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当然会想去华尔街。而对于学计算机的同学来说,当然是硅谷。那么学电影呢?
稿件提供_云飞跃 编辑_朱琳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 胡婷
我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剧译制专业,硕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Critical Studies专业。入校的时候,我是整个department唯一的中国人。在去美国前,我对于影视和传媒的概念非常模糊,感觉两者基本上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我的大学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英文名是“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于是很多人就误以为传媒的英文就等同于“communication”,而传媒大学又是以电影电视相关的专业而闻名,所以这更误导了学生对传媒、传播和影视的概念。
选专业:传播类 or 影视类?
其实,美国的专业中并没有“传媒”这样的直接概念。通常我们提到“communication”时指的是传播学。而传播学下面又可以大致分为下面9各方面。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Critical-Cultural,Health,Intercultural-International,Interpersonal-Small Group,Mass Communication,Organizational,Political和Rhetorical。其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是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Health, Intercultural-International,Rhetorical和Mass Communication.
中国的学生都喜欢申请跨文化传播专业,近些年最火爆的可谓是医疗领域的传播学,而针对中国学生来讲,比较实用的传媒应用类申请有如下专业(硕士专业)和学校:CCT-Georgetown、CM-USC、Entertainment Industry Management-CMU、Newhouse School-Syracuse,此外还有一个MCC-NYU,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纯理论性的传播学学起来有点枯燥,也颇有难度,以上的几个专业以及所对应的学校则提供了更多实践的可能性,所以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学生来学习。这几所学校也算是Chinese-friendly的类型,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录取中国留学生。
如果你想继续读博士,Communication专业也有博士学位课程。而在读博的过程中,你必须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此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同于工科,文科的博士大多需要先获得硕士学位,不能从本科直接申 请。
泛传媒类的专业一般都有和影视相关的课程可以选修,不过,如果你想更多的涉猎和电影电视相关的领域,那就需要专门查看影视方面的专业。影视方面的专业按大类分为研究型和专业型,研究型比如Media Studies或Film Studies,大部分开在每个学校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或者Communication及一些其他分支下。
选校:纽约 or 洛杉矶?
纽约和洛杉矶的关系有点像北京和上海,但又不尽然。洛杉矶占有地理的优势,挨着好莱坞,满街都是演员,所以加州的学校更偏重工业化流程的培养。而纽约,一直以来都是独立艺术家的天堂,其中更以NYU Tisch学院闻名于世。
当然,选校无绝对,只是传统认知的风格区别,主要还是看学生自己的核心需求。对于研究性来讲,老牌的人文学科名校们还是能在电影研究上独占鳌头,比如Uchicago, Harvard, Colombia, Yale等等。还有一些专业非常精简的学校也在某些专业领域非常出名,比如UCSB的电视研究、UW的中国电影研究等,而如果你对美国电影非常感兴趣,那就必须来USC听听Drew Casper的课了。
电影学:一周200页阅读量
读电影类专业,前提是你能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
我的专业全称叫做Cinema and Media Critical Studies,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在中文里找到一个最适合的翻译名称。可能“电影学”是最贴切的。
我在USC的两年主要课程有电影理论、电视理论、世界电影史、电视史、新亚洲电影、先锋电影和制作。其中制作课是和制作专业的同学一起上。我也选修了两门偏商科的课,Entertainment Marketing和Producer。课程大部分都是seminar形式,就是十几个人围着坐下讨论,这个专业的学生分析影片更多的是从社会、经济、心理学、电影象征学等理论层面入手,和一般在市面上看到的比较偏重个人感受的影评是有极大的不同 的。很多人以为这个专业是学怎么写影评,其实并不尽然。对于我这个本科并没有什么理论背景的人来说,这样的理论课确实很有难度,一周需要至少200页的阅读量才能跟上节奏。
电影制作专业:关注纪律性
很多想学电影的学生都是对制作方面更感兴趣。以USC为例,制作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后可以自主选择主修方向,一般有六个方向可选:导演、编剧、摄像、剪辑、录音、制片,同时学生还要必修一些电影研究专业的课程。
以我仅有的制作经验来看,美国的电影专业更加注重专业性和纪律性。比如,所有拍摄只要在户外就必须申请许可证,即使在学校内拍摄,也需要到学校安全部门等等进行备案,集齐不同部门的5个章才能拍摄。而在大街上拍摄,就要向洛杉矶市的电影协会申请,而且拍摄地点要精确到哪一条街,拍摄不能越界。
再以USC为例,学校的剪辑室夜里12点就会关门,一年级的拍摄只能在周末进行,而且必须有至少12小时的turnaround。这些看起来我们觉得很琐碎,甚至没什么必要的要求,其实会在日后帮助你很多。
