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课后“资料袋”的教学价值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的“资料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丰富文本内容,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等作用。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资料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资料袋”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让学生自己读读看看就算完事,多数学生对“资料袋”视而不见,造成了学生阅读面狭窄等局面。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资料袋”,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呢?教师可以借助“资料袋”,指导学生高效预习;借助“资料袋”,串联文本优化课堂;借助“资料袋”,比较鉴赏文本内容;借助“资料袋”,合理拓展课外阅读。笔者主要就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借助“资料袋”,指导学生高效预习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在阅读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预习目标不明或者预习走过场等现象的发生,教师就可以结合“资料袋”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恰当的预习作业,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伯牙绝弦》一文主要讲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挚情谊。作为一篇文言文,学生做好必要的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伯牙绝弦》一文中课后“资料袋”的主要内容是对“高山流水”传说的介绍以及对比喻义的说明,笔者提出了如下预习要求:( 1)读课文数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阅读“资料袋”,了解“知音”以及“高山流水”的由来。(3)结合课文后的注释与自己的理解,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这样一来,由于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资料袋”的内容已经了然于胸,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感人的友情所打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效提升了预习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巧妙运用“资料袋”指導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明确了预习的方向,使学生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借助“资料袋”,串联文本优化课堂
  鉴于“资料袋”与文本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资料袋”,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恰当的相关问题,引领学生把文本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优化整个课堂结构。
  如《丝绸之路》一文主要通过对丝绸之路形成原因的介绍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根据课后“资料袋”的特点,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主要是通过对“资料袋”的巧妙运用从而帮助学生串联起整篇文章。结合课文内容与“资料袋”的内容,笔者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们把哪条路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始分别指的是哪里?丝绸之路是古代横穿亚欧的通道……(资料袋)。丝绸之路有什么标志?如今,透过这条丝绸之路人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课文第1自然段)丝绸之路得名的原因是什么?(资料袋)这条丝绸之路曾经发生过哪些有意义的、值得我们永远记忆的事情呢?(课文重点段落)后来,在这条丝绸之路上还发生过哪些重要人物的经历呢?(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容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这样教学,在“资料袋”与课文内容的多次切换中,学生巧妙地把与课文相关联的内容都串联了起来,真正感受到了“丝绸之路”的贡献与价值,体验感受更深刻,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从“丝绸之路”的命名到“丝绸之路”的由来,以及在这条“丝绸之路”发生的事情与“丝绸之路”给我国古代人民带来的便利与收获等,一切都是由笔者自然引入,而又逐步深化,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了文本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明的思想情感等。这样借助课后“资料袋”教学,可以使课堂结构浑然一体,令人印象深刻。
  三、借助“资料袋”,比较鉴赏文本内容
  被选入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在教学时,教师如能充分借助“资料袋”,引领学生就文本中有价值的词句进行比较、品评、鉴赏,则可以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真正明白文本中语言内容或者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奥妙。
  如《泊船瓜洲》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自读古诗,结合注释大致了解一下诗的意思。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当学生感受到“绿”在这儿用得比较巧妙的时候,笔者依据课后“资料袋”中介绍《泊船瓜洲》中“绿”由来的经过,引领学生品读鉴赏。于是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王安石在创作这首诗时先用“到”,后来觉得“到”字不妥就改为了“过”,后来还是不满意,又改为“入”,最后受“春风何时至,又律湖上出”的启发,把诗句改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经过,让学生品读古诗,并品析“绿”字与“到、过、入”,比较“绿”字好在哪里,或者有什么区别。如此一来,学生在品读鉴赏中真正感受到了诗人在用字上的讲究与独到。
  在教学中,教师妙用“资料袋”引领学生比较鉴赏文本内容,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视野,还让学生学会了鉴赏文本、品评文本、比较文本、推敲文本等等,学生真正明白了古人在诗词用字上的讲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借助“资料袋”,合理拓展课外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到丰富的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资料袋”,引领学生拓展阅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过渡中学会学习,并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更加丰富,阅读水平得以提高。
