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初中生欣赏古典诗歌有感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情感寄托的对象之一,诗歌的题材和感情寄托是息息相关的,构成诗歌意境的要素——意象,其蕴意也是相对稳定的,而感情还需要通过吟咏来表达。所以引导初中生有效地欣赏古典诗歌,应从题材、意象和吟咏三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树立古典诗歌的“题材”意识
  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选取素料,剪辑材料,往往承载了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构思。而欣赏诗歌的过程,把握诗歌中思想和情感的态势这是势之使然的,因为不同题材常常体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敏感地识别题材,这样才能在诗歌欣赏的过程中寻其径而入其门。
  一般来说,古典诗歌的题材无外乎以下一些类型:爱情诗、山水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
  诗、咏物诗、咏怀诗和讽刺诗等等,而每类诗,它们都有自己的情感表达范畴。比如爱情诗,要么描述坠入爱河中的男女主人公痴痴和执著的爱情;要么描述离别男女生离死别的痛苦之情和至死不渝的相爱之情;要么描述难得相会但胜却朝朝暮暮销魂的爱情。诗经中的《关雎》,李商隐的《无题》,便是很好的印证。
  笔者在教诗经《关雎》时,充分考虑到古典诗歌的“题材”意识,引导学生读诗应仔细辨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里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明白诗歌开头就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水鸟和鸣,喻指了男女间和谐恩爱,与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意义上发生关联,主人公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体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思念、追求之意。情景俱佳,意趣并茂,学生完全陶醉于如梦幻般的艺术境界中,学生对题材类别也就一目了然了。又如送别诗,不言而喻,它自然与送别有关,但研读它,我们照样也会欣喜地发现,它有相对稳定的表情范畴。要么抒发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要么抒发诗人对友人深深关切和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要么抒发诗人对友人拳拳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然,送别诗中也有描写凄凄楚楚地在倾述缠缠绵绵、肝肠寸断的别离之情的。
  至于其他诸多类型,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笔者只想强调一点,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歌题材常见的类型,并了解其中的最主要的感情思想类别,这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引导学生树立古典诗歌的“意象”意识
  因为长期的文化积淀,诗人借以表达感情意象的蕴意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教师从诗中的这些物象和情愫出发,也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诗人的内心世界,进入诗歌中朗朗戚戚、五彩缤纷的艺术境界,所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歌,除了引导学生树立“题材”意识外,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意象”意识。
  所谓“意象”意识就是指古典诗歌中的物象常常被当做一种情感来寄托。一般来说,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中,我们应当要有这样的概念:腥臊恶臭是小人奸佞,香花美人是君子忠臣;秋天意味着肃杀,寒蝉意味着别离;燕子那是亲昵,鸳鸯那是恩爱夫妻;鸿雁那是思归、是书信,劳燕分飞是夫妻离别;红豆是相思、仰慕,浮萍是漂泊不定,浮云是游子的象征;竹子是君子、是操守,青松是刚直、是伟丈夫;梅花象征着脱俗与孤傲,菊花象征着恬然与超俗,莲花象征纯洁,牡丹象征华贵,大海象征广博等。
  一旦学生熟悉了这样一些文化积淀,由此引发开来,精心地设置一些对象,让学生欣赏评点,你会发现足以让你感到非常满意的结局。
  三、引导学生树立古典诗歌的“吟咏”意识
  笔者在多媒体教室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时,在屏幕上投影出诗人对着明月举杯,唯独长长身影与其为伴的图景后,清幽的背景音乐响起,随着配乐饱蘸情感的吟咏,顿时营造出凄清的氛围,学生在教者的吟咏中产生了共鸣,与教师一起齐声的吟咏起来,融入到诗歌的意蕴里。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情感特别投入,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在深情并茂的吟咏声里,学生便领会到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又如吟咏陶渊明的《饮酒》时,调控吟咏节奏,将“悠然”二字拖长声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那种悠闲自在的心情,在情感上与诗人贴近了,真正能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去领悟古诗歌意蕴。学习古诗歌离不开时时吟咏,细细咀嚼,在低吟慢咏中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和水平就渐渐得以提高了。
  引导学生树立题材、意象、吟咏三方面意识后,再对古典诗歌进行领会、揣摩、吟咏,便可在欣赏的同时获得整体上的把握。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三中学(365113)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化场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培养解析问题的能力,
“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它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评价是为了通过诊断教育活动过程,提供信息反馈,以期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并作出教育资源分配相关的决策。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种类型,就是对教师的评价。中学语文教师的评价又是教师评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先对课本进行通透研究,这是保证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理论基础。但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由“学”与“教”统一构成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两个部分的重要作用,不能单纯地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进行主动学习、掌握更多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新课程标准要
钱梦龙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虽然准确理解字、词、句是文言教学的基础,但仅此一个目标未免淡化了文言文独具的古典韵味,从而有蜻蜓点水之嫌了。文言文教学应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丰富、活跃和强盛,传承这些垂范后世的精神财富。  笔者在教《人琴俱亡》一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掌握常见文言实、
迁移是指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一种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中已经掌握的语文技巧应用于阅读中。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以模仿阅读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学让学生从课堂阅读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领域,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而语文学
为了提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效率,在总结前两次经济普查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优化数据采集流程,利用手持数据采集设备把原来在办公室进行的数据统计对比核实转为现场办公,
我国粮食种植产业规模较大,在维持粮食供应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粮食种植技术逐渐开始得到运用,并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玉米在我国属于较为重要的一种粮食种
在高校文化建设工作中,高校档案可以发挥出推动高校文化继承与积累、推动高校文化传播与选择、解决高校文化建设实践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