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特拉克斯”装甲车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老话:“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是微言大义。在2月初举行的新加坡樟宜航空展上,本该是主角的军机因“老面孔”太多,提不起记者和职业军迷的兴趣,倒是前来搭伴“凑热闹”的地面装备“屡兴波澜”。2月2日,在紧邻樟宜机场的展区——克兰芝军营(Camp Kranii),新加坡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志贤为首辆国产“特拉克斯”8×8轮式装甲车主持入伍仪式。作为接收该车的第一个单位,新加坡陆军第9混成师师长林福有上校说:“‘特拉克斯’简直是陆地版的‘宙斯盾’战车!网络化、数字化样样俱全!”
  
  曾与台湾闹纠纷
  
  说起“特拉克斯”,还得从新加坡国防政策转型说起。进入21世纪后,东盟国家掀起一股陆军换装热,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纷纷从欧洲和俄罗斯选购40吨级主战坦克,就连贫穷的菲律宾也从美国卡迪拉克公司购买专利生产LAV-300轮式装甲车族。立志“小国强军”的新加坡一方面通过引进德国二手“豹”2A4主战坦克相抗衡,一方面基于“量力而行”的原则,决心发展技术难度略低的轮式战斗车辆,以便适应东南亚特别是马六甲地区城市化作战环境,并兼顾未来可能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需要。
  2000年,新加坡科技公司动力分部(STK)与著名的爱尔兰提莫尼车辆开发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开发新一代8×8重型轮式装甲车,并保留未来衍生成车族的空间,项目代号为Terrex,音译为“特拉克斯”。首辆样车研制顺利,次年9月便在爱尔兰出厂,并送到英国伦敦国际防务系统展(DSEi-2001)中展出。经过在爱尔兰和英国实地检测后,该车运到新加坡本土,由STK公司实施进一步测试评估。2005年,STK趁提莫尼公司陷入财政危机,一举收购了该公司25%的股份,从而达成控股,也顺势获得“特拉克斯”装甲车的最终设计知识产权,不过在此过程中,新加坡与台湾当局打了一场官司。台湾“兵整中心”也是从2001年开始与爱尔兰提莫尼公司联合研制8x8轮式战车,之后陆续推出CM31和CM32(即我们熟知的“云豹”)。台湾“兵整中心”指责STK公司的“特拉克斯”抄袭了CM31和CM32的独立双叉臂悬挂系统和防护装甲设计,但新加坡方面均矢口否认,反倒嘲笑台湾当局无中生有,制造新闻。直到今天,这场“无厘头”纠纷仍没有结果。
  言归正传,当“特拉克斯”项目完全变成新加坡“家里事”后,它的研制进度明显加快。其后两辆原型车都经过STK公司本地化改造,取消欧版轮式战车惯用的v形车底,恢复早年的水平车底结构,以增加内部使用空间,车尾跳板舱门的控制由原先的液压式改为电动式,以提高安全性。同时,装甲车的外形也请亚洲知名的民用车设计大师参与设计,使车体流线型更加现代一到2009年10月,“特拉克斯”通过新加坡军备局的最终考核,正式宣布定型投产。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新加坡陆军已向STK公司订购首批135辆“特拉克斯”,用于装备3个机械化步兵营,以取代现役美制“突击队员”V-200装甲车。新加坡国防部在文告中称,从2011年2月起,所有现役步兵营和近卫营(Guards)都将换装“特拉克斯”,作为第三代武装部队作战平台,“特拉克斯”也和新军其它战车一样装置战场管理系统,融入三军作战网络。当然,新加坡开发军品从来都不限于自用,STK公司在开发“特拉克斯”外销方面硕果斐然,印尼有意以购买专利的方式在本地组装生产420辆“特拉克斯”,而土耳其奥托卡公司则干脆向STK公司购买专利,以“特拉克斯”为基础开发出本国的8×8轮式战车“雅乌兹”(YAVUZ)。
  
  模块化的“战场玩具”
  
