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渗透参与式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05310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是教师的天职。所以,不断地改进教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是新课改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那么,启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又是体现参与式教学的精髓。下面就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笔者谈几方面体会。
  
  一、教师设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前提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讲给学生这样的故事: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蛋糕分给小猴吃,它先把第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蛋糕平均分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蛋糕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猴丙三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猴分得多吗?讲完故事后,我让每位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同样大小的三个苹果,用小刀动手分一分。学生分完之后得出结论:三只小猴得到的蛋糕一样多。我紧追不舍,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方法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的并且分得那么公平?学生是在教师设疑下激发思考,在贴近生活的实践中产生兴趣,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二、教师启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引导,使学生出现想说而又说不清的“愤懑感”,或者形成认知冲突的“悬念感”,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学《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老师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男辟蹊径,于是学生想出了“绳测”的方法。此时老师又一次启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一周,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滚动”和“绳测”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同学们认真负责的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这种引导,正是让同学们走了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在数学活动实践中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和“说”数学,既增长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更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是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保证
  
  获得知识与获得能力要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途径。前者是大量的接受前人的知识,而能力是无法继承的,它只有在积极的思考和实践中去领悟。因此,首先要教师改变观念,大胆解放思想,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实践。教育家德海纳特曾说过:“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者解决方法,都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对于学生未加思考的问题,基本不要正面回答,而先让他们自己认真思考一番,并鼓励学生,相信他们自己有能力弄懂问题。有时我也跟他们在一起共同探讨出几条可能的思路,然后让他们去试着“走一走”,这样做,不但增长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而且在实践中让他们尝到了乐趣、享受探索后的欢乐。“抱着走”、“嚼着喂”势必大大削弱学生自身的“消化能力”,长期下去必然形成思维惰性,学生更难形成能力。
  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时,“一件上衣12元,买4件需要多少元钱?”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解决。有的学生用连加法:12 12 12 12=48;有的学生用分步算法:10×4-=40,2×x4=8,40 8=48;有的学生用竖式算法:12×4=48;其中有一位同学先算12 12=24,再算12 12=24,然后算24 24=48;这时,我将最后一种算法让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果有的小组认为正确,有的认为没有按顺序算,我对这位同学的算法给予肯定及鼓励,虽然,加法结合律在此知识前还没有学习,但这位同学已经运用了加法结合律。会出现这些算法多样化的原因,是由于我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大胆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说明,只有相信学生,才会充分发挥他们思维的创造性,久而久之建立起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增强能力的良性循环。
  
  四、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参与教学的良好环境
  
  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的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往往提出一些荒谬可笑的问题,或者对问题做出“所答非所问”的回答。这时,教师决不可流露出不满的情绪,更不可用讥讽的语言刺激学生;相反,要给予他们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热爱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師生感情融洽,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真正的良师,当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朋友,他们的聪明才智方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再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比较困难的,需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既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和谐且富有想象力的平台,让学生深感处在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气氛中,又要使教学过程掌控在有序、有效的节奏中。
其他文献
人才竞争日渐激烈,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且其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现状不甚乐
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方式,第二课堂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第二课堂开展的内容、经验、不足等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6例,均实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量并网,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营模式正面临着根本性的改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问题使得电力系统的供应侧不再是绝对的稳定可控,电力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消炎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乙腈(0.03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流速为1.0ml/min。结果:此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
研究了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941对山楂汁中总酸和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吸附量与吸附时间呈现对数关系,温度在25℃时吸附均符合拟二级
本文论述了测试系统中相应系统分量和仪表设置(如前置放大器、分辨率带宽、衰减器等)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