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成因及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z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生 抄袭作业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5-02
  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小学,都是很普遍的,抄袭作业最明显、最直接的后果,是该课程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与同学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逐步加大。长此下去,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制止或减少学生抄袭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先分析原因,然后在寻找对策。
  一、学生抄袭现象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分析认为,学生抄袭作业的行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含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包含教师方面的因素和家庭方面的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少数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积累较少,功底比较薄弱,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2)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表现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对所学知识没有牢固掌握,又惧怕问老师,但作业又不得不马上交,所以不得不抄。有的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还有的学生玩心太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撂在一边,先玩个痛快,时间来不及了,抄袭一下别人的作业了事。(3)自卑心作怪。这类学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以为自己比别人笨,对自己作业的准确性总持怀疑态度。这样,抄袭别人就成了他的一种心理依托。(4)先天智力不足。有的学生先天智力不足,作业难以与正常学生同步完成,怕老师批评,学生只能靠抄袭来追赶。(5)虚荣心理诱使。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自尊心较强,怕作业出错受到老师的批评,也怕在学生中产生不好的名声,于是,“爱面子”的心理诱使他“借”别人的作业去装饰自己的门面。
  2.教师的因素。(1)作业量大,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各学科教师在在同一时间布置的作业量太多,学生负担过重,在特定的时间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导致互相抄袭。(2)作业缺乏梯度和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能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但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认真选择,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缺乏梯度性和针对性,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题目难度大,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做出,失去了做作业的信心,往往一抄了之。(3)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作业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在应试教育形式下,过分注重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而忽视了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形式上以书面作业和课后练习为主,内容上注重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单一僵化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给学生做题带来新鲜感,使学生丧失了做题的欲望。(4)批改过程和处理不当,只管作业是否交齐,对抄袭作业听之忍之。
  3.家庭因素。有的家庭生活条件差、负担重,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学生学习不闻不问,无人督促完成作业。有的富裕家庭对学生放任自流,认为“有钱就有一切”对学生学习不管不顾。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部努力,作业无所谓,抄袭成为习惯。
  二、学生抄袭作业的对策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让学生意识到抄袭作业的危害性,使学生认识到抄袭作业是不道德的行为和不诚实的表现,不劳而获是可耻的,从思想上杜绝抄袭作业的想法。
  2.加强学法指导。(1)让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主动思考,力求当堂知识当堂弄懂。(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做作业之前认真复习、回忆、思考课堂所学知识,认真分析,如仍不会,可请教老师或同学,但要抛弃依赖思想,要有独立意识,自觉完成作业。
  3.转变教学观念,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应从应试教育观念中走出来,转变教学观念,由侧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转变为侧重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把教知识变为交方法,由教师传授知识变为学生自主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成绩差的同学,注意因材施教,千方百计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4.认真布置作业,切合学生实际。作业做为教学内容的延伸,不能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尽量增加作业内容的新颖性。在作业形式上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可采取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手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形式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布置时采用分层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优等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等生,在作业布置中A组侧重于提高性的练习,B组侧重于一般运用性练习,C组侧重于基础性练习。还可以设计为必做题和选作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彻底改变为完成作业不得以而抄之的现象。
  5.加强家校联系,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要及时和家长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校情况,让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制止学生抄袭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层思考学生抄袭作业现象背后的原因,不要遇到抄袭作业的学生就粗暴训斥了之。解决作业中“抄袭”这去种现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教育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启发它们独立思考,学生们就一定能够改正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
其他文献
【摘要】试卷讲评课的效益高低,直接决定了高三教学的质量,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对试卷讲评课的目的、方法、策略、反思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通过教师的主动权下放,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的共同反思,使试卷讲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化学试卷 讲评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
一、案例简介学生杨航(化名),男,汉族,高二年级学生,身体健康,独生子。父母都在事业单位工作,感情很好,家庭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史。个人及父母陈述:杨航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8-01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
【摘要】职业技术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要抓住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建设一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班集体,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特点 个性发展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0-01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回顾过去的从教生涯,我对爱的理解及诠释渐渐的发生着一些变化。  初为人师时,我满腔热情,意气风发,带着“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这一信念投入到教学中。认真地备课,讲课,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试着去和学生做朋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们。  然而,
我国经济在过去30年来迅速发展,大量的建造需求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建筑机械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外行业巨头的进入和国内新进入者的增加,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1-01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辛苦而繁琐的工作。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下面体验一下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  一、对学生要付出爱心  “爱”不见火焰,却热度无限;“爱”没有翅膀,却飞翔在人们心间。班主任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爱自己的学生。每天要提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3-0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使得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探究。这样阻碍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挥,也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  一、创设
【摘要】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是每一位老师一辈子研究的课题,当前教师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单靠课堂上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教学因素,让学生通过亲身主动参与,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的主体,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几点看法,希望对其他老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课
盈余信息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首先就是要强调盈余的质量水平。过去,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控股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便很有可能会对盈余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实际上,控股股东已经与股权分置背景下的控股股东有了本质上的不同,一方面,后股权分置时代,大部分控股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已经或者终将可以实现上市流通;另一方面,后股权分置时代,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将会得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