思考,虽然教室是安静的,但你可以感觉到教室里涌动着的一股强烈的思考的暗流。它会激发创新。
  思考2:动笔与动口的最大区别是将口头语言提练成书面语言,提炼成文字的过程也是整理思绪,梳理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能清楚地使用学科术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本身就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有时我们出于节约时间,想使课堂的容量大一点,就让学生口头回答了事。殊不知,问题就是出在口头表达上,有些学生可能是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对问题的认识究竟停留在哪个层次上,学生本人和听者都不是很清楚。每个个体的问题不能充分、准确的暴露出来,也就得不到及时的修正。文字表达的形式使知识更切实地落到了实处。
  思考3:常常有这样的学生,坐在座位上时跃跃欲试,可是一旦被老师请起来提问,就语无伦次了,由于时间紧迫,环境压抑。教室布置整齐划一,缺少个性。学生活动空间狭小,课堂纪律严明严肃有余。当一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全班所有的目光齐刷刷的逼向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紧张的环境刺激下学生一时就没了思绪,过度的紧张导致了学生的感悟出现了短路。让学生先有一个笔头准备,回答时更有信心,也就更精彩了。这张白纸为感悟的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在沙沙的书写中学生不仅放松了紧绷的神经,而且还锻炼了文笔,梳理了思绪,激发了感悟。
  思考4: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不做回答,仅仅是逐个推出层层递进的思考问题并倾听。教师不忙于下结论,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的实验素材和问题思考,为学生的感悟萌芽施肥松土。随着学生争论的激化,在多次的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结论也就越来越明朗,对勒夏特列原理的本质的感悟也就会越来越深刻。
  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创造。
  思考5:【场景3】中教师的暂停看似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样的讨论设计有必要吗?从学生的表情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暂停讲解,学生的自由讨论及时的解除了学生思维中的障碍,修补了思维过程中的断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防止了思维感悟过程中的断层。
  四、诠释与研究
  如何把握课堂讨论的动静结合艺术?何时该动?何时需静?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生更好地有实效地展开讨论,倾听内心的智慧,寻求内心的感悟,实实在在地解决疑惑。所以任何刻意地追求轰轰烈烈的形式都是不足取的,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用而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浅尝即止的讨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鉴于课堂45分钟的有限时间,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对讨论进行取舍,真正需要的讨论还是要力求淋漓尽致,没有必要的讨论坚决舍去。同时教师不仅是学科问题的解决者,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平等、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讨论学习环境。一块牌子尊重了学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理念。课堂应该真正成为学生互助式的参与、对话的最佳场所。
其他文献
对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般有一个保护范围,一种保护有它的主保护范围、后备保护范围,如果某个范围出现故障,它的主保护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跳闸,那么它的后备保护或者更后一级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改革开放给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的同时,更对人才层次有了较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普高比例提
摘要:培养和开发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如何开发学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 积极性 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身为人师,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  学习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做了简要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旋挖钻是通过动力头转动底门镶嵌斗齿的桶式钻斗切削岩土,并将原状岩土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
本文结合湖南某工程实例,阐述了长短结合水泥搅拌桩的方案选择、设计要点、静载实验和质量控制等,为广大工程界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技术参考及理论依据。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率先宣布对北极享有领土主权,一直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并在2004年举行了以捍卫其北极领土为目的的大规模军事演习.2007年俄罗斯在8月2号那天把国旗插
本文对密闭输送工况下,水击波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危害进行详细的阐述,从理论上对压力瞬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输油干线上常用的水击保护措施,并以铁秦线举例说明水击超前保护的
多相流自动计量系统在油井产物进行气液分离的同时,还能将原油中的部分水分离出来。随着油田的开发,油井产出液的含水量逐渐增多,多相流计量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油井产液多相
摘 要: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各类软件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在研究电子电路设计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软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现系统化、精准化的电路设计策划,设计者除了具备专业的电子电路设计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计算机应用能力。本文将对各类辅助软件在电子电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做出分析,以促进其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电子电路设计教学;软件实际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