  “特拉克斯”采用模块化设计,车上配有液压或电力混合式驾驶系统,可视情况灵活选择动力套件,也可附加装甲套件。当然,模块化更大的好处是让“特拉克斯”基型车方便地衍生出其它专业车辆,以适应战场环境的需求。该车长7.74米,宽2.97米,车高2.40米(人员输送型),战斗全重26吨,载重7.2吨。
  该车底盘采用典型的人员输送车布局,发动机前置,动力舱位于车首右侧,其后的车体上方是发动机的排气百叶窗,排气管设在百叶窗旁边,管口向下弯曲。车体前部则安装有带多面体的楔形装甲。驾驶舱和车长舱以串列形式布置在车首左侧和车体中部左侧,由隔板与动力舱隔开,隔板能隔音隔热。两个乘员舱各设有一扇向后上方开启的单片式舱盖,舱盖前方装有3具潜望镜。车长舱后面有通道与后部载员舱相通。车首灯为嵌入式,车尾灯则采用长条形设计,均有格栏保护。该车的四对车轮大致为等距离配置,前两对车轮装有动力转向机构。轮胎为395/85 R20型,也可换成475/80 R20型。
  车体后部载员舱空间很大,可搭载1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乘员在舱内面对面而坐,座椅采用西方先进装甲车常见的独立式、可向上折叠的悬吊式座椅,坐垫和靠背的主要面料为皮革,内衬为软质材料,并配有安全带,可增强载员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的舒适性。载员舱没有布置射击孔,因此搭载步兵不能从车内向外射击。
  车尾装有一扇液压控制的大型跳板式尾门,是主要的人员进出口。尾门上设有一扇向右开启的小型舱门,以防尾门无法放下。此外,在载员舱后上方还设有一扇向后上方开启的矩形舱盖,供载员在紧急情况下出入。“特拉克斯”量产型车保留了浮渡功能,车尾左右两侧下方各装有一具可转向的喷水推进器。
  “特拉克斯”装甲车外形线条流畅,高度较低,具有较好的隐身性能,可减小被敌方侦察设备和目视发现的几率。该车采用双层装甲钢焊接结构,外形轮廓由多组倾斜面构成,能取得较好的防弹效果。全车可防御7.62毫米子弹在30米距离的射击。车首装甲能抵挡150米外射来的12.7毫米子弹。有意思的是,STK公司把“特拉克斯”的车底设计恢复过去的平底构形,这似乎对其地雷防护能力产生影响。但STK相关人士表示,水平车底能够释放更多车内空间,况且经过试验。采用水平车底的“特拉克斯”照样能承受10~12千克装药地雷的袭击。除了基本车体装甲外,该车还能根据需求加装不同等级的模块化附加装甲。这些附加装甲将使车内搭乘的士兵得到更多保护,并能使车体最高能防御14.5毫米子弹在近距离的射击。
  
  动力澎湃,环保先行
  
  “特拉克斯”的动力系统为一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C9四冲程涡轮增压柴油机和美国阿里逊公司的MD4560P型自动变速箱。该车最大公路速度11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800千米,爬坡度60%,越壕宽度为2.0米,转弯半径2.0米。车辆在水上浮渡时的最大速度为10千米/小时,涉水深度为1.5米。   C9柴油机具有低污染排放、低噪音、环保等优点,但对燃油、机油和保养要求较高。该机重660千克,2000转/分钟时的功率为400马力。C9发动机采用Cat ADEMⅢ电子控制系统和独特的HEUI液压共轨电喷燃油系统,废气排放符合美国环保署新的排放标准(TierⅡ)和欧盟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EMSⅢ电子控制系统使驾驶员对机器的状态了如指掌。通过写入新的软件,控制系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升级。此外,C9发动机还配备了手动控制转向系统(FTC),将转向、机器进退和档位选择都集中在一个用力很小的操纵组上,用一只手就可以进行操作。与柴油机匹配的MD4560P型自动变速箱有6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
  该车采用全液压刹车系统,并搭配8个车轮的防抱死刹车系统(ABS),提高了车辆的操纵性及安全性。车内设有中央胎压调节装置(CTIS),可根据车辆行驶在不同地形的具体情况,自动调整轮胎内气压,此外还配有自动车胎摩擦力控制装置和大纹路的越野轮胎,从而提高了装甲车在松软路面上的行驶速度。该车的悬挂系统为爱尔兰提莫兰公司开发的独立双叉臂悬挂系统,因此在崎岖地形的机动性及乘坐舒适性都获得了显著提升。
  “特拉克斯”车体结构紧凑,车重较小,完全能用C-130一类的中型运输机空运,具有优异的战术机动性。而且该车在空运时能够直接开进或开出机舱,非常适合快速部署。
  
