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的正面作用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848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如今微信群已经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媒介,但是微信群的负面作用也有很多,如教师给家长带来压力、群成员争执的信息被公开、教师工作时间模糊等。前不久,一则要求解散微信群的新闻引起热议,双方各执一词。在信息时代,如何发挥好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的正面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究通过利用评价作用,营造向上氛围;借助微信功能,凝聚班级力量;挖掘多方资源,引导家长教育发挥微信群的正面作用,使微信群成为学生、家长、老师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微信群引发的家校矛盾问题,使得家校更好地实现共育。
  [关键词] 微信群;家校沟通;正面作用
  前段时间,微博上关于解散微信群的内容引起热议,有很多家长、老师进行了评论、转发,认为家长群“有的变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加班群’;有的成了家长晒娃炫娃的‘攀比群’;还有的成为家长盲目点赞老师的‘夸夸群’……”
  这些说明现在部分班级微信群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主体的权威、家长主体的漠视。在很多家长群里,教师具有绝对权威,教师经常会点名批评学生或者家长,而且这种批评不允许任何人质疑,教师认为这是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长此以往,部分经常被点名批评的家长会产生抵触情绪。
  (2)功能使用的单一、群内文化的匮乏。家长群主要的功能就是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发表评价。每次发布的都只是常规的消息,家长、学生对班级群的认同感较低,班级群的存在感也不高。(3)育儿方法的缺乏、家长焦虑的增长。每天家长群都有各种各样批评家长的消息,家长由于缺少一些先进的育儿知识,很多时候处于十分焦虑的状态,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基于此,如何发挥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的正面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评价作用,营造向上氛围
  在微信群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教师发布的评价往往较为单一、负面。长此以往,微信群就会演变为“批评群”。家长们生怕教师批评的消息里出现自己孩子的名字。我们该如何利用评价的作用,为班级营造向上的氛围?
  在微信群中,教师要避免发布负面的评价,要多从正面去评价学生和家长,给予学生和家长更多的鼓励。
  每天我在批改完作业后,都会将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的名单发在微信群里,最后还会加上“加油”这类鼓励性的话语。我们班有一个新来的转校生小溪,他的基础较差,作文不会写。小溪也想学好,但基础太差,有时候会因不会写作业而哭泣。家长十分焦虑,向我寻求帮助。我让小溪先从最基础的字词开始学习,只要一有进步,就在微信群中表扬小溪。时间久了,小溪对学习有了信心,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家长的焦虑也减少了。
  经常性的正面评价能够让学生、家长都获得鼓励和信心,更积极地去做相关的事情。因此,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家长进行正面评价,从而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除正面评价外,还需重视多元评价与动态评价,从多方面动态地展现学生的进步,为全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借助微信功能,凝聚班级力量
  对于微信大多數教师只会利用其发布消息的功能。其实微信还有很多的功能,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共同构建独属于班集体的文化记忆,凝聚班级的力量。
  1.创建班级相册,留存班级记忆
  教师有很多班级的照片,如活动照、获奖照、大课间照等,这些照片能够很好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很多老师只是把这些照片放在手机里,没有整理。时间一长,因手机内存不够等原因,许多照片都删除了。
  利用微信的群相册小程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班级群中,教师可以随时建立相册上传照片,微信群中的成员都可以看到照片。我为班级创建了一个班级相册,里面有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照、郊游照、课间照等。这些照片可以永久保存,还能展现时间轴和人物墙。家长可以在这个群相册里看到很多班级的照片,每组照片还可以点赞、评论,增加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班级相册的使用能够留存班级共同的记忆,能够增加群内每个人的认同感、幸福感。
  2.利用班级打卡,展现个人风采
  班级群相册留存的是班级的记忆,而学生个人的风采也需要展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展示、引导,就有可能出现家长们随意地在微信群中晒娃的现象。借助微信的“小打卡”小程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微信“小打卡”里,家长可以上传学生体育锻炼、特长展示等视频,教师和其他家长都可以点赞、评论,而且微信“小打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程序,家长在展示孩子成果时,并不会在家长群中影响其他家长。微信“小打卡”程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还能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与满意度。但微信“小打卡”的使用不可以过于频繁,也不能够强制家长上传。教师可以用活动与话题的方式让家长自愿在“小打卡”里进行交流展示。
