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绍兴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liang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2008年绍兴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其发生原因,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产量影响;发生原因;浙江绍兴;2008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56-0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绍兴县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2008年,由于气候适宜,稻作类型有利稻纵卷叶螟繁殖和转化,致使该虫晚稻生产上连续出现大发生态势。尤其是单季晚稻类型,由于生育期较长,迁入虫源与本地虫源重叠发生,导致发生代次多,田间虫态乱,一旦失治的田块,稻叶卷苞刮白,对产量影响比较突出。现将2008年绍兴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
  
  1.1迁入代发生偏迟,成虫高峰增加
  据田间逐日赶蛾观察,2008年稻纵卷叶螟成虫初见5月28日,6月11~15日形成第1成虫高峰,6月22~24日又出现第2成虫高峰。与大发生2007年相比:第1成虫高峰推迟8~10d,但增加了1个成虫迁入高峰,使本地第1代的发生期拉长10d左右。
  1.22~4代成虫期长,卵量持续居高
  第2代成虫在7月8日突增后,盛发期一直持续到7月24日,时间长达17d,7月9日、14日、17日、20日4次调查,稻卵量分别高达260粒/百丛、267粒/百丛、292粒/百丛、667粒/百丛;第3代成虫在7月28日至8月4日、8月8~16日分别出现2个盛发期,7月29日、8月6日、8月16日3次调查,稻卵量分别高达400粒/百丛、470粒/百丛、375粒/百丛;第4代成虫于8月20~26日、8月30日至9月4日、9月13~17日分别出现3个成虫盛发期,连作晚稻和多肥嫩绿单季晚稻继续出现大量卵粒,8月28日、9月2日、9月7日3次调查,稻卵量分别高达800粒/百丛、300粒/百丛、138粒/百丛。由于成虫盛发期长,产卵期相应延长,田间卵量密度始终处于重发态势。
  1.3危害程度逐代加重,主害代卷苞突出
  观察圃调查结果显示,第1、第2代稻幼虫发生量分别为105头/百丛、173头/百丛,在不防治情况下,稻叶被害白叶率分别为7.9%、13.7%。第3代开始幼虫发生量大幅度上升,单季晚稻虫量高达392头/百丛,稻叶被害白叶率高达29%;连作晚稻虫量高达219头/百丛,稻叶被害白叶率高达21.2%。第4代(主害代)单季晚稻幼虫发生量继续高达314头/百丛,连作晚稻虫量高达221头/百丛;由于这一代发生时晚稻叶片已全部抽齐,功能叶卷苞被害突出,危害率上升,单季晚稻叶片被害白叶率高达51.7%,连作晚稻叶片被害白叶率高达82.9%,发生程度接近2007年大发生水平(见表1)。
  
  3发生原因
  
  3.1三(1)代出现2个迁入峰是大发生的基础
  2008年三(1)代稻纵卷叶螟在6月11~15日、6月22~23日分别出现成虫迁入蛾峰,虽然一峰迁入比早发的2007年推迟10d,但由于迁入量多于2007年,加上2个迁入峰累积,发生基数明显上升,为下一代增加发生量、拉长发生期、增加本地虫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3.2各代发生峰次多是导致大发生的关键
  从三(1)代发生以后,本地虫源与外地虫源混合发生,促使了成虫盛发期拉长。2008年四(2)代和五(3)代分别出现2个主蛾峰、六(4)代出现3个主蛾峰,而且主蛾峰前后的蛾量也相当高。因此,拉长盛发期,导致田间各种虫态重叠,防治难度加大,转化虫源增加。
  3.3气候适宜为迁入繁殖危害提供有利条件
  2008年6月7~20日、6月23~28日分别出现13d和6d连续下雨天气,为三(1)代稻纵卷叶螟连续出现2个迁入峰和迁入后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在7月1~2日、12~13日、18~22日、29~31日又分别出现连续雷阵雨天气,在单季晚稻适于繁殖情况下,进一步促进了四(2)代稻纵卷叶螟外地虫源迁入与本地虫源混合发生,导致发生期拉长、发生量上升,防治难度加大。8月份台风天气出现多,8月11~31日期间出现14d下雨天气,8月下旬开始气温降至26℃左右,为五(3)代和六(4)代稻纵卷叶螟出现多峰次迁入繁殖提供了良好气候条件,导致后期失治田块仍然发生严重卷苞危害。
  
  4致谢
  
  本文承蒙绍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董涛海同志指导,谨此致谢。
  
  5参考文献
  [1] 詹文莲.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03.
  [2] 包云轩,王永平,严明良,等.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特征及其灾变大气背景的研究[J].气象科学,2008(2):184-189.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了三都水族自治县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选地开厢、适期播种、中耕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秋作;栽培技术;贵州三都  中图分类号 S53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95-02  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的南部,为贵州省低海拔高热蔬菜区,县内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适宜
摘要 介绍了黄淮海麦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症状、致病病原、传播途径、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生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黄淮海麦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39-01  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调查发现,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中、南部及北部、
摘要 从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桃树6月生产管理实用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树;生产管理;实用技术;6月份  中图分类号 S662.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18-02  6月份桃树新梢进入旺盛生长期,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这一时期树冠迅速扩大,各类枝条快速伸长,果实膨大加快,常出现树体郁蔽、通风透光不畅、脱肥
摘要 介绍了兴宁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并提出该市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对策,以期为兴宁市粮食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成功经验;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93-02  兴宁市地处粤东北的东江、韩江上游,分别与梅县、丰顺、五华、龙川、平远
摘要 纳雍县地处西部贫困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已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文以贵州省纳雍县为例,阐述该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于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提出若干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对策;贵州纳雍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03-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
摘要 归纳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农产品自身及其消费特点寻找其原因。电子商务与农产品流通存在互补性,是对传统农产品贸易的有益补充。从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和供应链理论角度对比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模式与平台模式,探索符合上海市地产农产品流通特点的F-B-C模式,该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市民广泛参与,实现农产品产销直连。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产销直连;平台模式;上海市  中图
摘要 概述了茂名市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情况,从组织保障、综合防控、推广技术、严格检疫等方面提出防控对策,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发生情况;防控对策;广东茂名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63-02  香蕉是茂名市大宗水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4万hm2,约占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的12%,年总产量约95万t。香蕉
摘要 以辽宁省黑山县S村为例,阐述了禽流感危机应对中的国家行为和农民行为。禽流感危机的应对分为2个阶段:疫情治理阶段和防疫控制阶段。在疫情治理阶段,指向国家的短期强制倾向与农民的被动;在防疫控制阶段,指向国家的自上而下主导与农民的自主空间创造。在禽流感危机的防疫控制阶段出现了诸多困难,问题在于国家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控制与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农民的民间知识权威与国家的官方知识权威的对立。  关键
摘要 皖南花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黄山以南、新安江上游的皖南地区。近些年来,由于大量引进外来品种,皖南花猪种质资源濒临灭绝。 就皖南花猪种质资源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种和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皖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开发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13.9;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94-02  皖南
摘要总结枳椇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栽植、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枳椇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枳椇;育苗;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49-01  枳椇又名拐枣、鸡爪梨、龙爪、鸡爪果、枳枣,属鼠李科,林果药兼用型落叶乔木,芽鳞2,叶互生,基部两侧常不对称,有疏钝齿,基部三出脉,叶柄长,花淡黄绿色。果序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