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文导读4篇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文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马逸( )
  (2)子贡请往说之( )
  (3)请往说之( )
  (4)因谓野人曰( )
  (5)野人大说( )
  (6)解马而与之( )
  2.“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是个特殊文言句式,它是
  句。
  3.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毕辞,野人不听。
  译文:
  (2)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译文:
  4.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作简要说明。
  短文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越 巫
  [明] 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越巫自诡善驱鬼物( )
  (2)病幸已( )
  (3)馔酒食( )
  (4)死则诿以他故( )
  (5)恶少年愠其诞( )
  (6)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 )
  (7)且角且走( )
  (8)手栗气慑不能角( )
  (9)夜半,抵家(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译文:
  (2)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
  译文:
  3.你怎样理解越巫这个人物?
  4.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短文三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①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小数:小法术。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
  (2)人情初不怿也( )
  (3)弥月不解( )
  (4)岁卒以空( )
  2.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请诸帅而释之 B.而谓我之愆
  C.未几而雨 D.某谢而觉
  3.“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 。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译文:
  (2)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译文:
  5.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短文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猫娘传
  猫娘者,居越城①偏门外,不知其姓氏。贩妇人珠翠衣襦②之属以为生,有年矣。貌皱黑,每出城市,喜涂粉黛③其面,结发为十余鬟④,以红棉缠之,杂插花草其上。修视龋笑⑤,游⑥间,往往多得钱文去。余见之,盖年四五十矣。时虚⑦市人散,湖桥夕阳中,一老丑妇顾景⑧行,红紫摇摇满头,儿童数十喧绕之,争唱以为猫娘归也。
  论曰:甚矣天下之大也!盖变其术以游于世者,固穷亡复之⑨矣。若猫娘者,宜其称也。夫世之人莫不好妍以自形,果以是取笑于世,而世人不之觉,已群售⑩其丑矣。然则世之好恶,真不可恃哉!虽然,予初见猫娘,则怒以为妖也;继得其故,则为感叹而不能已。呜呼!其感也可思矣。
  【注】①越城:绍兴城。绍兴是古越州的治所。②襦(r%):短衣,短袄。③黛:青黑色的颜料,用以画眉。④鬟(hu1n):环形的发束。⑤修视:修饰眼神,犹言眉目含情。龋(q^)笑:即龋齿笑,仿佛牙痛似的假笑,指故作姿态。⑥:通“嬉”。 (hu1n hu#):市区,亦常指市区街道店铺。,市区的墙。,市区的门。⑦虚:同“墟”,集市。⑧顾景:顾望身影,形容自我欣赏。景,同“影”。⑨之:来,产生。⑩售:文中指被蒙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居越城偏门外( )
  (2)夫世之人莫不好妍以自形( )
  (3)继得其故( )
  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
  (1)喜涂粉黛其面( )
  (2)而世人不之觉( )
  3.“猫娘”是一位以浓妆艳抹来招引顾客、兜售货物的小贩,文章就此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参考答案:
  一、1.(1)逃逸、逃跑(2)劝说(3)请让我(4)于是,就(5)通“悦”,高兴(6)给 2.定语后置 3.(1)话都说完了(或“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肯听从。(2)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能不吃您的庄稼呢?4.示例:讲话也有艺术,只有以对方能接受的事实讲清道理,才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参考译文:
  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走了。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肯听从。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见识浅陋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就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能不吃您的庄稼呢?”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都像你这样,(道理)就清楚了,怎么能像刚才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缰绳就给了他。