  “宙斯盾战车”露峥嵘
  
  作为未来新加坡机械化步兵的主要作战平台,“特拉克斯”特别强调陆军网络化作战能力,提高步兵的战场存活力、机动力和火力。新加坡国防部在文告中称,“特拉克斯”能以信息网络联系单兵、空军及陆军的武器系统,使战场情报和火力支援变得快速、准确和及时,
  该车最重要的信息化设备是带数据链的战场管理系统。可融入三军作战网络,从而实现单车与不同军兵种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从生产型车来看,其驾驶舱和车长舱都实现了“玻璃化”,驾驶员和车长都配有先进的通信系统、2台多功能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和控制面板(在车长舱内右侧还设有一个多功能操纵杆),可实时接收上级或其它平台传来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和指令,操纵和指挥负担大幅减轻。
  在该车的车首正前方中央位置、车体中部上方两侧以及车尾都分布着CCD摄像机(据称有13个镜头),使乘员在车内即可获得车外全方位的战场信息。该车的其它信息感知设备包括MINI-T侦察系统、“背包机器人”以及“扇尾鸽”无人机等。为让载员了解情况,“特拉克斯”特意在载员舱前方舱壁上装有一个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以便将本车及上级或其它平台传来的信息显示给载员。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特拉克斯”装甲车已经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及城市化”,整体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堪称陆地版的宙斯盾战车!”
  
  武器系统
  
  “特拉克斯”的武器适配性很强,可根据需要迅速换装不同类型的武器系统,如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和7.62毫米并列机枪组合的武器站、40/50“眼镜蛇”机枪塔、带稳定装置的M242式25毫米“大毒蛇”链式机关炮、120毫米高速迫击炮、105毫米低膛压线膛炮等。
  就新加坡陆军首批装备的“特拉克斯”人员输送型装甲车而言,其主要武器是自行研制的LRWS武器站,它装在车体中段偏右位置,由车长控制。武器站全高约0.72米,总重300千克,最大回转速率为30度/秒LRWS武器站配备CIS 40AGL型自动榴弹发射器及7.62毫米并列机枪各一挺(其中榴弹发射器在左侧,弹药基教60发;并列机枪在右侧,弹药基数250发),俯仰角度为 45°~-8°。光电火控装置装在并列机枪右侧,包括昼间摄影机(DCA)、夜间摄影机(NCA)及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有效作用距离为90~4000米。在武器站前下方还装有6具CIS SGL型40毫米榴弹,烟幕弹发射器。有意思的是,CIS 40AGL自动榴弹发射器可发射被称为“士兵伞降空中侦察照相系统”(SPARCS)的40毫米侦察榴弹。这种侦察榴弹以一种伞降闪光照明弹为基础设计,其上携带的照相机可在目标区域上空获得目标的实时图像,经过数据传送器发送到车内的计算机,然后计算机再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接收到的图像进行拼接处理,以形成大幅全景图像。
  
