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茂琳:为血友病人“造血”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c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底,北京。在一场艺术品拍卖中,剪纸画《新嫁娘》以15万元的价格拍出,成为迄今为止全国最贵的剪纸作品。
  在这幅“天价剪纸”背后,一个残疾女人正在延续一个爱的奇迹。
  
  “建家”
  
  十多年前的一个盛夏,涪陵。
  狭小的客厅里,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女工彭茂琳斜靠在沙发上,翻看着当天的报纸。
  由于从小就患有肌肉萎缩症,这个中年女人双腿落下了残疾。平时,她最喜欢以这样的姿势阅读。
  一则《父母去世,血友病人自杀》的新闻映入眼帘:一个血友病人在父母相继去世后,在家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直到一个星期后,他才被邻居发现……彭茂琳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在卧室打游戏的儿子海波,彭茂琳感到毛骨悚然。
  1988年,一岁的海波被确诊为血友病——一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严重凝血障碍疾病。得了这病,一个小伤口就会造成血流不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血友病人也被称作“玻璃人”。
  面对昂贵的医药费,不堪重负的丈夫离家出走。倔强的彭茂琳独自咬牙坚持,白天工作,晚上打零工,慢慢地将海波带大。
  卧室里,海波正在电脑游戏里厮杀。电脑显示器上色彩绚烂,男孩的眼眸却依然黯淡。
  看到同龄人都在上学、工作,自己却只能窝在家里打游戏,海波一天天消沉下去。
  “妈,活着真没意思,我真的不想活了。”一天,他这样对母亲说。
  看着儿子眼中的希望迅速黯淡,彭茂琳心如刀绞。“让血友病人绝望的并不仅仅是病痛。”她说,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失落感,也许才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羁绊。
  彭茂琳渴望解开这个羁绊。
  可是,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2005年10月,涪陵一家医院门口,几位中年妇女悄悄钻进候诊大厅。她们拿出一叠传单,见人就发。“莫非是搞传销的?”保安们警觉起来,不容分说将她们赶出门外。
  “明天再来!”彭茂琳望着医院大门,心有不甘。
  这些天,她正在忙一件大事——为筹建协会寻找会员。
  早在1997年,彭茂琳就打算将血友病家庭组织起来,互帮互助。从此,她开始在网上发布“寻人启事”,一发就是好几年。
  2005年8月,两位血友病患者的妈妈通过网络信息找到了她。交谈中,她们得知了彭茂琳的计划,表示全力支持。
  一场“寻人”行动随之展开。
  为让更多病友加入协会,彭茂琳和姐妹们天天在医院、救助站等地散发传单、张贴告示。其间,她们不止一次被当做传销人员撵出大门。三个月后,她们找到了80多个血友病患者,协会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血友病患者组织。
  人找到了,彭茂琳又面临另一个难题——病友们大多家庭困难,根本凑不够协会启动经费。
  这时,民盟重庆市委送来了救急的一万元捐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娄世锋也捐献了3000元,并为病友们上了一堂“家庭自我护理”的免费培训课。
  2007年4月17日,渝北区双凤桥街道,重庆血友病康复协会成立,彭茂琳和广大病友及其家属有了“家”。
  然而,“没钱开张”的窘迫经历却警醒了彭茂琳——要让“家”长久维持下去,坐等外界捐助可不行!
  
  “造血”
  
  2007年8月,涪陵区残联培训基地,数十名残疾人和血友病患者齐聚一堂,开始接受剪纸培训。
  “我不一定能将你们都教会,但是我一定倾囊相授。”讲台上,彭茂琳一字一顿地说。
  台下,鸦雀无声,唯有目光炙热。
  协会成立后,来自社会各界的零散捐款是唯一收入。“要自救,就得先自强!”面对困境,彭茂琳寻思,“‘输血式’慈善依赖性强,难以长久。只有自己‘造血’,才能让协会可持续发展。”
  几经思量,彭茂琳冒出一个大胆想法——带领病友们创业,实现自给自足的“造血式”慈善!
  “创业能‘一箭三雕’。”彭茂琳这样分析说,既能让病友实现就业,补贴医疗费,又能带来较稳定的活动经费,让协会得以维持。更重要的是,病友们还能在创业中发现自身价值,增强生活下去的信心。
  中午12点40分,培训学校食堂,饭菜早已经端上桌,却不见有学员来用餐。
  炊事员恼了,冲进教室喊:“饭都凉了,你们到底吃不吃?”
  教室里,学员们正盯着黑板。
  在那些全神贯注的目光里,希望之火正炽热燃烧。
  针对血友病人的身体特点,彭茂琳准备选择一种能“坐着创业”的项目。她想到了剪纸。
  年轻时,彭茂琳酷爱剪纸,习得一手剪纸绝技。现在,她要施展这一手绝技,带领病友们攻坚克难。
  2007年8月,在涪陵区残联支持下,彭茂琳举办了剪纸创业培训。经过20天的培训,学员们大都通过了区就业技能考试。
  同年,“剪爱”剪纸工作室成立,成员全部是血友病人。
  彭茂琳这位残疾女人,开始带领一群血友病人投身商海。
  
  “新生”
  