  3.运用微信平台,开展亲子活动
  常规的亲子活动很多时候都是组织家长和学生到一个固定的地点开展活动,这样的亲子活动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够借助微信平台开展亲子活动,就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活动初期,我会在微信群中介绍本次亲子活动的内容,然后学生和家长自己开展,活动结束后将照片或视频上传到微信小程序“小打卡”上。最后,我会将活动照片和视频运用美图秀秀或者视频号做成小视频转发到家长群中。疫情期间,我们每周开展的亲子活动“为妈妈制作备忘录”“为父母洗脚”“和父母共种一棵树”“共做清明传统美食”“爱的抱抱”等,很好地缓解了特殊时期的亲子矛盾(见图1)。
  运用微信平台开展的亲子活动使得家长和孩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彼此,同时也让双方能够缓解压力、消除矛盾,勇敢地表达爱。除此之外,亲子活动还能促进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提升班集体整体的幸福感。
  三、挖掘多方资源,引导家长教育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状态很多时候是无助的,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再加上教师每天在微信群中通报批评,家长的焦虑更加明显。教师需要尽可能挖掘多方资源,引导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1.利用班级公众号,促进家校共育
  班级公众号可以成为家长了解班级、学生、老师等的窗口,为此,我创建了班级的公众号——小乔老师的小太阳们。
  这个公众号主要展现学生的动态、推送育儿的课程、分享教育随笔等。这学期,我所带的班是一年级。刚开始几天,总是收到这样的消息,如“老师,孩子把表格交给你了吗”“老师,帮孩子系一下鞋带”等,这体现出一年级家长们的担忧与焦虑,总担心孩子做不好,总想为孩子代劳。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公众号里写了一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育儿文章,并转发到微信群与家长沟通,我讲述了开学几天班中孩子们学会整理东西、分饭的故事,同时也针对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问题提供了建议(见图2)。
  2.分享专家观点,提升家长素质
  除教师对家长进行引导外,专家的引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专家的专业性更强,能够为家庭教育指点迷津,提升家长的素质,从而让家校能更好地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
  在微信群中,我会经常转发一些心理专家讲座的直播,也会将一些好的文章和公众号分享给家长。例如,我经常会分享富阳“亲子沟通之道”这一公众号的文章给家长看,里面既有心理专家的建议,也有一些家长分享育儿经验的文章。这些文章涉及的案例很贴合实际,能够引起家长的共鸣,对家长起到指导作用。
  3.设立家长讲堂,学习成功经验
  优秀家长是班级家长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设立家长讲堂,给予优秀家长分享育儿经验的平台,用同龄人影响同龄人,同时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探讨育儿方法的平台。
  我会邀请一些优秀家长通过微信群直播的方式,和其他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在直播过程中,家长们还可以提问,大家互相交流。刚开始时,家长们随意分享一些经验。之后,我设置了一个个专题,如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保护孩子的梦想等,家长讲堂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
  班中小淇同学的妈妈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家长,她在家长讲堂中讲述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她所分享的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爱好、做孩子的朋友、规划好时间、设计好孩子的学习空间等,给其他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時代,微信群给学生、家长、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好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的正面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正面评价营造向上的氛围;借助微信功能,凝聚班级力量;挖掘多方资源,引导家长教育等,可以发挥微信群的正面作用,使微信群成为学生、家长、老师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李丹.新形势下的家校联系[J].教学与管理,2009(08).
  [2]古晟琳,曹倩,谢翌.小学班级家长微信群运作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导刊,2018(12).
  [3]段兰兰.基于微信的小学家校共育实践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
  [4]朱俊增.自媒体时代家校沟通的症候与消解[J].中国德育,2019(02).
  [5]冯建.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家校沟通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德育,2020(08).
