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198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再起时,蜻蜒渐飞渐远,落叶漫天飞舞。我已经对那些曾经熟悉的地方感到模糊。如同大雾中的玻璃窗外的一切风景都氤氲成模糊的水汽,只有幸福的感觉;一再、一再、一再地倏忽而过。
  小时候。
  从马路到巷口,从巷口到家门前十几米远的路程,从蹒跚学步到上了学,走不了不知多少遍。总是在夕阳将天空染得美轮美奂时,牵着爸爸的手,一路走来,给爸爸讲我和伙伴间的趣事。撒下一路的欢笑。孩童总是天真的。每每爸爸在后面叫我小心看着路时。我都会偷偷地笑。这条路我都走过那么多回了,从马路边一直走,到了巷子头。左边会有一个石墩。再往前到家门口是一条平坦的直路,只有在家门前靠左边的地方有一株小树,一切在我看来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算闭了眼睛都能走到家,爸爸真笨。日子如流水一般。在这一片欢笑声中悄然流逝。我原本一直认为熟悉的地方是不会有风景的,因为每一样事物都知道了解,便称不上是风景,直到那次,我才明白熟悉的地方有风景,有最美的风景。
  远远的。看到爸爸手里拿着一条布带向我招手,我飞快地跑了过去,缠着爸爸问拿着布条子什么,爸爸笑着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用布带把眼睛蒙上,看谁能够顺利到家,好不好?”我高兴地答应了。我摸索着向前走,却突然想不起来了,这条路上到底有些什么,石头、树、还有……从路边到家门口,两分钟的路程我竟整整走了十多分钟,中间撞过两次墙。当我取下布带,再看这一路上的种种时,竞发现我以为不会碰到我的小树苗已经长得又高又大,浓郁的叶子洒下一片阴凉。旁边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巷口的石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移走了。原来小路两旁边光秃秃的荒地上种满了花草……
  哦,熟悉的地方并非没有风景。
  长大后。
  午后的阳光,慵慵懒懒地,透过窗户投过来,照在身上,暖暖的,语文老师挟着课本走进来时。我们都在迷迷糊糊地做着上午发的试卷。这张试卷很特别,只有一篇阅读理解。文章的题目叫做《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试卷都做完了吗?”语文老师看着我们问,我,察觉了她眼底划过一丝狡黠的笑。
  “做完了”。只有那么几个同学小声回答。
  “第一题,王紫敏同学,你来答;你说熟悉的地方有风景吗?”老师的问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呃,我认为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例如,在小的时候是我跟着爸爸后面跑着,我的头刚及他的腰,长大后,我和爸爸一起走时。路还是原来的路,可少了笑语。我快有爸爸高了。也不再是我追着他跑,我们总是相对无言地并排走着。现在,我很少和爸爸一起走,但他也总是会在我放学的时间站在路口等我。这便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尽管是在我最熟悉的地方。”我停下来望着老师。老师点头笑着让我坐下,我的思绪又渐渐拉远,微黄的灯光下,父亲微躬着的背影。夜色中竟分不清哪是白发,哪是月光了。是父亲的白发太多?还是今晚的月色太明?父亲眺望的眼光成了我人生的风景,而家和熟悉的小路是背景。
  而现在。
  我握着笔杆,用黑色的字体记下这片爱的风景。徜徉在幸福的天国。
  那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
  那树长得枝枝丫丫的在风中摇晃:
  那人默默无言在月光下眺望。
  黄昏闭眼,回忆绵长而安稳,月光下浓浓的幸福,季节的轮回,风景依旧,我静静地用心观望。
其他文献
教师一直被赋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三尺讲台上,老师仿佛能把控一切,他们被看成是全能的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老师博览群书,通晓古今。语文老师自然而然地被定义为延绵不断的文学山川,可谓学富五车。当今的高中学生因一直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他们想象的翅膀已经被那大把大把的家庭作业和升学的分数所折断,即使他们拥有一颗幻想的心,也已失去了追求的能力,他们几乎被训练为一个个重复作业的机器。语文
枫叶,秋风中,似火燃烧。    一、风起    “晓毅。知道这次数学考多少吗?”老师握着“伤痕累累”的试卷。用一种令我惭愧到极点的语气质问。我默然,却心知肚明。  “毅丫。知道这次数学考多少吗?”爸爸握着还亮着光的手机,淡淡地问道,而我却分明听出几分责怪和失望。  我知道。  我在小道上独自徘徊。心。乱得像秋风中四处漂游的落叶。    二、迷茫    我隱藏进落叶纷飞的世界里。  伤心、失望……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较为完备的创新理念得以形成,同时,语文教材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教学改革随之跟进,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在众多教学方式中,情感教学模式尤为引人注目。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高中语文教材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完善“对话”策略  “对话”策略并不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或者生生之间进行一种关乎心灵与思想的交流,是一种以平等为原则的交往方式,从而实现精神上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读思结合,“以读促学”正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继承,苏教版中的“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正是如此,意为要放声读,沉浸其中,读出真味,如此方能理解文章之意,品出作品的妙处。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重视“讲”,而忽视了学生的“读”,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所以,头脑清醒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现状,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多让学生去读,积极采取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
仿写题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级)的考查题目,它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它不规定答案,所答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就行。二是具有综合性。涉及知识运用的方面很多,如语法知识的运用,修辞知识的运用等;涉及能力考查的方面也很多,首先要弄清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的特点,弄清题目暗含的要求,其次要根据题目中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最后还要组织语言正确地表述出来。   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