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积极有效的建设高效课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信息教育发展的今天,怎样实现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让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随着知识信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信息能力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要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还要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都是在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校考试中,信息技术在考试中只是一个形式,无关痛痒,许多学校都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助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是很重视。同时,很多教师都认为所谓的信息技术教学,无非就是教教学生怎样上机进行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就是机械的做做示范,学生被动的看看演示,然后依葫芦画瓢的上机操作。这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参与兴致完全激发不出来,相对于那些基本功扎实并且反应比较快的学生还能够清楚教师讲什么且能够进行很好的操作,但是,对于那些基本功不扎实并且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就不知道老师讲什么了,甚至有些学生会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一堂课下来根本不知道教师讲了些什么。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新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注重有效备课是前提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老师,在进行上课之前,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备课,精心探讨信息技术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搜集和整理社会前沿的信息,把握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恰当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有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思路清晰,教学的逻辑也才能明确,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率,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互动交流是基础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带入到学习当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中的任务。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的开展问题解答,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清楚学习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能够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合作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与趣味,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兴趣是保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是一条永久不变的教学规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学生在成功的前提下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合理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好奇和学习的渴望。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拉近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把握。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无尽的动力,促使着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创设活跃氛围是途径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积极的去探索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设计,灵活自然的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的调控,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与解答,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精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积极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发散思维,积极进行教学互动,才能让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活跃的氛围之中,从本质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五)以学生为主体是目的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指引者与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欲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角色轉换等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就信息技术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式合作交流,最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和演示。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还有效的与教师进行了互动。同时,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讲解的学生向台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做一会老师。经过这样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默契,搜集知识和解决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主动,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充分的体现出来。
(六)正确的课堂评价是要求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激励。给予不同学生以激励和赏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有效的构建高效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实施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它对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效课堂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更是一种教育价值的追求,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适时的根据个人教学风格,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出发,真正让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毕明华.“多措并举”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下,2012(10)
[2].徐俊芬.如何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新疆教育,2012(18)
[3].李金凤.以兴趣为主线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上,2012(04)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随着知识信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信息能力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要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还要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都是在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校考试中,信息技术在考试中只是一个形式,无关痛痒,许多学校都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助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是很重视。同时,很多教师都认为所谓的信息技术教学,无非就是教教学生怎样上机进行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就是机械的做做示范,学生被动的看看演示,然后依葫芦画瓢的上机操作。这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参与兴致完全激发不出来,相对于那些基本功扎实并且反应比较快的学生还能够清楚教师讲什么且能够进行很好的操作,但是,对于那些基本功不扎实并且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就不知道老师讲什么了,甚至有些学生会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一堂课下来根本不知道教师讲了些什么。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新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注重有效备课是前提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老师,在进行上课之前,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备课,精心探讨信息技术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搜集和整理社会前沿的信息,把握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恰当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有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思路清晰,教学的逻辑也才能明确,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率,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互动交流是基础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带入到学习当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中的任务。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的开展问题解答,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清楚学习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能够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合作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与趣味,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兴趣是保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是一条永久不变的教学规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学生在成功的前提下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合理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好奇和学习的渴望。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拉近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把握。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无尽的动力,促使着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创设活跃氛围是途径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积极的去探索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设计,灵活自然的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的调控,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与解答,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精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积极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发散思维,积极进行教学互动,才能让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活跃的氛围之中,从本质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五)以学生为主体是目的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指引者与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欲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角色轉换等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就信息技术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式合作交流,最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和演示。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还有效的与教师进行了互动。同时,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讲解的学生向台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做一会老师。经过这样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默契,搜集知识和解决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主动,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充分的体现出来。
(六)正确的课堂评价是要求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激励。给予不同学生以激励和赏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有效的构建高效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实施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它对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效课堂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更是一种教育价值的追求,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适时的根据个人教学风格,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出发,真正让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毕明华.“多措并举”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下,2012(10)
[2].徐俊芬.如何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新疆教育,2012(18)
[3].李金凤.以兴趣为主线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