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关注与兴趣常常集中了阅读材料中直观的、感性的素材,而对阅读材料中色彩的认知常常偏向于色彩艳丽的装配与造型;其注意力常常集中于阅读材料中有吸引力的核心部分,而对阅读材料主体与背景间的关系以及阅读材料的细节很少关注。正确认识幼儿的这些阅读心理,准确把握幼儿阅读心理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为幼儿构建有效阅读情境,对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构建阅读联想情境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很多汉字都可以演变为有趣的图画,并储存于幼儿的大脑之中。对幼儿在“语言”领域开展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汉字,教师可以进行图画形式的艺术处理,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再引导幼儿凭借具体的形象利用右脑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快速提高幼儿的识字量,以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拥有更为有效、更加清晰的记忆。
在幼儿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相关的音乐或录音,以开启幼儿的联想空间,形成快速记忆的“闪卡”,使语言与图像形成有机链接。由于幼儿受自身认知能力与经验的限制,他们或许难以及时捕捉和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以及有关角色的心理变化。这就呼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用教师自身饱满的热情、朴实细腻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幼儿真正引领到阅读材料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让幼儿的情感随阅读材料中角色的变化而变化,以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
构建阅读愉悦情境
构建阅读愉悦情境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为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图文并茂的大图书,以便幼儿在开展自主游戏时会选择,让他们边看画面边朗诵或讲述。在这种愉悦轻松的环境氛围中,不但巩固了幼儿阅读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一位教师根据故事“红眼咪咪”自制的一本大图书,特别受幼儿青睐。每当阅读时间一到,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拿起大图书《红眼咪咪》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可谓百看不厌。他们互相交流,共同探究“红眼咪咪”中的有关内容,共同分享和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还纷纷表示不想当“红眼咪咪”,并内化到自身的实践中,做到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构建阅读愉悦情境离不开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家购买的、自己又特别感兴趣的图书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交换阅读,进而让大家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往往会被图书中所描绘的情与景、人与事所陶醉,有时甚至会将图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动,真正让幼儿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会将阅读中遇到的开心事、喜悦事与其他幼儿分享,相互畅谈阅读感受,抒发阅读的情怀。
构建阅读愉悦情境同样离不开家长的共同参与 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家长之间构建起一种良性互动的阅读关系。一方面,家长应为孩子阅读树立好榜样,以自己的阅读行动感化孩子。家长可以在愉悦轻松的环境氛围之中为孩子讲述阅读中出现的感人故事,与孩子共同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喜而忧而哀而乐,真正沉浸到故事之中去。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在节假日带着孩子到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方去,让孩子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让阅读成为幼儿的生活习惯。事实上,生活中每一处地方都可以成为幼儿阅读的场所。在等候公共汽车时、地铁中、医院候诊室里等地,都可以让孩子随意浏览一些书籍。此外,在带孩子乘车途中或逛大街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阅读广告牌、路标、各种车辆牌号、商店招牌等。
构建阅读理解情境
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中有关词汇的理解是实现阅读有效性、保证阅读质量、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越丰富,幼儿的语言便会越生动、形象、具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不少词汇比较抽象,幼儿难以理解。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幼儿的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因此,为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有关词汇,教师应想办法将这些词汇变得更灵动、更鲜活、更形象起来。比如,一位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小鸟》一文时,幼儿对文中“破壳而出”一词难以理解。于是,该教师便为他们构建了以下情境:先让幼儿自主思考或与同伴合作探究——“日常生活中你看到或从自己曾经阅读过的材料知道哪些动物是从壳里面‘跑’出来的”;接着,将报纸蒙在小呼啦圈上,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有的扮演小鸡,有的扮演小鸭,有的扮演小鹅;最后,让小动物们猛然从小呼啦圈中钻出来。大家从“蛋壳”里出来的一霎那,对“破壳而出”词语内涵便有了深深的理解。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纲要为指导,努力探寻为幼儿构建有效阅读情境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幼儿阅读联想情境、愉悦情境、理解情境等的构建,引导幼儿主动阅读、善于阅读、乐于阅读,使之对阅读充满热情和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真正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充满个性的鲜活生命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中心幼儿园)
