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出厌学之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要找到对策。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现阶段高中生厌学的原因。“老师,这些学了有什么用呢?学了又用不到,不如不学!”;“学习的内容太没意思了,没兴趣,不想学”;“老师,上课的内容我听不懂,觉得越学越难,我不想学了”;……以上都是我在上信息技术课前和学生交流时学生反映的情况。这些情况普遍反映了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厌学心理。经过调查和情况分析,我发现产生厌学的原因有以下主要方面。
  1.社会上流传的“读书无用”、“学习无用”的说法,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2.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有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心理压力太大;有的是由于学习生活太单调,又缺乏自我心理调节;有的是贪玩,被网络、电脑游戏所迷惑;有的是来自学习方面的挫折较多,缺乏自信心等。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原因是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得不到愉快的体验,长此以往导致学习情绪低落。
  4.教师因素,教师不能真正做到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对于一些“学困生”,有的教师还给予一定的关注,但缺乏耐心,有的却选择放弃,差别对待。
  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原因找到了,最关键的还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让学生走出厌学之路?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从学生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纠正学生“上学无用、读书无用”的偏见。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课堂上,老师教孩子法语中的一个生僻的时态,学生赶紧反驳:“老师,没有人这样用的!”老师说:“这你不用管,先学会再说!”学生回答:“什么嘛,老师!没用我干吗要去学它呢?!”老师怒了:“谁告诉你没用啦!明天考试,我就考你这个句型!”这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但心里总觉得别扭。这只是现在学生为什么会觉得读书无用的一个例子。更多的读书无用论者有这种想法是源自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上大学前景暗淡。他们只承认物质享受的追求,却忽视了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这是对人生偏颇的解读。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有物质和精神的不断提高才能让生活更加精彩,也更有意义。
  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思想,必须用事实说话,所以在课堂上应结合生活实例,从身边的实例讲起。如: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中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得到而且有其优越性。在学习智能加工这一课时,通过播放“我们的数字化生活”和“智能家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能改变生活,改善生活”。通过讲科学家执著追求真理的故事,讲述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讲述科学知识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唤醒他们学好知识的内驱力,为自己树立人生目标。
  2.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许多厌学者并不是因为智力不高,大多是因为对自己认知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天生不聪明,感到自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上往往很被动也很无力。这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首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挖掘潜力。教师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然后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项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二、从教师自身出发,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1.关注学生,无差别对待“学困生”。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师不能“瞧不起”某些学生,这种感觉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来说则更加重要。高中生的心理是十分敏感的,尤其是厌学者,一旦老师、同学的言语和行为有瞧不起他们的表现,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因此不要为这些学生贴上特殊的标签,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寻找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多褒少贬,激发他们潜在的内驱力,慢慢地克服厌学情绪,使他们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学习中。课堂上应实施微笑教学、鼓励教学,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还记得刚工作那年,紧张再加上缺乏经验,每节课结束后我总会抱怨学生太过于死气沉沉,不配合。于是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80%的学生要求我上课经常保持微笑,因为我总绷着脸,给人无法亲近的感觉。难怪很少有学生向我提问求助。所以我们要走到学生中去,多和他们沟通,多了解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3.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
  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优势,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另外,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的学习目标处在学生知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否则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这些优势和问题,以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指导 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201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规模达680万。①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搪塞以减少生物实验,替换以纸上谈兵,冠之以只要能应试即可的借口。但是一节公开课的开展改变了作者的观念,纸上谈兵绝不可以代替亲自动手。尽量勤讲勤做勤看实验,并且勇于探究,就能更高效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 生物实验 勤讲 勤做 勤看 修改    一  实验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说:生物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
教师就是一个推销员,新课就是要推销的商品,学生是我们的顾客。初中阶段的“顾客”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但控制力较差,把握好课前的五分钟,吸引“顾客”的注意,并使他们有兴趣了解我们的“商品”,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推销招数。  一、诗词引入  例如《声音》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来考考你们诗词水平怎么样,我说下联你们对上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们兴奋地喊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摘 要: 作为T.S.艾略特早期的诗歌代表作,《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表现了一个现代“哈姆雷特”的典型形象。作者通过诗歌细读法逐层分析普鲁弗洛克这个人物的精神特质,从诗句的重复性角度来剖析这个现代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所折射的精神内涵,从而揭示出普鲁弗洛克这个原型人物的犹疑不决和精神孱弱象征了20世纪精神荒原时期人类心灵的深刻危机和苦闷求索。  关键词: 诗歌《J.阿尔弗瑞德·普
摘 要: 本文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近年来西藏学生在高职院校英语学习的现状,指出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希望对其他兄弟院校西藏班的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西藏学生 英语学习现状 培养策略    近年来,我省部分高职院校与西藏当地教委开展合作,接收西藏生入辽学习。关于藏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我在实践教学中,
摘 要:走进21世纪,美国的丹·布朗一下子成了世界文坛的神话。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然成为当今文坛乃至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达·芬奇密码》。借助加拿大文艺理论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及原型结构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丹·布朗的生活背景,分析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中的原型。  关键词:小说《达·芬奇密码》 原型人物 原型主题
背景描述:  悄无声息中,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群孩子已渐渐成长起来,他们中有的已经步入大学,成为一支年轻却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社会的目光。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被社会批评得体无完肤。“90后”不满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纷纷写文章澄清自己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借鉴优秀教案进行备课时,我发现它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大同小异:影音激趣→整体感知→难句解析→领悟精神,这一过程虽然体现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但课堂结构缺乏内在逻辑上的渐进层次;此外,在探究难句解析环节中,注重了文本中几个难句含义的讲解和人物肖像描写的分析,诚然,这两点是重要的,但只是机械地分析而缺少对人物形象的逐层深入的立体剖析。  我认为
摘 要: 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视角与写作方式对20世纪20年代“爵士乐时代”的各个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描绘,预示了“美国梦”的幻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作品独特的艺术写作风格,讲解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美国社会矛盾的折射。  关键词: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摘 要: 当前,加强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为此,作者探讨了加强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调查分析了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务员 理想信念 继续教育    当前,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加强公务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关键。加强公务员继续教育,不应忽视公务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而应把其作为公务员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