  2008年,北京,世界银行扶贫项目展示现场。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穿梭在展柜之间,目光在柜内陈列品上巡游——为得到世行项目支持,全国有上千个创业团队送来产品参展。
  突然,林毅夫停下脚步,仔细端详起一幅名叫《川江妹子》的剪纸作品。
  得知这幅作品出自一群血友病人之手,林毅夫当即将其收藏。
  在这次申报中,“剪爱”从1000多个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顺利获得项目资金,还接到了世行的礼品订单。
  “剪爱”成立后,彭茂琳始终坚持原创路线。在完成日常设计的同时,她还带领几位病友设计师专攻剪纸技法,尝试将现代技巧加入其中,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几个月后,她如愿以偿——“剪爱”研发出具有三维效果的“平面多层次立体表现手法”,改变了剪纸作品的平面视觉印象。
  2010年,更重大的轉折来临。
  这年,重庆出台了微型企业发展战略。“剪爱”抓住良机,从“工作室”变身为“有限公司”。
  2010年底,剪纸《新嫁娘》在北京拍出15万元天价,一举成为“中华第一剪纸”。
  2011年4月,剪纸《南风清韵》被访渝的英国安德鲁王子收藏。一些英国客商闻风而至,邀请“剪爱”进军不列颠。
  2011年9月,一家风投公司找到“剪爱”,表达了注资意向。
  …………
  捷报频传,“剪爱”的利润源源不断地注入协会,变成病友们的医药费。在公司和协会抱团发展的格局下,“造血式”慈善已经变成现实——目前,“剪爱”已经带领200多名血友病人就业,23岁的海波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1月的一天,重庆市血友病康复协会。
  彭茂琳走在过道上,瘦小的身影被窗外斜阳越拉越长。1月9日,刚满48岁的她被评选为2011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未来,我们希望将‘造血式’慈善模式移植到其他慈善社团。”彭茂琳边走边说,“那样,就能实现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边说着,她一边望向窗外,仿佛在眺望明天。
其他文献
梅花因優美之态、淡泊之品、傲霜之气、高洁之格,被历代文人喜爱,自古赏梅、探梅,是迎春之第一雅事。天下梅花之盛,莫过于江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江南梅花几度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冬春相交的旅游淡季,给自己两周时间,流连人文荟萃的江南,在吹面还寒的清风里,看花事渐发,徜徉暗香浮动的花海,探梅寻古,从花开灼灼到花飞簌簌,阅尽江南梅事!
儿童多动症治疗问题解答  陈一心
离重庆大学B区1公里远的地方,有一片荒废多年、占地面积约28亩的旧厂区,共有19栋楼,是鸽牌电缆厂的旧址。  这些旧楼散落于嘉陵江畔,由于年久失修,大都已破败不堪。楼外的空地也因长期无人管理,成了一片废墟。  2018年,这片无人问津的土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的工程师们。  肖倩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研究总院综合办办公室主任,她还记得第一次和同事们来到这里时,就被糟糕的
【全文要旨】  拒绝履行合同,是指在旅游行程开始后,在客观上具备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下,旅行社为胁迫合作方(如地接社要求组团社支付团款)、游客(如不购物就不再提供食宿)等达成旅行社的某项愿望,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拒绝为游客提供后续相关服务,且实际上中止甚至终止了对游客服务的行为。【基本案情】  2018年12月14日,石某與A旅行社签订《团队出境旅游合同》,约定旅游者石某等2人出境旅游事宜,
南非猎游南非猎游拥抱自然 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  来到南非,怎可错过非洲招牌的猎游活动?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同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与难忘的精彩瞬间不期而遇。南非拥有很多国家公园和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各种野生动物浸润着天地间的灵气,在南非壮阔的大自然中自由徜徉。  最著名的克鲁格国家公园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约200万公顷,拥有16个生态系统,150种不同的哺乳动物和500多种鸟类,更是狮子、
鲨鱼辛勤的水下作业员  时隔多年,再次来到北京海洋馆时,才发现原来的鲨鱼馆已经更名为鲨鱼小镇了。一到这里,就被两侧玻璃窗内的海洋生物所吸引,凝神驻足观赏这些水中的小生灵,发现它们生长得圆润饱满,非常好看。它们的模样千奇百怪,或憨态可掬,或美丽妖娆,或小萌灵动……透过玻璃窗,发现馆内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水池和玻璃橱窗,郭萍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名水下作业员,我在人群中找到了她,说明来意后,她欣然接受了我
我们常常会看到小鸟在电线上跳来跳去。可是电线是有电的,小鸟在上面怎么不会被电死呢?如果是人站在电线上会怎样呢?会不会像鸟儿一样不会触电呢?    触电是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一是超过安全电压(对于人体来说是36伏);二是较强的电流在人体内形成回路。电线杆上除了电话线外,基本上都超过安全电压了,低的也有220伏或者380伏,高的就可能是上万伏了。鸟之所以没有触电,基本上都是因为鸟的身体内没有形成强电
1伍龙寺山门。  深山中的一座孤山,巍巍如烛,依山竖建其上的古寺,山、寺一体,台台生姿,雄奇峻绝,从明至今,阅尽人间春色,风华不改。论其建筑艺术,文物和建筑专家都叹为明珠,誉之为绝品,登之,观之,游之经久难忘。这就是黔西滇黔古道上天龙镇境内的伍龙寺。作为一个游客,无法精准地描述它的形貌,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2又一座山台上的石门。伍龙寺惊险出仰观者的战栗  天台山在天龙屯堡旅游区内,距天龙镇仅1.5
在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一座巨大的山脉,全长2500公里,自西向东贯通新疆境内的帕米尔高原,伸延至青海境内,这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显赫地位的昆仑山。在昆仑山北坡的塔里木绿洲和喀喇昆仑山毗邻的藏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先民生活在那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种族的人们通过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的秘道相互交融。  北大历史系王小甫教授,对西藏最早通新疆之路、喀喇昆仑山区的古代交通、吐蕃西进中
一提到内蒙古,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辽阔的草原、壮观的那达慕、豪迈的牧民……但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并不局限于此。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王府镇境内,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翻开了属于蒙古族的一页历史,在这里,可以仔细品读一位传奇王爷的风雨人生。  坐落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镇的喀喇沁亲王府(现已辟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座国内建成年代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