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教与学,从发展性和创新性的角度让儿童更好地构建知识之体,洞察结构之眼,叩开方法之门,寻觅思想之魂,在数学学习上获得良好素养,得到全面而又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与学;发散思维;发展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5-0060-03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品质、习惯方面的培养。思维是学习的基础,是思考的源泉,也是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思维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提升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发展,无论是对于教育还是对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发散性思维催生学生数学智慧的生长
  发散思维是著名心理学家W·B·科勒斯涅克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和聚合思维相对应,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把若干观念或信息加以组合时,思维呈辐射状,能够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案、结论或假设。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共同构成了创造性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研究表明,从小培养发散思维不仅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可以催生学生数学智慧的生长。
  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根植于直接经验中的情境
  思维就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和方法,是在尝试做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正确地建立联结。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它使个体合理的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进行有系统的准备,使事物更加充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智慧源于教师的引导,知识源于心灵的内省,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源于直接经验中的情境。脱离了直接经验中的情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没有了引起思维经验的情境,学生也就不会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也就不会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为学生多创设一些直接经验中的情境,这些情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文本情境,挖掘教材的发散性思维元素
  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中的情境,发散性思维,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适宜的情境。教学情境是老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创设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总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新知对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创设与学生思维相融合的生活情境,最大化地挖掘出学生思维内涵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第一册总复习题中,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20以内的数概念以后,出了这样一道题:哪两个数合起来是107哪两个数合起来分别是11、12、13、14、15、16、17、18?这道题的关键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回答完以后,按照相同的解题方法,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的概念寻求多种答案,避免单纯的一种或两种答案情况。这样,也可以从中总结出简单数字排列顺序:1、2、3、4、5和9、8、7、6、5对应两项之和都等于10。那么,哪两个数合起来分别是11、12、13、14、15、16、17、18,以此类同,稍不同的是单数和双数之间有点区别。
  通过列举的方法,借助图形与算式,找出数的组成关系……。一步一步地挖掘出学生的发散思维元素。凡是在课堂上创设与儿童的生活接近的情境,总是能够有效地触及思维间区,总是能够有效地贴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促进学习。
  (二)营造动态系统,触发学生反思性思维的意识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个体,不应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思维定势,应该突破思维的定势,灵活辨析出数学知识间的层层属性,抓住思维发展的核心区间,方能彰显数学魅力值所在,绽放发散性思维的光彩。
  例如,你能想出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同样多?(左5支铅笔,右7支铅笔)
  开始,大部分学生想到的都是“最标准”的答案,从右边拿1支到左边。后来,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想到可以往其中一边增加或者减少铅笔,也能使得两边的铅笔数量一样。再后来又考虑到可以完全改变两边的铅笔数量,只要保证题目要求“两边铅笔一样多”即可,在这个条件下,可以想出无限多的方法。
  人们通常喜欢按照固有的模式去思考,因此,很容易养成思维的惯性,而且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首先考虑经常接触的方法,思维很单一。数学教学中,只有把多向思维训练落实到位,才能使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动态中是生成新的方法、新的策略、新的思维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意识,增加了课堂的优美旋律,让思维在课堂中碰撞,让智慧在不经意中流淌。动态生成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了学生对于智力活动和知识学习的强烈愿望,促进学生寻找理智的光芒。
  (三)扩大思考空间,避免思路的闭塞、单一和枯竭
  多向思维是指对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向着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去扩散性思考该问题,并寻找各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它注重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逻辑起点、不同思维层次思考问题,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整体认识。很多数学题的解决办法不是唯一的,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合适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例如: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
  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7÷6-60=10(件)。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60÷6就行了”。他是这样解释的“这一天的任务要在6天内完成,所以要多做10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他从不同的层次解决了问题。他是这样想的:7天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也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同样得60÷6=10,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
  毫无疑问,这种解答方法比常规的解决方法至少提高了一个层次,具有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学记》认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强调课内与课外互相帮助。为了使数学的思想火花延伸至课外,乃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数学课堂教学应以认知为核心,以学生良好之习惯,清楚之头脑乃至健康之体魄之造就为教学目标,将课堂还原为一种探究的场所,关照教学中的自然和生命本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使教师、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让思想的长河奔流不息。
  [责任编辑 高洁]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答嘴鼓的价值和基本特征,通过创编教材、创新教学、创意传承进行实践探究,形成富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起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答嘴鼓;开发教材;创新教学;特色传承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9/22-0006-03  答嘴鼓艺术是闽南地区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我校
【设计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目标,其中第1条就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苏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第4组教材是一组童话、寓言故事,其中《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学生们对寓言已不再陌生。  3.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段的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因此,鼓励这
摘 要:“预学·导学·善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良好的效果。预学是在新授课之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预习;导学是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善学是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方法、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技能,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学”模式;预学;导学;善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
摘要:教师如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尾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再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课推向新的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言已尽,意无穷”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对话交流;巧用练习;存趣延乐;延伸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50-02  俗话说:编筐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启蒙性、先导性、基础性不言而喻。然而汉字字形变化丰富,笔画写法、间架结构、书写规律等这些抽象乏味的知识只有经过一个“儿童化”的过程才能被学生吸收和运用。通过讲故事、编歌诀、探字源、促体验、循规律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是汉字书写“儿童化”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儿童化;趣味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新课改倡导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要使学生会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小学劳技课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或情境激趣导入,引发参与需要;或自主探究,点燃参与热情;或同伴合作实践,提高参与能力。教师要实施多元评价激励,强化参与动力;开展迁移,拓展运用,升华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好奇中集中注意、在探究中练习技能、在合作中积极创
2007年12月上旬,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已是隆冬季节,而北方大厦大礼堂内却人头攒动,热气腾腾,来自燕赵大地基层的七百多名小语教师、教研人员、教育科研工作者相聚在此,共同总结、研讨和展示小语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参与小语改革的一次盛会。    听到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国家督学韩清林在会上肯定了河北省小语会十年来的工作和收获,对小语会今后的工作寄于殷切希望。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会上作
摘 要:低年段的法治教育是一种“前法律教育”,是法治学习的启蒙阶段。“前法律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点。善于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引领学生提升规则认知;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规则践行,达到知行合一;丰富多元的评价激励学生践行规则,真正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让“规则”入脑、入心,为法治学习搭筑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前法律教育”  
“定向跑”从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始,作为耐力(速度耐力)的主要练习手段风靡于中小学。近些年,笔者在评比课、公开课、随堂课中看过定向跑练习的次数已经多得记不清了。每次看到定向跑教学,笔者心中不禁生起一丝期盼:这回该有所创新了吧,但结果却让笔者失望,定向跑练习还是“涛声依旧”:场地上摆放一组点标,第一次练习时让学生一路纵队依次跑,第二次练习教师发给排头一张纸卡,按纸卡上排列顺序跑……如此单调反复。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某批发商店新进9/10吨白糖,第一周卖出这些白糖的1/3,第二周卖出2/5吨。还剩多少吨?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37.68米,高1.5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3厘米厚的路面,可以铺多少米?  4.在同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0厘米,甲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12厘米。如果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1600千米,那么甲丙两地的实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