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我国小学数学整体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研究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日常事物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偏小,其思维活动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缺乏,教师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要多利用具体的、直观的教学用具或实物;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敢于对教材进行新的摸索与改革;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可将答案限制为唯一的,对于学生的回答要不断地鼓励和引导。
  数学游戏活动只有在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爱好时,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该活动中。我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这一习题时,考虑到数字的枯燥性和抽象性,把事先准备好的1—81的数字卡片中的2、3和5留给自己,剩下的则每人任意两张发给了学生,要求学生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出示手中的卡片2、3或者5,如果学生卡片上的数能够整除该数,则须说出自己手中的数字具有怎样的特点,回答完毕即可坐下。
  游戏开始了,我先出示数字3,手持能被3整除的数的同学接二连三地举手,回答道:“我是33,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我是60,6 0=6,6÷3=2。”……接着,我又分别出示5和2两张卡片,于是又有学生举手。“我是20,个位上的数字是0,所以能被5整除。”“我是16,个位上的数是6,能被2整除。”……渐渐的班里只剩下几个学生还站着,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举手抢答,他们似乎受了很大委屈,说他们手中的数字既不能被3和5整除,又不能被2整除。我笑着说:“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将你手中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看看所得的数有什么特点?”稍加思索后,他们陆续举手,有的说:“我是41和1,41减去1,变成40,就成了既能被5又能被2整除的数。”还有的说:“我是61和13,两者相加成为74,能被2整除。”就这样,学生陆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了。就这样,在我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在各个实践活动的设计中,体现不同程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数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知识涵盖面广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要渗透创新的理念,创设新颖多变的情境,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问题,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在数学活动的设计方面,要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灵活性和挑战性。
  怎样的数学活动才是有意义的呢?我认为,如果在一个数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全面利用已有知识,发现该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并激发不断研究、解决同类问题的欲望,那么这样的数学活动就是我们应该倡导的。在学习“时间计算”这一章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看电视。当我说出来后,教室一下子沸腾起来。当教室平静下来后,看到不少学生怀疑的目光,便说道:“老师有一个条件,需要记录你所看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计算播出时间。”第二天,每个学生都按时完成了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很高。
  在小学阶段,笔算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口算的作用也是其它方法不能替代的。口算要经过许多的思维过程,要根据数的特点,把数拆一拆、分一分、合一合,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在学习了钱币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妈妈要小明去买六支雪糕,分别是两支5角钱的、两支1元钱的和两支1元5角钱的。共需要花多少钱呢?”多数学生回答道:“5×2=10、10×2=20、15×2=30、10 20 30=60,一共是6元钱。”这时,我引导学生说:“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有学生回答道:“(5 10 15)×2=60。”这些答案都是直接利用数学方法在回答问题,我想让学生把自己买东西的直接经验也添加进来,于是提示道:“请大家把雪糕的价格特点也考虑一下”,在我的启发下,有几位学生恍然大悟:“两个5角,两个1元,两个1元5角,就是6个1元嘛!”这样的答案既简单,又融入了直接的生活体验。在这次练习中,学生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悦,创新的欲望不断增强。
  三、尊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创造性
  学生是一个个有主体性的个体,而发散性思维则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思维的创新性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规律,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解答某个数学问题时,能提出别人尚未发现且不同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和途径。在数学活动课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思考和解决问题,克服思维定势。
  学习“四边形”一章,我让学生测自己卧室的长与宽,计算周长;并且要求每人设计与生活有关的两道题目,课后大家互相交流。我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到处闪现,问题设计精彩纷呈。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它的核心就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创新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因此在
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樱桃谷鸭CD3ε胞外区,制备兔抗鸭的CD3ε多克隆抗体,利用制备的抗体建立一种用于测定或分选出鸭的CD3~+T细胞亚群的方法,由于鸭瘟病毒主要侵害的是上皮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来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兴趣呢?下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起到管理的作用,而且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客观、公正、详实,又要实际可行。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教学其实是在一步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并愈来愈显示出其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也正在逐渐建立和完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
在不同条件下对耐药大肠杆菌进行传代培养,考察耐药菌对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FQs)敏感性恢复中的差异,以及Plas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耐药基因和gyr 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