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批评的双重路径——以德里达与B.H.史密斯的比较为中心

来源 :华中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mangr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构批评有两种路径:以德里达、德曼等人为代表的形而上学路径和以芭芭拉·赫恩斯坦·史密斯、罗蒂等人为代表的经验路径,前者在对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拆解之后,否定了理性的地位与作用,破坏性大于建构性;后者立足于丰富的经验世界,在解构了以往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绝对主义之后仍然有重建的可能,其重构的比重要大于解构.
其他文献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促进农村农特产品的各项指导政策已逐步出台,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农特产品经营流通的主要渠道.农特产品精准智能决策辅助系统通过搭建信息资源模块、专家资料模块、智能决策辅助等模块,并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整合分析与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等相关的数据资源,为农特产品的科学种植、加工包装、市场布局、价格制定等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消费者与供应商的双向选择,促使农特产品市场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五因素正念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836名在读大学生进行施测,考察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以及正念和交往焦虑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 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交往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一学生交往焦虑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社会排斥与交往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正念与社会排斥、交往焦虑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直接社会排斥通过正念的单独中介影响抑郁,而间接社会排斥通过交往焦虑的单独中介及正念-交往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抑郁.
课程思政对物理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树立唯物史观、培养审美意识、增强思辨能力和厚植家国情怀等四个方面探讨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数据技术作为新时代高新科技,具有数据分析、价值挖掘等作用,高度契合现阶段高等院校图书馆发展需求,因而探索图书馆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式有助于图书馆信息丰富、院级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以及服务质量优化.然而,受到数据类型、图书馆资源及资金等因素影响,图书馆大数据技术应用仍存在信息资源整合度低、数据分析能力弱、相关软硬件不齐全等问题.为此,高等院校图书馆可从文献服务、个性化服务、学科知识服务以及智慧化服务四个角度出发,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数据分析、用户服务以及资源网络构建等,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系统科学的应用.
借助性说明是教学过程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讲解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也经常运用.诗词、谚语、俗语所呈现的内容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球运动、气候、地形、水文、区域、农业生产、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相契合,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可资借助的绝好素材.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诗词、谚语、俗语等素材进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借助性说明进行讲解时,还要坚持适度、适时、适切、适宜等原则.
硅氢加成反应作为合成Si-C键化合物重要的途径之一,常用于合成功能化有机硅化合物.反应中大多使用均相催化剂,反应结束后无法从反应体系中分离,残留在反应液中,难以回收,并会腐蚀生产设备.寻求一种高效、易分离、可循环的硅氢加成催化剂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之一.近年来,“新”的功能化材料负载的非均相催化剂层出不穷.文章对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来非均相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对其发展作出展望.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劳动、情绪倦怠和离职意向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中高情绪倦怠的人数占比达到21.4%;情绪劳动的表面表现与情绪倦怠、离职意向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情绪倦怠与离职意向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情绪劳动的表面表现通过情绪倦怠的完全中介作用对离职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为避免与情绪劳动有关的情绪倦怠和离职意向产生,小学特殊学校教师应该谨慎使用表面表现的情绪劳动策略;整合各方资源进行多层次多水平的情绪劳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倦怠.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研究物种优势度和室内分析测试物种化感潜力的方法,研究了杭州湾湿地围垦区优势草本植物群落42个物种的化感潜力、优势度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表明,物种之间和功能群之间化感潜力表现出显著的差异,金色狗尾草、空心莲子草、黄花草木樨等植物化感潜力较强,而白茅、糙叶苔草和束尾草等植物化感潜力较弱.不同功能型物种的化感潜力和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非禾本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相比较、一二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较,以及非克隆植物和克隆植物相比较,前者都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潜力而优势度较低.总体来看
2020年上半年,COVID-19疫情催化了各行各业“居家办公”“远程办公”等生产模式的加速发展.以“工作日”为表征的生产劳动的剩余劳动时间属性在当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新形式中似乎变得越来越模棱两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得以将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愈发隐秘地藏匿于日常生活中.然而至少到目前为止,这种生产关系本身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考察“工作日”这一概念的发生、发展乃至消弭的历史,更能帮助人们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旧赖以维系的时间维度.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文本群”中,已经注意到了
数字人文学科是21世纪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倡导技术科学与人文研究的互动与融合.数字人文研究首先意味着对人的概念的拓展与重构,与之相应的是对物的概念的重新审视,这主要源于对数码物等新形态技术物的认知与研究需求.对物性研究的关注逐渐在哲学与社会科学中形成“物质转向”,集合了诸多理论主题与范畴的新唯物主义理论也由此兴起.数字人文研究借助新唯物主义等理论关于人与物的概念在本体论与认识论等层面上对数字化存在的理解,不仅将其应用于研究实践,也在与这些理论的复杂关联性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