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概念教学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价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u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属性的抽象与概括,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学生只有掌握地理概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充分发展地理思维,从而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关键词:地理概念;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108-2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属性的抽象与概括,也是地理知识系统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概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充分发展地理思维,从而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和运用地理概念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中的“基本”。在地理教学中一个一个地理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知识“元素”;而且若干个相关的地理概念群体,就形成了相干的地理知识系列;概念的群体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就构成了地理学科的知识“系统”。在地理教学中,无论何时都需要学生重点、牢固、准确地掌握最基本的地理学科知识要点和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因此从“元素”到“系统”都说明地理概念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一、概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人地协调观包括科学的资源观、科学的环境观、科学的人口观和科学的发展观等。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可持续发展”这一地理概念,可持续发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通过对这一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解读与诠释,学生可以从中明确和理解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即是学生获得地理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观念的过程。
  二、概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加拿大地理学家伯顿认为,概念的演绎和演替,推动着地理学思维和思想的进程。在地理教学中,树立宏观的概念教学思维,有助于学生通过明确主题概念,联络各级、各类概念,构建发展的地理思维体系,传承地理思想及推动其研究成果的生活化普及。地理概念不仅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地理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且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运用的过程。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地理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地理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利用地理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例如,“水土流失”的概念。《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对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的定义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①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②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③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所以,同樣是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上存在很大差异,其成因和治理措施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深刻理解水土流失的地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跳出案例教学的籓篱(鲁教版教材是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将教学目标上升到对某一区域问题的成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的探究,强调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上来。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存在的有差异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探寻资源利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状,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探寻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通过对“水土流失”概念外延的扩展,培养学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三、概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例如,“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气候主要是通过热量、光照、降水等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种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土壤肥力的高低影响农作物的单产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运输条件,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是政府干预农业生产的手段。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学生通过对“农业区位”概念的学习就能够按照在哪里(分布的地域空间位置)、为什么分布在哪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什么特点(区域特征或农业地域类型特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利和不利)和怎样解决(人地关系)的方法自主地分析农业的地域类型,获得区域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概念教学,对于地理学科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价值,但是其在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丁生军.当前地理概念教学的误区与矫正[J].地理教学,2016(09).
  [2]褚亚平,曹琦,周靖馨.中学地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陈少玉,曾玮.地理概念教学新解[J].地理教学,2015(15).
  本文系镇江市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度第十三期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jy-z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丹阳市吕叔湘中学,江苏 丹阳212300)
其他文献
编者按: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的育才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育实”)是一所人们耳熟能详的民办名校。2013年的中考,育实成绩抢眼:考生的平均分高达728.6,90%的考生进入广州市重点高中。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其他领域,育实的学生也有不俗表现。在“进育实必成才”的共识下,育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那么,育实何以在竞争激烈的民办学校中脱颖而出,并获得累累硕果?育实独具内涵的“红棉文化”是怎样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为指导,以学科特点和学科任务为基础[1]。其中,实验探索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五个核心素养之一,而中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与养成思维品质的关键阶段,因此,创新素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培养;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摘 要:小学英语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单一的形式,教师要采用尽可能多的形式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和使用英语。“八化”课堂教学法则,能够充分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使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功。  关键词:小学英语;“八化”教学法则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
陆芷青1918年3月生,浙江温州人,曾任中医学会浙江省分会理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分会副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等职,现为浙江中医学院教授、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组成:紫丹参15克,葶苈子、大生地、浙贝母各12克,炙苏子、莱菔子、苦杏仁、制半夏各9克,陈皮、沉香(后下)、当归各5克,白芥子2克。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引起的咳喘(主要表现为胸膈满闷、咳喘短
摘 要: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转变物理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真正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1-072-1
摘要:高效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注重为学生营造互动性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对复杂阅读话题的深度探讨,深化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各项能力与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与体验。小组合作是一种具有高效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便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普通老百姓对其缺乏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很多可防可控制的肝病最终不幸进展为肝癌,一些本来可以早期发现的肝癌错过了手术时机,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生存质量的患者因为缺乏信心放弃了治疗。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的肝癌患者,有42%出现在我国大陆。最近,记者就肝癌防治相关问题采访了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教授。    有一种美德,叫善良。有一种追求,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范围广、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现状,并从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关注学生独立思考、重视一题多解、采用开放式题目和留下充分思考空间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摘要:素质教育的高速发展,使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育目标也随之革新,以培育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新高考改革,更是需要教师积极对原有的授课理念进行改变,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挖掘学科知识内涵,并积极提升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优秀人才。新高考改革活动的不断推行,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并赋予其自主选择权利,同时更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接受能力。教师应重视高考改革的主要内涵,认真对教学计划进
摘要:数学学习是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高三数学学习则是与学生高考密切相关的一年,高三数学学习质量将会影响学生的高考质量。本文中笔者将针对高三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不足展开研究与综述,以找出学生提升学习质量、突破数学学习瓶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数学学习;高中数学;不足;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09-1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