  二、1.(1)诈称(2)侥幸好了(3)吃喝(4)推脱(5)恨、恼恨(6)栖息(7)吹角(8)发抖(9)到 2.(1)(越巫)常常向人夸耀说:“我善于驱鬼,没有鬼敢抵抗我。”(2)(越巫)只是一个劲地指着床说:“快扶我上床,我碰到了鬼,今天活不成了。”3.示例:越巫至死不知用砂石袭击他的是人不是鬼,这说明他相信世上确实有鬼。你看他“鸣角振铃,跳掷叫呼”的样子煞有介事,多么虔诚,一句“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虽为吹牛惑众,但亦足显其痴迷,自信法力可以驱鬼;至于后来三次遭飞砂石袭击,更是毫不怀疑自己遇到了鬼,于是由“首岑岑”(血已涌)到“角不能成音”(气已弱)再到“惟大叫以行”(魄已散),直至后来的“舌缩不能言”“肤色如蓝”(胆已破),我们都能够看出他已鬼迷心窍,魂飞魄散,自欺至死,可悲可怜,可叹可笑。4.示例一:用生动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哲理,情节环环紧扣,递进展开。第一段写越巫煞有介事地驱鬼,并为此自鸣得意,为下文写他遇鬼埋下伏笔。第二段写越巫三次遇“鬼”,遭砂石袭击的不同反应,恐惧步步加深,层层剥笋地让他原形毕露。至此,写他最后“胆裂而死”就变得顺理成章。示例二:文章多处前后照应,如“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与被“鬼”吓得“胆裂而死”形成鲜明对照,而“终不自信其术之妄”与“巫至死不知其非鬼”构成强烈讽刺,让人在发笑之余不禁陷入沉思。示例三:文章篇幅短小,立意鲜明、深刻,故事情节完整,描写细致生动,语言简洁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犀利的嘲讽与批判的味道。越巫三次遇袭,情节用语极其简省,音节短促,足见气氛渐紧,越巫气喘心虚,且辅以“角”“铃”两种道具加以衬托,加速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人物的惶恐情态。
  参考译文:
  越巫假称自己善于驱鬼。有人病了,就要立一个用土或砖石筑起来的坛场,越巫在上边吹角摇铃,边跳边喊,跳的是一种胡旋舞,说是能为人驱鬼治病,消除灾祸。如果碰巧病好了,就吃饭喝酒,然后拿着病人家给的钱走;如果死了就推脱责任,说是别的原因,最终不相信自己做法的荒诞。常常向人夸耀说:“我善于驱鬼,没有鬼敢抵抗我。”
  一些名声不好的少年嫉恨越巫的荒诞不经,趁着他夜间回家,五六个人分别等在道旁的树上,各相距一里左右。等到越巫从路上经过,投下沙石击打他。越巫以为是真鬼,马上就旋转他的角,一边吹一边往前跑。心里非常害怕,头也开始胀疼起来,都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了。稍稍往前走了一些,心刚刚平静下来,树上砂石又开始那样投了下来。越巫又摇铃吹角,吹得已经不能成音,跑得更急了。又往前走,还是像前边一样。越巫手发抖,心里恐惧极了,不能再吹角,角落到了地上;想摇铃,很快铃也掉到了地上,只有大叫着往前奔跑。跑的时候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周围自然界发出的声音,都以为是鬼的声音。大声哭叫着向人求救,声音听起来悲哀极了。
  半夜里才回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什么原因这么哭喊,越巫舌头抖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只是一个劲地指着床说:“快扶我上床,我碰到了鬼,今天活不成了。”把他扶到床上,恐惧得胆都破裂了,很快就死了,皮肤发青。越巫一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遇到的并不是鬼。
  三、1.(l)属下(2)愉快(高兴)(3)满(4)年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难度较大的是“岁卒以空”中的“岁”)2.A 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能力。四个“而”都是连词,A、D项表承接,B项表转折,C项表修饰)3.驴被释放后不久,就下了一个月的雨,事实证明驴不是“旱之由”(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整体把握文意,才能准确作答)4.(1)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关键词为“罹”“预”。“吾何预焉”是个宾语前置句,相当于“何预吾焉”)(2)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关键词为“何”“爱”)5.讽刺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段出自金朝王若虚的《焚驴志》,这是一篇构思巧妙的寓言式散文。文中“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等语句,暗示着写作目的)
  参考译文:
  金章宗己未年间,河朔一带发生大旱,镇阳长官自认为替农民忧虑,催促民间祈雨很急。所有祈祷解除灾难的法术,没有不用的,但始终没有结果。时间一久,怪异荒唐的说法流传开来,正好有一家民户产下一头白驴,有人就指着说:“这就是大旱的原因。这头驴不死,旱灾哪里能停止呢?”镇阳长官听说这件事,认为说得对。命令急速抓来,将要烧死白驴。
  白驴给帅府的某僚属托梦说:“烧死我真是冤屈啊!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我什么事呢?像那水旱灾害,哪里是我所知道的!灾害有的是上天固有的,有的是人为造成的。由人为造成的可以通过人们自己解救,上天固有的只好听任天命。解救旱灾的方法很多啊,为什么不从这些方法中寻找呢?如果找不到,不能归罪于任何人,那么这是上天固有的灾难,只好听任天命罢了。如今不从人自身寻找原因,又不想听任天命,凭着毫无根据的话,就认为是我的罪过。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如果这不能驱旱,怎么用这种办法来增加自己的罪恶?濫杀无辜不仁慈,轻信谣言不明智,不仁慈不明智,府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办法呢?你是他的属官,冒昧地在私下把这件事向你申诉。”
  某府僚在梦中向驴谢罪,然后醒来,向镇阳府请求,放掉了白驴。人们起初很不高兴。不久下起雨来,竟一个月不停,雨水泛滥淹没了庄稼,年成最终因此颗粒无收。人们再没有谈论白驴的了。
  四、1.(1)居住(2)来,用来(3)原因,缘故 2. (1)省略句(省去介词“于”)(2)宾语前置句(“不之觉”即“不觉之”)3.示例:美丑一类的是非标准一旦混淆,美与丑、善与恶等就分不清了;反过来看,猫娘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美遮丑,则又令人叹惋。
  参考译文:
  猫娘,住在绍兴城的偏门外,不知道姓什么。以卖女人的珍珠翡翠首饰及短衣一类的东西谋生,有些年头了。容貌多皱而黑,每次出城,都喜欢在脸上涂脂抹粉,把头发盘成十多个发髻,用红布条缠上,并杂乱地插些花草在上面。眉目含情,故作姿态,在市区街道店铺中嬉游,常常能多卖一些钱。我见到她,大概也有四五十岁了。此时集市人流散去,湖桥旁夕阳中,一个又老又丑的妇人顾影自怜,红布紫花插满头,几十个孩子围着她喧哗,争着喊猫娘回来了。
