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人际关系在小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_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际关系的构建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感染力,能够带动学生主动融入班级氛围,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管理,提高自我监督、自我优化的整体水平。本文在研究中就强调了人际关系构建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师应该从情感因素、能力因素、互补因素、类似因素的调动入手,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人际关系;小学生;班级管理
  在小学班级中,学生不免要与同伴、教师接触,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是实现班级优化管理的第一步,能够创建和谐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积极互动,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同时,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思想上有着独立性、趋同性,教师应该运用这种特性,实现小学生在成长上的互帮互助。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对班级中人际关系构建的重视程度,多引导学生相互体谅,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与爱护,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一、情感因素,化为进步动力
  在构建人际关系纽带的过程中,情感是重要的推动要素。尤其是在一个班级中,管理不仅是制度上的优化、由上到下的约束,更需要师生之间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与维系。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与否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获得对方的热爱、信赖;教师应该主动疏通关系,搭建起良好的关系;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去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教师才能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调动情感因素,为后期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笔者就发现了很多在情感思想上较为自卑的后进生,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认为自己的地位处于弱势状态。在关注到这些后进生之后,笔者率先与这类学生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当前的情况与大概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情感上的疏通,多在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应有的关心与爱护,这样才能在无形中增强后进生的信心,将其转化为动力。同时,笔者还帮助学生搭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多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保持学生之间的友谊,形成和谐美好的学习氛围,发挥情感因素的最大价值。
  二、能力因素,凝聚集体力量
  能力因素是班级管理中的潜在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教师发挥个人魅力、榜样作用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受到欢迎。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对教师能力的感知情况受限,但依然能够通过教师的言行、管理及教育行为初步感知其能力,并在心中对教师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越有能力的教师,越能得到学生的喜爱、赞赏,越能够在小学班级中发挥凝聚作用,让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引导。对此,教师应该对自己现有的能力素养进行审视,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在加强自我修养的同时,自觉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素养。
  班级管理通常包括教师的威信,对此,笔者努力保证自己品德、学识的高尚,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多使用教育艺术,这样才会让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信服感。例如,笔者在日常会保证按时到教室,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我的守时,自觉接受在行为举止上的影响;另外,努力保证自身学识的渊博,能够从政治素质、工作作风、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保持较为坚定的立场观点;努力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脱离大小干部的支持,班干部是教师的左右手,笔者在日常管理中尽可能地提高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在完善班干部队伍组建的基础上,带动整个班级的组织纪律走向优化。
  三、类似因素,形成巨大合力
  类似因素指的是,师生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相似的特性,这些特性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吸引力,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巨大的合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个班级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的特性,囊括了态度、信仰、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这些类似因素,可以通过态度与信仰的趋同,带动形成教学合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向性的引导。
  例如,班级的整体氛围是正向的,每个学生都有着一颗想要成长发展的初心,这种态度与思想不仅是正确的,也是类似的。对此,在班级管理中,我尽量多开展分享活动,让学生自主分享成长学习经验,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受到更多积极的带动。例如,笔者经常性开展主题讲座或者是辩论会,让态度、信仰有相似性的学生组成辩论小组,在活动中形成合力,就某个主题进行讨论,达成共同的思维共识,也找到自身前进的方向,积极推动班级中的每个学生不断进取。
  四、互补因素,力使取长补短
  在利用类似因素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互补因素,即发挥教师身上的独特性,增强教师、学生之间的吸引力,这也是班级管理中良好人际关系构建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个性,每个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人经历、思维认知、知识储备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可通过与家长、学生沟通,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找到挖掘互补因素的关键点;教师应该多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表现不同的自己,在活动中实现取长补短,也让学生找到真实的自我,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
  例如,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在思维认知上也是不同的,笔者积极利用这些因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互帮互助下形成更大的教育管理合力,让全体学生都得到稳步的发展,也让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实际教育管理中,笔者经常开展小组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在形成独立思维的同时,学会与其他人相互磨合、共同成长发展,实现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进一步强化。
  总而言之,虽然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但在班级大家庭中,只有构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个体的成长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也能让个体更为良好地融入班级中。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人际关系心理学,注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调节,给予每个学生必要的关心与爱护,发挥自身在能力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自觉接受引导,进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君君.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16):207.
  [2]趙梦游.试论人本理念下的小学班集体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30-32.
其他文献
【摘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培育内容,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位一体联动作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下文化自信培育实践做法: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以及环境育人,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功能,培育与坚定我国文化自信。  【关键词】 四位一体 ;联动共育;文化自信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10号文件)在“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伴随
【摘要】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复习课是每个初中英语教师都极为关注的话题。笔者长期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尝试让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动”起来,做到由“我教,你学”向“你学,我教”转变,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原动力和积极性,从而使得复习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课;学习效率  复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温故而知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
【摘要】英語课堂笔记是一种常规且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但如何引导学生记好英语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是目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根据当下英语课堂笔记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记课堂笔记有效策略研究,让学生能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合理应用课堂笔记。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课堂笔记;有效策略  做笔记是常见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可帮助学生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并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等。英语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特色创建必须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主线做好文章,否则就会偏离正轨。因而,抓住学校常规管理就是抓住了学校特色发展的“牛鼻子”,做好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其本质就是为师生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  一、树立一个宗旨意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信念、学生有进步”  中心小学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优质发展创品牌,面临特色师资缺乏、生源多来自农村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深度制约。我校在思考特色品牌
【摘要】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进行家校合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表现在“显性文化”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隐形文化”的建设上。但是随着教育E时代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出现了家校沟通缓慢、形式枯燥等弊端,亟需一种新概念、新模式的班级文化建设。本文基于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智慧教育理念下如何利用公众号、班级网络空间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家校合
本报综合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成立之初提出“教育向工农开门”,到21世纪提出“把促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政府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执政理念、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国家,全面实现了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到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8%,高等教育即将步入普及化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从
【摘要】新时期课堂改革要求下,我校历史科组开始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通过把乡土历史人物融入课堂,巧用新兴乡土历史人物资源点亮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新兴;本土历史人物;初中历史课堂  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网络资源的利用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搜索素材能渲染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其情感;利用网络资源能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展开主题探究;利用网络平台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这些方法都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随着高中新环境的改变,高一新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套用初中的死记硬背,缺乏认真研究,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解记忆习惯。高中三年发展看高一,高一关键在一(上)也就是在高一上学期所形成的心理态势,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将会对高中三年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就初高中数学之异,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三方面进行探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