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体验看像素艺术风格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素作为屏性媒介显示图像的最小单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风格,并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一种风格的形成和流行离不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对该风格作品审美的感受与体验。该文分析像素艺术风格中审美体验的特性和层次,总结设计师在创作像素艺术风格的设计作品时可参考的方法。
其他文献
职初教师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取向。我们在职初教师的培养途径作了有益的探索,引领着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  拜师学艺,携职初教师跨出教育生涯的第一步  新桥小学一直都有着非常好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帮助职初教师走好教育生涯的第一步,我们慎重推出了“青蓝工程”培养计划,让骨干教师与职初教教师结队,并拟定
期刊
“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然而许多教师由于理论和经验的双重匮乏,学科课程模式的深远影响和学习探究的相对不足,导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目标不明、措施不当、效果低下的现状。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有效性,做好策略加减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凸显主体地位,减少看客错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学生是成长和发
期刊
文化依托媒介进行传承,文化的持续发展与媒介的创新相伴而行。该文探索传统文化传承媒介的演变,分析传统文化与媒介的融合发展,探讨传统文化本体语言的物质标准与形式标准,及其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嵌入;解读传统文化数字媒介化及其融合下的现代美学价值。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依赖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而且依附媒介物的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与媒介的融合发展趋势,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形态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基础素描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该文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嵌入课程教学,并以几何方体的形体塑造为例,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方法与措施.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诗词歌赋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且在各种工艺制造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与工艺传承,其中,唐代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传承。唐代宫廷家具经由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与雕琢,让后人不由得赞叹其制作上的华美与精致。该文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分析唐代宫廷家具,展示唐代宫廷家具的样式美、功能美与装饰美,研究设计美学理论在家具设计中的实践价值。
一、打造品质清水,课程引领有格  走进清水路小学,流水潺潺,绿竹依依,艺韵、棋韵、书韵交相辉映;内蕴清水品质——上善若水、以水为镜;外扬竹子精神——清新、和谐、蓬勃、向上的学校力量荟萃积聚。清水品质、竹子精神引领着师生成长,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竹韵课程》蕴含“清新、和谐、蓬勃、向上”的竹子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不怕困难、坚强自信的精神,并且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发
期刊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如何从学校已有的宝贵教育资源出发,让新课程改革理念接地,创生出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堂,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随着沙坪坝区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入推进,我们将视野聚焦常规课堂,提出日常课堂优质化。为此,学校以“公能”课堂为载体,开始了探索之旅。  一、“公能”课堂释义  重庆南开小学是南开系列学校之一。“公能”思想源于我校创始人、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
期刊
为了全面掌握夜景观领域的研究历程和热点,该文作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夜景规划”“夜景观”“夜游景观”为主题词检索,经过筛选,共选出468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其一,我国夜景观的研究历程共分为起步探索期、迅速增长期、稳定发展期,近些年在夜景经济发展背景下,夜景观的研究开始与各类型空间环境结合,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点;其二,研究目前主要侧重于夜景照明、景观照明规划等内容,存在研究理念、技术重复率高、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其三,研究学者的学科背景单一,理论成果多为
彝族广泛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各省,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因受到独特地形的影响,更多地保存了彝族服饰的传统特征。楚雄彝族自治州交通便利、文化交流频繁,产生了与传统服饰截然不同的服装风貌。该文以凉山和滇中楚雄两地彝族服饰为样本,从自然环境、传统思想、精神信仰方面研究其异同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传统民居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让传统民居建筑与社会时代相适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分析目前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科学、合理的更新方法,旨在为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从而促进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