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舞蹈教学怎样与高考相结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在各个高校中更是不容忽视。舞蹈类、模特类、传媒类的考生日益增加。然而舞蹈,无论是针对专业考试还是才艺展示,都是艺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因此,各大院校对舞蹈教学颇为重视。
  提起舞蹈,许多高中学生只对街舞感兴趣。高中时对舞蹈的认知基本都是零基础。学生没有基础,身体硬,什么都不会,两年半后面临高考,困难很大。如何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丰富的舞蹈知识,并能通过高考?在教学理念当中有一个专业化的倾向问题,很多专业的舞蹈老师都希望把学生教得更专业一些,但是我们大多数面对的是这种没有基础的学生,每周只有一节课,间隔时间也比较长,想从专业入手可能很困难。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我先让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知识,并欣赏舞蹈,调查学生喜欢的舞蹈,在他们喜欢的舞蹈基础上一步步引导他们学习。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较差。面对艰苦的舞蹈训练,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常常会困惑、却步。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舞蹈训练是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训练过程,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让学生发自内心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二、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舞蹈表现的基础。在此,我分为几个阶段,并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了教学训练的系统性,一步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一阶段:人体的方位、手脚的位置,柔韧、软开度训练。
  第二阶段:扶把部分,也叫把上动作训练。
  第三阶段:中间训练。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了以下目的:
  (一)掌握必要的舞台表演常识,了解舞台形体动作的一般规律。
  (二)解放全身各部关节,达到腰腿柔软、四肢灵活。
  (三)学会身段表演的基本动作,从而适应一般舞台表演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技能技巧课训练
  技能技巧课包括素质训练、地面技巧、空中技巧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训练,如转、控、翻、跳、走。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四、舞蹈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弹跳力等提高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身韵教学。除了让学生练习舞姿、体态、路线等外,我还很注重气息、意念、神韵等内在韵律练习。让学生了解学习千变万化的规律,在舞蹈表现方位、造型、运动、动律上,这些都是在教学中逐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五、眼神表情的培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眼神和相应的精神气质状态中表现出来。在特定表情方面,我有选择地让学生做喜、怒、哀、乐、怕、恐、悲等练习,并让他们自己选择表情的动作。课后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六、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上台、多锻炼,从课堂走向实践,自己选择音乐、自编、自导、自演,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锻炼思维的灵活性,然后让他们在舞台上多表演,训练心理适应能力,克服害怕、紧张心理,培养舞台适应能力。让每个人都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七、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
  舞蹈欣赏指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来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舞蹈欣赏不应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过程,要通过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往复关系,反作用于创作者,才能体现出舞蹈欣赏的全部意义。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进行舞蹈观摩、欣赏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舞蹈欣赏离不开舞蹈形象,它是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糅合了主观情感,因此获得了题材,形成了主题,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出了舞蹈形象。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从舞蹈感性经验的积累,全方位、多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两个方面入手对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以便舞蹈工作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具备全面的欣赏能力。
  八、培养对舞台艺术的欣赏能力
  舞台的美术布景、灯光、服饰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烘托表演、说明时代环境、渲染气氛、揭示思想、介绍人物和舞蹈情节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舞台美术是舞蹈艺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为把人带入那艰苦的斗争年代,唤起人们的革命先烈们的回忆,艺术家们精心设计了一幅巨型花岗石的浮雕“雕塑幕”,这气势磅礴的大幕,不仅增添了剧场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舞台灯光则是舞台美术的一部分,它是塑造空间环境和表现风格情调与烘托色彩气氛的丰富能力。颜色对人的心理具有奇妙的影响,各种不同的色彩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白色表示纯洁、真诚、和平、温柔、牺牲精神和女性,所以医生穿白色,和平挂白旗等;黑色表示沮丧、夜晚、黑暗、神秘、邪恶恐惧、死亡等;红色表示热情、愤怒、严厉、破坏、力量、活力、健康;橘黄色表示温暖、舒适、欢笑,表现丰收和秋季;黄色表示热烈、活力、欢快;绿色表示青春、活力、春天、不成熟、凝思、永恒;蓝色表示冷漠、伤心、天空、海洋、忠实、希望;紫色表示忧伤、平静、纯洁、爱情。舞蹈服饰对舞蹈表演的影响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舞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要达到以上几点虽不容易,但只要努力探寻高中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那么,高中舞蹈定会有它广阔的发展天地。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主要论述了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这些复习课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的教学新策略,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达到让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  关键词: 复习课 备课 教学方法  复习课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复习课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无新意,因此,学生常常对重复和机械记忆感到索然无趣,课堂气氛沉闷、枯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美术学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为中学美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情境陶冶式、示范模仿式、技能训练式和引导发现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角度探讨了这四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 美术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
摘 要: 建立一套符合语文教学特点而又科学的评估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并进行必要的实验与尝试。在短时间内提出一个成熟的方案是不可能的,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改革语文教学评估办法方面有几点是值得参考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综合考核办法 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是考试,从长远看并不利于语文素质的提高。问题不在于考试这种手
中考在即,看到周围的毕业班同人正训练学生语文解题的“公式化”,网上也是,一大堆“语文考试技巧”和“中考解题宝典”……这样教,学生会认为学语文很可怕。先举几个例子(一些资料上原文引入):  例一: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一大考点,赏析重要句子的意义。对于此类句子,答题要抓住中心词,有的句子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这时我们不仅要分析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参考此种模式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转变传统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自主学习能力差,教学依赖性强,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探究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针对探究式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奠定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其次探索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最后对探究式教学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是指
摘 要: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呈下降趋势的。现有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按照老师的指令做练习等,且完全处于老师的监管之下,这样的课堂氛围显得非常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点,本文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调查表明: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呈下
该论文对中国南海南沙群岛产拟茄海绵(Cinachyr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乙醇提取,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反复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