  [编辑 秦蓁]
其他文献
“爱国者”导弹的发展是近年美军防空思想演变的一个缩影。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为了对付日益发展的空中突防力量所造成的威胁和适应未来复杂作战环境的需要,就已提出发展地面机动的新型中程防空系统的设想,其最初目标是苏联及华约集团的高性能飞机和直升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中兵器的发展,该设想在执行中几经变更、修改,于1976年5月定为“爱国者”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82年,承包商雷锡恩公司向陆军交付第一
随着大炮巨舰时代的终结,海、空、潜三基反舰导弹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成为海战场令人恐惧的新杀手。1982年,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吞没了英国皇家的骄傲,“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被亚音速的“飞鱼”导弹击沉后,英国海军以异乎寻常的速度为水面舰艇配备了“密集阵”和“守门员”近防武器系统,成为当日耀眼的明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舰导弹呈现出了超高速、超低空、高机动、大威力的显著特征,水面舰艇赖以生存的
毫无疑问,今天的武器装备大多还是对昨日的延续,单就为变化所继续抵抗的传统或背景,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与它们在1960年代、1940年代乃至1920年代的一样强大,但有些变化的确值得探讨、争辩。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目的在于卸下考据的重担,倡导仔细考察那些迹象背后更深更广的内容。  “争 鸣”空间的落地归结于北京西山脚下“四王府”的一次圈中好友的聚会,故记于栏目名中,以作纪念。  王瑾(以下简称王):在陆
“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将为苏霍伊设计局的T-50提供发动机。该机在与米格飞机制造集团的竞争中获胜,研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图片显示T-50采用与F-22A相似的双发常规气动布局,但水平和垂直控制面更小,表明该机希望使用矢量推力技术进行俯仰、偏航和滚转控制。T-50的高推重比与矢量推力技术结合在一起,能使飞机在300-400米的跑道上短距起降。苏霍伊设计局称。T-50的起飞重量大概在25~30吨,武器
成语漫画  佑 协    敦刻尔克大撤退,历时九天,英法比联军总共有338226人丢盔卸甲撤回英国。但这绝不是一场耻辱的败退。而是在德军穷追猛打之下无奈的逃亡之举,然而正是这一成功的死里逃生。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国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英国人足以为此而自豪!  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希特勒随后下达全面进攻西欧诸国的“六号指令”。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建议:
口述 钢铁研究总院 王 林  文字整理 林儒生    随便翻开一册共和国兵器工业发展史,都会介绍陆达这个人,并对他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在陆达逝世十二周年的日子里,记者叩开了陆达的家门。真想不到,身为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和钢铁研究总院院长的他生活会这样简朴,房间面积很小,家具都是五十年代国家配发的,陈设也很简单,全然没有一点高官显宦“府邸”的气派,只有窗外他生前植下的几栋翠竹在微风中摇
评论区    瑞典在国外“安家落户”的众多外销武器中,用什么方法排列它们为瑞典军工赢得“口碑”的顺序呢?  口碑,即受别人欢迎和重视的又一种说法。如何才能称得上是口碑很好呢?为了能够进行比较,我们需要一些能够量化的指标,最终确定以下几个:出口国家数量(多少)、出口方式(仅购买、既购买又引进技术制造)、出口国家的武器装备水平(军事强国、一般国家、弱国)、出口业绩(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类武器出口的连续性
[文章编码1110]  崔万善,1953年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法国进修学习。多年来,一直从事自行火炮系统总体工程技术工作,曾任05式履带自行加榴炮武器系统总设计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现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专家。    记者:当05或履带自行加榴炮方队气
【编者按】“日向”号驱逐舰服役引发的议论尚未平息,2009年7月17日,三菱重工又在长崎船厂为日本第一艘19DD级驱逐舰举行了铺龙骨仪式。19DD是日本2007年度批准建造的5000吨级新型驱逐舰首制舰的项目代号(19表示日本平成19年,DD是日本多用途驱逐舰的代号)。首制舰预计2012年服役。  日本根据“八八舰队”编成的需求,将驱逐舰分为直升机驱逐舰、防空导弹驱逐舰、多用途驱逐舰三大类。继“爱
去伪存真这一作法,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古今中外皆有用之。但215号坦克车组采用这一传统办法,隐蔽自己,消灭敌人,创下了迄今为止人民装甲兵最佳战绩,虽然过去快六十年了,但人们还是津津乐道。  1953年夏,金城反击战即将打响,我志愿军装甲兵215号坦克奉命支援步兵消灭346.6高地上的美军坦克。  7月6日夜,215坦克冒着炮火和大雨在山道上向出击地域前进。在离射击地域只有100多米处,坦克不慎陷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