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记忆 反思生活 抒写真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jack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内容
  
  六年来,同学们就像一棵棵小树一样,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也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毕业前夕.就来个“我写我”,再为自己的文章配插图,把自己画下来。如果画画有困难,就贴上一张照片。最后,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我写我”作文朗诵会。
  
  设计理念
  
  “习作是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劳动”,“习作”姓“习”;习作教学应克服过去程式化、技能化和“伪童真”的误区,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表现童真童趣。因此,教师应从“理想的儿童王国”走进“现实的儿童世界”,无论是激发诱导,还是起草点评,都要着力于让儿童唤醒记忆、反思生活、抒写真我。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事例表现自己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回忆生活、反思生活、再造生活、认识自我,做生活、学习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名片激趣
  师:你们见过名片吗?谁知道名片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师: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名片送给老师吗?看,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名片的半成品。(分发材料.人手一份)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常常是封闭的、沉睡的,特别是涉及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往往有排斥心理,高挂“免战牌”。老师把名片作为架起师生情感桥梁的道具,视名片为有情物,就很容易叩开学生的心扉。]
  
  二、认识自我,个人写真
  1.出示名片(见下表)
  
  2.师生交流。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个人写真”这几个字?(学生可能从照相馆的门前有这样的广告、生日写真等方面回答)下面我们将要进行的写真,与刚才所说的有所不同,因为我们不需要灯光,不需要化妆,也不需要包装。因为这是心灵的写真,是敞开心扉、不加雕饰的生命写真。下面就让我们逐条来看看。
  师:(友情提醒)姓名,想想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什么来历,其中又寄托着什么深意;性别,请想想自己作为男孩或女孩的感受;职务,就是你在班级或学校任过什么官……)
  师:(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很多同学都已填写完毕,请自愿者把自己的名片送给老师。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环节教学“化整为零”,在引导学生想把名片献给老师的心理背景下,通过“个人写真”用“姓名”、“职务”、“爱好”、“志向”、“座右铭”一层一层地揭开学生的心理“面纱”,简约而有指向性;“友情提醒”则意在引导学生选材,开启学生选材的思路,为畅所欲言作好准备。]
  
  三、对话访谈,广开言路
  师:下面我将请咱们的班长从中抽出三位朋友作为嘉宾,参加由我主持的一个聊天节目。(请班长到前面来,从中任意抽取三张卡片,并公布相关人名。)
  师:(与三位同学握手并安排就位)今天我们在这里将进行一次聊天,谈论的话题是“真我告白”,请各位畅所欲言。(着重从“职务”、“爱好”、“座右铭”三个方面打开学生思路。)
  [设计意图:聊天节目很有创意,对同学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台上的“嘉宾”可以获得直接体验,台下的“观众”一方面“推波助澜”,一方面积累间接经验。很容易使思维变得敏捷,使语言变得顺畅。使内容变得丰富。]
  
  四、明确要求,快速成文
  师:真想与更多的朋友这样零距离地接触,促膝长谈。但课堂时间短暂,交流的方式不只一种,同学们可以拿出手中的笔。让心中的话语在笔端静静地流淌。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一个方面写下来,只要说的是真话、实话就行。
  师:为了更便于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你可以采用书信的形式;也可以写成一般记叙文;灵感飞扬的同学也可以写成一首诗。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画个圈,写作讲究的是一气呵成。
  (教师巡视,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习作的素材后,把这些材料进行“物化”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对习作的要求简洁而又简明;在感情上求“真”;在内容上求“实”;在速度上求“快”。既尊重学生实际,又富有时代气息。]
  
  五、反馈交流,妙语点评
  师:请同学们像朗读课文那样放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自己修改。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作品。(具体内容略。教师引导学生从“真话”、“真情”两个方面进行点评、赏析,兼顾其他方面,然后让学生在集中点评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誊抄下来。)
  [设计意图:反馈交流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强化学生的言语意识,提高表达水平;可以进行双向反馈矫正,完善学生的习作。]
  