  我感慨道:天下真是太大了!那些变着法在世上游走,本来就无穷尽地反复出现。像猫娘这样的人,应该是极符合(这个时代)的。世人没有不喜欢用美的事物来自我修饰的,最终想借此来取悦世人,而世人没有察觉,已与之为伍并被她的丑蒙蔽了。既然如此,那么世人好恶的标准,就真是不可靠啊!虽然如此,我初见猫娘时,对她很生气认为她妖冶;继而了解了原因后,就为此感叹不已。唉!这番感触令人深思啊。
其他文献
【文题展示】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的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其实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  请以“幸福的
【考点阐释】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有个考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其中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该要求是2008年起新增加的,渗透了新课程标准的命题精神。  【知识梳理】  一、怎样使语言准确  1.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力求符合特定的情境。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情境、场合不同而已。口语、书面语的选用,须
有一个关于孟孟国国王的故事。  孟孟国的国库里早已装满了不计其数的绝世珍品,但国王却依旧不满足,他命令士兵搜刮百姓,巧取豪夺。一日,国王出去游玩,途中遇到了一位老者,那老者一见到国王,立即掏出一颗有国王头颅般大小的夜明珠,国王想要,老者却不紧不慢地说:“除非用您母亲的生命来换,否则,我就将其焚为灰烬。”话音刚落,国王像中了魔咒一般,猛地点头。数天之后,在他从得到夜明珠的喜悦中慢慢平静下来以后,才发
苏秀道中  曾 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涼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诗人由苏州去嘉兴途中,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首联写喜雨,从晚上下雨写起。“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显示技术的提升,电视画面的高清晰度、高分辨率一直是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今,4K电视已经逐渐普及,8K电视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涉足8K技术,布局8K产业,政府也加大了扶持力度。2022年的北京冬奧会,8K也会是崭新的直播标准。可以说,电视的8K时代已近在咫尺。  8K与4K差别有多大  所谓4K和8K,都是电视的分辨率指标。我们都知道,电视的
饮茶雅称品茗、品茶,从古至今饮茶人一直有意识地将品茶作为一种展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的美的艺术生活来刻意地追求和创造。品茶之美,美在意境。当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沏上一杯香茶,去感受茶自然的香、鲜、甜、醇,观杯中亦浓亦淡的汤色,若眉若花的叶芽。其间茶香缭绕,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自觉齿颊生香,清幽扑鼻,疲劳顿消。此等惬意之意境,令人心旷神怡,矜持不躁,物我两忘……  ——题记  (一)初春品
已是深秋,微风吹落了枝头的枯叶,树枝微微颤抖诉说着她对叶子的不舍,葉子飘动着,也牵动了我的思绪。(景物描写,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自然贴切。)  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一不小心便“亲吻”了大地,(“亲吻”一词,生动而富有童趣。)她不知所措,流出眼泪哭闹起来,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可妈妈丝毫没有伸手去扶的意思,无奈之下,小女孩只好自己爬起来,又笨拙地迈开了步子。一天一天过去,她终于不再动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理想与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为我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着丰厚的营养,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绽放在语文生活中,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综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传统文化题考查可谓摇曳多姿,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为此笔者摘录
一步踏尽一树白  对于一个在城市里出生的孩子来说,水乡是新鲜的。去年中秋假期,第一次被舅舅接到水乡过节,我就惊艳于这里的美了,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最奇异的莫过于中秋之夜。  真是应了那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白花花的月光像银子似的流淌在院落里;流进门槛,流进窗框,流进我小小的心中。时不时飘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桂香,将整个身体笼罩,院子里那棵桂花树,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在笑着向我问好。
【导语】  南京师大骆冬青教授指出,中学生临场写作,“只有注意运用多种手段,精心裁剪,巧妙构思,才能使短小的‘记叙’类文章焕发光彩……文章可以是重点写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情节、一个场景,但是都要在头脑里想,这些内容,怎样在这个很短的文章里呈现。同学们都学过倒叙、插叙、补叙之类,但是,很可怕的,到了作文中这些都没有了,都变成了从头至尾的平铺直叙”。确实,平铺直叙是写记叙文的大忌,一路平铺直叙下去,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