构建阅读联想情境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很多汉字都可以演变为有趣的图画,并储存于幼儿的大脑之中。对幼儿在“语言”领域开展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汉字,教师可以进行图画形式的艺术处理,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再引导幼儿凭借具体的形象利用右脑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快速提高幼儿的识字量,以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拥有更为有效、更加清晰的记忆。
在幼儿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相关的音乐或录音,以开启幼儿的联想空间,形成快速记忆的“闪卡”,使语言与图像形成有机链接。由于幼儿受自身认知能力与经验的限制,他们或许难以及时捕捉和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以及有关角色的心理变化。这就呼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用教师自身饱满的热情、朴实细腻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幼儿真正引领到阅读材料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让幼儿的情感随阅读材料中角色的变化而变化,以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
构建阅读愉悦情境
构建阅读愉悦情境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为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图文并茂的大图书,以便幼儿在开展自主游戏时会选择,让他们边看画面边朗诵或讲述。在这种愉悦轻松的环境氛围中,不但巩固了幼儿阅读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一位教师根据故事“红眼咪咪”自制的一本大图书,特别受幼儿青睐。每当阅读时间一到,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拿起大图书《红眼咪咪》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可谓百看不厌。他们互相交流,共同探究“红眼咪咪”中的有关内容,共同分享和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还纷纷表示不想当“红眼咪咪”,并内化到自身的实践中,做到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构建阅读愉悦情境离不开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家购买的、自己又特别感兴趣的图书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交换阅读,进而让大家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往往会被图书中所描绘的情与景、人与事所陶醉,有时甚至会将图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动,真正让幼儿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会将阅读中遇到的开心事、喜悦事与其他幼儿分享,相互畅谈阅读感受,抒发阅读的情怀。
构建阅读愉悦情境同样离不开家长的共同参与 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家长之间构建起一种良性互动的阅读关系。一方面,家长应为孩子阅读树立好榜样,以自己的阅读行动感化孩子。家长可以在愉悦轻松的环境氛围之中为孩子讲述阅读中出现的感人故事,与孩子共同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喜而忧而哀而乐,真正沉浸到故事之中去。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在节假日带着孩子到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方去,让孩子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让阅读成为幼儿的生活习惯。事实上,生活中每一处地方都可以成为幼儿阅读的场所。在等候公共汽车时、地铁中、医院候诊室里等地,都可以让孩子随意浏览一些书籍。此外,在带孩子乘车途中或逛大街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阅读广告牌、路标、各种车辆牌号、商店招牌等。
构建阅读理解情境
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中有关词汇的理解是实现阅读有效性、保证阅读质量、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越丰富,幼儿的语言便会越生动、形象、具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不少词汇比较抽象,幼儿难以理解。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幼儿的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因此,为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有关词汇,教师应想办法将这些词汇变得更灵动、更鲜活、更形象起来。比如,一位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小鸟》一文时,幼儿对文中“破壳而出”一词难以理解。于是,该教师便为他们构建了以下情境:先让幼儿自主思考或与同伴合作探究——“日常生活中你看到或从自己曾经阅读过的材料知道哪些动物是从壳里面‘跑’出来的”;接着,将报纸蒙在小呼啦圈上,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有的扮演小鸡,有的扮演小鸭,有的扮演小鹅;最后,让小动物们猛然从小呼啦圈中钻出来。大家从“蛋壳”里出来的一霎那,对“破壳而出”词语内涵便有了深深的理解。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纲要为指导,努力探寻为幼儿构建有效阅读情境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幼儿阅读联想情境、愉悦情境、理解情境等的构建,引导幼儿主动阅读、善于阅读、乐于阅读,使之对阅读充满热情和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真正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充满个性的鲜活生命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