  如《景阳冈》一文主要通过对武松打虎前因后果的描述,表现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机智勇敢等性格特点。在教学时,在初步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为了丰富学生视野,拓展学生阅读面,笔者让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并向学生简要介绍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当学生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笔者又话锋一转,抛下一句:“水浒传里关于武松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果你想了解武松或者更多像武松这样的英雄好汉,那么不妨借来原著《水浒传》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在这里,笔者戛然而止的故事、特意为之的悬念,一下子把学生的胃口吊了起来,学生的心里痒痒的,这就为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铃声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教师如能根据课文的性质特点,巧妙运用“资料袋”,就能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资料袋”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文本,找出“资料袋”与文本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适时切入,才能真正点亮阅读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市大荆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其他文献
习作课堂上,执教者极尽所能,想提高教学效率,不外乎声、光、电齐上场,创设画面情境让学生们说,说完就写,写完就评,评完就誊。纵观整节课堂,学生们虽口头上“能说会道”, 但下笔时却“句枯词穷”。究其原因,执教者注重的是“给米”(内容),却没有“给柴”(语言),即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本文运用“六色思维”突围,以求建构“语用型”习作课堂。  一、何为“六色思维”
统编本教材中的插图精美,学生很喜欢。在低年级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因素,教师应极力挖掘出插图中有价值的因素,针对插图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一、图文结合,互促学习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配备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亮丽,画面上的人物生动形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出发,引导学生由图入文,由文入图,从而使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纯粹地传授习作技巧,更不可能直接放手让学生去写。特别是中年级学生,没有多么深厚的语言积累,也不会恰当表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指导他们仿写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不仅文字本身优美,还在写法上极富特色,也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学此类课文时,我往往会与学生一起提炼写法,进行片段仿写。  一、句式仿写  
快乐的圣诞节
“妈妈,我走了,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朋友!”早晨,小鼹鼠班几拿着小铲出门去了。  “去吧!希望你好运哦。”妈妈对班几挥着手说。  班几拿着小铲这儿挖挖,那儿铲铲,一只蚂蚁出现在班几的面前。班几说:“你好,小蚂蚁,你可以做我的朋友吗?”  小蚂蚁说:“当然可以啦!不过,我现在就得跟伙伴们一起到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去了。”说完,小蚂蚁头也不回地又钻入土里,匆匆走掉了。  班几继续向前挖着,不一会,他挖到
“踊跃展示”是对“限时讲授、合作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让学生个体积极性得到释放的方式,是对学生的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对潜能的释放。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拥有平等交流的权利。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和观点,相信会有不同的精彩……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唤起学生踊跃展示的动力融于分层次设计的导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思考,有所探究,有所进步。这是对
在习作教学中,“干货”往往是教师“给予”的,而不是学生“习得”的,这样就导致了“给一次会用一次”“不给就不会用” “此用而不会彼用”等写作问题。如何能让学生提取、储存并自主应用“干货?我尝试着在对比中把“鲜货”慢慢晾晒为“干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原有”和“现有” 对比——临写说明方法  【教学片段一】  1.出示秦兵马俑一号坑图片,配以文字说明: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共有6
她的名字叫熊守丽,但是更多人知道她叫“南京肉球妈”。从2011年起,她开始365天为自己的孩子做早餐,天天不重样。后来她开了微博微信,教妈妈们一起为孩子们定制早餐,均衡营养。许多媒体都采访过她,越来越多的妈妈从她这里学会如何将早餐做得营养精致。今年,本栏目将按季度推出她的季节性经典早餐。她还是南京“幼小妈妈帮”成员,如果您有关于宝宝饮食方面的问题想与她探讨,可以关注“幼小妈妈帮”微信公众号,与她交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的语言虽然稚嫩,却最是质朴无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是最接近儿童认知的文体,教师需要基于儿童诗歌独有的文体特点,引领学生深入到童诗的内在意蕴之中,感受儿童诗歌独特的文体之美。  一、反复朗读,和谐地体悟童诗音韵之美  1.多维尝试,反复诵读感受节奏  文本初读,是为了消除认知障碍。儿童诗的语言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具有极强的节奏韵律。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关注童
作业是对课堂所授知识的检测、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情况是作业量多、作业形式机械重复,极少有创造性,既让学生厌烦,也让教师头疼,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统编本教材使用后,教师应如何高效减负地对待作业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点滴感受。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