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测器的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执行器故障重构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q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执行器故障时车辆在复杂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针对不确定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设计基于观测器的故障重构策略.考虑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双输入双输出四轮转向系统车辆数学模型.构造増广系统,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获得观测器增益矩阵.通过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故障发生时,观测器的状态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但很快能够跟踪上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实现故障诊断的目的.与前轮转向系统相比,四轮转向系统能够显著增强高速运行时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刚毛藻快速增殖与泛滥成灾对养殖水体和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探究快速处理方法,选取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为受试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0.2、025、03、0.35和0.4 g·L-1)进行处理,测定了叶绿素a(Chl a)含量、光合系统Ⅱ(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并观察了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能抑制刚毛藻生长,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刚毛藻Chl
近海海水中的氮营养元素和镍(Ni)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较大的影响,但它们对浮游植物的共同影响却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研究了在不同氮源下(硝态氮、尿素),不同Ni2+浓度处理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叶绿素a(Chl a)、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种氮源下,低浓度(10μg·L-1)Ni2+处理对三角褐指藻Chl a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
研究离子液体四氟硼酸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盐([C14 mim]BF4)对大鼠的肝脏毒性.实验设立3个染毒组(12.5、25和50 mg·kg-1)、1个染毒恢复组(50 mg·kg-1)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经口染毒90 d后,分别考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脏体指数、组织形态学变化、肝功能指标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C14 mim]BF4(12.5、25和50 mg·kg-1)染毒后,大鼠的体质量增长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肝组织受损并发生病变,肝脏/体质量系数增大;其血清和肝组织中谷丙转氨
纳米银(AgNPs)因具有优异的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品中.这些消费产品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增加人类和环境暴露于银的风险,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评价这些纳米银消费品中银的迁移行为,对国内11种市售纳米银消费品及银母粒材料中银的总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这些产品在不同模拟液中的银总迁移量.11种纳米银消费品中的总银含量范围为0.1~19.8 μg·g-1.银母粒作为前体材料,银含量达23.3 μg·g-1.11种消费品除2种内衣外均在浸泡液中检测到银.这些消费品中的银总迁移量和浸泡时间呈正相关.所选的口罩、
为了评价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8年在宁夏、辽宁、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山西、新疆和天津9地进行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的田间残留试验.基于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在苹果中的色谱检测方法;在0.010~1.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在苹果空白基质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0%~110%和8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1.5%~13.3%和5.9%~6.5%,定量限均为0.010 mg·kg-1.消解动态试验表
现有心律不齐研究多数围绕心电信号中不同频率特性成分的分离展开,而不同子序列的信息量对于最终目标决策的贡献则缺少研究与分析.为增强高贡献度子序列对于分类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变权重奇异谱分析与深度学习结合的识别方法.通过奇异谱分析获得多个子序列,结合各个子序列的奇异值计算随机森林下的基尼系数,并将其作为权重.变权重的序列样本用于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更高效地挖掘了有用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精度,最终的心律不齐识别准确率为98.35%,Macro-F1为97.95%.相对于传统的定值权重,本文提出的变权重识别方法在
为探讨镉(cadmium,Cd)胁迫对宁夏枸杞幼苗的叶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茎叶游离氨基酸及其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宁杞1号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处理方式,分别设置0 μmol·L-1和100 μmol·L-1的CdCl2胁迫,根据石蜡切片观察第72小时、第144小时叶片细胞的变化,测定过氧化酶的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第72小时枸杞地上部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转录组测序及分析挖掘与氨基酸转运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以期为游离氨基酸对植物适应外源Cd胁迫
通过测定半夏根际土壤及植株不同生长时间不同部位的酚酸类化感物质,明确半夏酚酸类化感物质积累的规律,为进一步探明半夏化感自毒作用导致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间隔15 d对半夏块茎皮、块茎(去皮)、叶、须根和根际土壤进行取样,共取样6次,通过HPLC方法检测与化感现象密切相关的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草醛、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半夏植株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均含与连作土壤相同的6种酚酸类成分,含量均在60~90 d时达到最高.半夏须根总酚酸的积累量显著性高于其他部位(P<0.05).其中须根又以对香豆
为探究刺梨果实品质与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相关性,选取贵州省某刺梨种植园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和刺梨果实样品,测定Pb、Cd、Hg、Cr、As、Cu、Zn和Ni共8种重金属总量及土壤重金属形态,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Pearson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方法,揭示重金属在土壤-刺梨果实的富集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d是主要贡献因子,刺梨果实对Cr、Ni存在中度-重度富集.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刺梨果实中Cd、As与土壤可氧化态相关
为探究天然有机质(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与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PCB-77)藻类毒性影响及致毒机理,以小球藻为实验受试生物,测定了纳米TiO2与PCB-77单独及复合暴露在NOM存在与不存在条件下对小球藻生长、细胞形态、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