  乔佳丽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三桥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手机因其功能特性深受初中生欢迎,也导致部分学生沉溺于手机使用。焦点解决对话运用正向关注确定积极目标、挖掘学生能力探究解决方法、重视小步思维促进持续行动等策略,引导初中学生改善手机依赖问题和获得成长。  [关键词] 焦点解决对话;师生沟通;手机依赖  信息时代,初中生使用手机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方便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沉迷手机的问题,即“手机依赖”。手机依赖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和学
期刊
班主任来信  “德育信箱”老师:  你们好!我班上的小王、小刘、小明建了QQ群,每周末分工做不同的作业,然后把做题过程和答案传到群里,大家相互传抄。群里一些学生周末边做作业边在QQ群里聊天。我找来小王、小刘、小明询问情况,小王说:“作业太多了,经常要做到十一二点。双休日作业更多,分工做的话,我能多睡两小时,我爸爸妈妈也知道,他们都同意的。”  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  回信老师:何卫花(富阳区郁
期刊
案例背景  学期快要結束了,按照惯例,在班级里民主选举优秀学生,学习积极分子、进步学生。而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德育处进行改革,让学生对自己校内外的品行、生活、学习等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进行“如歌少年”的评比。一天上午吃完课间餐,我正在讲学校“如歌少年”的评比细则。我面带微笑,大声说:“孩子们可以回顾一个学期自己的表现,想想自己在‘爱生活、有教养、勤学习’方面,做得好不好,希望大家踊跃报名……”  
期刊
案例背景  我校一年级的农耕劳动项目主要是种蚕豆。每年10月底,学校都会开展“蚕豆成长记”课程启动仪式。在蚕豆节上,二年级的小朋友会跟一年级的新生分享种植蚕豆的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向学长们学习如何种蚕豆,然后亲自种蚕豆。小朋友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学习劳动的技能,而且能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产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案例描述  辛苦播种  2020年10月30日,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四楼多
期刊
[摘要]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指引下,笔者重新审视了学校原有的亲子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现存在班级亲子活动娱乐化、心理健康教育单一化、家庭亲子关系物质化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对原来的班级亲子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整,融合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父母孩子而言,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对方,更科学真诚地反省自我,有效提升了亲子陪伴质量;对学校而
期刊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身份识别技术,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与防伪性等特点,目前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在众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中,虹膜识别技术由于具有高度的防伪性、唯一性、稳定性、可采集性以及非侵犯性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背景知识以及现有的几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然后详细介绍了虹膜识别技术及虹膜识别系统的构成;并对虹膜识别的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 滤波器提取局部纹
[摘要] 规则意识是儿童成长为独立个体的需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要从低年级开始。调查发现生活中因无视规则,造成不良后果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对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守法意识,规范言行。笔者借助《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从课堂、课外延伸等方面进行规则教育主题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从教育和实践中感知规则、反思规则、践行规则,以促进规则意识和守规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道德与
期刊
家长来信  “德育信箱”老师:  你们好!我的孩子目前就读小学三年级。从小他的性格就比较犟,在家里有时候他不听话,无论怎样说他都不管用。后来愈演愈烈,我们越批评他,他越跟我们对着干。有时候我们急得打他一顿,还是不见效。老师也反馈,在学校里,面对老师的批评,他也不能理智对待,会跟老师发脾气、耍无赖,甚至直接跑掉。有一次他忘记做作业了,早上便坚决不肯上学,说是害怕被老师骂,怕被老师当面批评。我们为这样
期刊
家长来信  “德育信箱”老师:  您好!我女儿读初二,两个月前,我和她妈妈离婚了,我们不知道怎么让女儿直面我们离婚的事,所以仍住在一起,表面上维持着支离破碎的家庭生活,没有把离婚的事告诉女儿。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我担心万一哪天被女儿发现了,还不如现在我们自己告诉她。但是,我不知道选择怎样的时机、方式告诉她。还有,除了告诉她我们离婚了,我还得说些什么……很纠结、担心、迷茫,希望能得到你们的专业帮助
期刊
班主任来信  “德育信箱”老师:  您好!我是小学二年级的一位新手班主任小陈。班上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小H,他有些腼腆,自尊心很强。记得小H一年级时,他总能整整齐齐地理好自己的物品,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开开心心地跟同伴们玩耍。一年下來,除了书写不太好看,做事还不够自信,其他的表现从不让人担心。  但是这个学期,小H却变了。每次在进学校前,他都拉着妈妈的手,有几次是拉着不同的阿姨,迟迟不肯说再见,还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