  总评
  
  本次习作教学设计有四个特点:一是创设开放的话题背景。使学生有话想写。教师创造性地解读教材,由“名片”入手,用师生情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二是善于激活学生沉睡的记忆,使学生有话可写。冰心在谈及她的写作体验时曾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作家的写作如此,小学生的习作也如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姓名”、“职务”、“座右铭”等方面一步步叩开学生心扉,让学生心中有“我”,口中说“我”。笔下写“我”。三是培养学生浓厚的效率意识,使学生有话快写。现代和未来社会都需要能快速捕捉信息、占有信息、发布信息的高素质的人。当学生的思维打开后,教师一方面因势利导,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快速起草,“一气呵成”,培养学生高度的效率意识,长此以往,学生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四是指导学生在反复修改中提高,使学生有话善写。“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会修改是习作水平提升的标志。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呢?一是让学生“像朗读课文那样”去读自己的习作,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许多作家在谈写作体会时,无不把“大声读自己的作品”作为重要经验隆重推出;二是通过对典型习作的点评促进学生把握修改要领,发挥辐射作用。三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至形成习惯。
其他文献
一、梳理课程让“果果”真实落地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办学三十年来一直聚焦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实现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学校的教师团队有着“笃智笃行”的工作作风,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在开发实施课程前都有追问“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习惯。因此,为了顺利推进“果果和朋友——小学生情绪健康促进”项目,学校课程发展中心从课程融合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前期准备。  1.课程比
使用部首检字法在辞书中查检生字是学习汉字的重要途径,能否够熟练使用部首检字法主动学习生字,是衡量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重要指标。  统编本语文教材将部首检字法的学习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偏旁,学习分析汉字结构,形成初步的字形分析能力。二年级开始系统安排部首检字法的内容,覆盖了学习部首检字法的所有难点:第一阶段,了解部首的概念,熟悉常见的、易析出的部首,学习部首检字法的流程;第二阶段,进
诵读不仅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方法,其在写作教学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经典诵读”的逐年升温,传统诵读教学也开始扭转近代以来的颓势,受到语文界乃至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遗憾的是,人们只看到诵读对于理解、品味经典诗文的作用,而对其促进书面表达的文章学价值缺乏应有认识,其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写作能力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传统诵读法进行重新审视,认识其文章学价值及其在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  2、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3、能正确迅速地读准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4、能发现身边带着an en in音节的事物、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以旧引新,做好铺垫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几个老朋友,还认识他们吗?  抽读拼音卡片a o e i u ü。
《中国教师》:科学探究是科学、科学学习的基本属性之一,2001年版与2011年版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也都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课程目标与内容。请问郭教授,初中物理学科经历了10多年的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目前大家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何?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式教学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玉英:科学探究确实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在理念层面上,中学物理教师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师都很认同,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
不久前,我在机场无意中听到一对父女的对话。他们站在安全门旁,互相拥抱道别。  父亲说:“我爱你,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  女儿回答:“爸爸,我们一起共度的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你对我的疼爱就是我所希望的一切。我也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  道别过后,女儿离开了机场。  那位父亲走到窗边,这正是我所坐的地方。我看到他站在那里,离别带来的悲伤让他忍不住要流泪。我无意侵犯他的隐私,但他主动和我交谈起来。  “
《神史》是云南昭通青年作家孙世祥的遗作,长达一百万字,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十年前,年仅32岁的孙世祥因病逝世,他的家人在2006年自费出版《神史》,但未引起太多关注。今年语文出版社重新出版此书,并补全初版时删去的十万字,完整展现这一农村纪实巨著的全貌。对于《神史》,一直存在不同的评价,或赞或弹,各有理由,但它对当代中国农村现实的细致描写与真实反映则是不可否认的成就。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神史》的
当下,整本书阅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教育部都出台了学科纲领性指导文件。教育界专家们的各种理论分析,名师们的各种公开课,一线教师到处寻师问道,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整本书阅读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但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2018年9月,笔者参加了全国“整本书阅读”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会上,一位老师执教《水浒传》专题复习之一——《水浒英雄传奇》。课堂紧紧围绕两个问题展
困惑疑虑——迷失评价方向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发现,我们的课堂口头评价运用与课改要求、与学生学习成长需要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甚至步入误区。纵观当前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口头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量多、低效的重复式评价  有的语文老师上课容易“话多”。这跟教师轻率重复学生或自己的话有关。当然,有的时候重复是必要的。但是,很多时候,教师的口头重
课是有节奏的。课的节奏与内容主题、知识特点不无关系,更与教师对它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有关。有的课,平铺直叙单调乏味,大抵因为教师只把它当成了一项知识的传输工作。有的课,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教师能在关键处着力,响鼓重锤敲,能在简单处滑过,轻松悠扬。这样的节奏,令学生体验紧张刺激、感受舒适愉快,体会知识之美、学习之善。深度学习所主张的整体把握知识的地位与价值,在教学中就表现为课的节奏感。  俞正强老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