电影专业申请:技术好学,想法难得 电影类硕士一般读三年,但UCLA的硕士课程是四年,这相当于又读了一个本科。对于电影专业的申请,很多留学生会有一个误区,以为本科有相关专业背景,就会在申请时获得绝对的优势,而很多非科班出身的同学,想转到电影专业的时候却因为缺少专业技能和知识而望而却步。
其实,很多在美国学电影制作的留学生,他们在本科都不是相关专业出身,反而是学经济、文学或是社会学的,他们申请时的作品在专业性上虽然不如本科学电影的同学,但一些美国电影院校却偏爱这些看起来是零基础的申请者,因为这样的学生思维更活跃、更开放。对于真正的电影人来说,技术是好学的,想法才是最难得的。
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艺术类专业在美国并没有博士学历,MFA就是最高学历了。如果你想继续深造,那么只有USC能够提供一个叫IMAP的博士专业:Media Arts Practice。
由于西海岸学校的申请截止时间普遍很早,有的学校11月就截止申请了,所以如果决定申请电影方面的研究生,一定要提早准备。此外,每个学校对作品的要求并不相同,一套作品不足以申遍天下,留学生在准备申请时,要对校下药才是上策。
【Q
稿件提供_云飞跃 编辑_朱琳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 胡婷
我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剧译制专业,硕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Critical Studies专业。入校的时候,我是整个department唯一的中国人。在去美国前,我对于影视和传媒的概念非常模糊,感觉两者基本上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我的大学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英文名是“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于是很多人就误以为传媒的英文就等同于“communication”,而传媒大学又是以电影电视相关的专业而闻名,所以这更误导了学生对传媒、传播和影视的概念。
选专业:传播类 or 影视类?
其实,美国的专业中并没有“传媒”这样的直接概念。通常我们提到“communication”时指的是传播学。而传播学下面又可以大致分为下面9各方面。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Critical-Cultural,Health,Intercultural-International,Interpersonal-Small Group,Mass Communication,Organizational,Political和Rhetorical。其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是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Health, Intercultural-International,Rhetorical和Mass Communication.
中国的学生都喜欢申请跨文化传播专业,近些年最火爆的可谓是医疗领域的传播学,而针对中国学生来讲,比较实用的传媒应用类申请有如下专业(硕士专业)和学校:CCT-Georgetown、CM-USC、Entertainment Industry Management-CMU、Newhouse School-Syracuse,此外还有一个MCC-NYU,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纯理论性的传播学学起来有点枯燥,也颇有难度,以上的几个专业以及所对应的学校则提供了更多实践的可能性,所以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学生来学习。这几所学校也算是Chinese-friendly的类型,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录取中国留学生。
如果你想继续读博士,Communication专业也有博士学位课程。而在读博的过程中,你必须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此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同于工科,文科的博士大多需要先获得硕士学位,不能从本科直接申 请。
泛传媒类的专业一般都有和影视相关的课程可以选修,不过,如果你想更多的涉猎和电影电视相关的领域,那就需要专门查看影视方面的专业。影视方面的专业按大类分为研究型和专业型,研究型比如Media Studies或Film Studies,大部分开在每个学校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或者Communication及一些其他分支下。
选校:纽约 or 洛杉矶?
纽约和洛杉矶的关系有点像北京和上海,但又不尽然。洛杉矶占有地理的优势,挨着好莱坞,满街都是演员,所以加州的学校更偏重工业化流程的培养。而纽约,一直以来都是独立艺术家的天堂,其中更以NYU Tisch学院闻名于世。
当然,选校无绝对,只是传统认知的风格区别,主要还是看学生自己的核心需求。对于研究性来讲,老牌的人文学科名校们还是能在电影研究上独占鳌头,比如Uchicago, Harvard, Colombia, Yale等等。还有一些专业非常精简的学校也在某些专业领域非常出名,比如UCSB的电视研究、UW的中国电影研究等,而如果你对美国电影非常感兴趣,那就必须来USC听听Drew Casper的课了。
电影学:一周200页阅读量
读电影类专业,前提是你能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
我的专业全称叫做Cinema and Media Critical Studies,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在中文里找到一个最适合的翻译名称。可能“电影学”是最贴切的。
我在USC的两年主要课程有电影理论、电视理论、世界电影史、电视史、新亚洲电影、先锋电影和制作。其中制作课是和制作专业的同学一起上。我也选修了两门偏商科的课,Entertainment Marketing和Producer。课程大部分都是seminar形式,就是十几个人围着坐下讨论,这个专业的学生分析影片更多的是从社会、经济、心理学、电影象征学等理论层面入手,和一般在市面上看到的比较偏重个人感受的影评是有极大的不同 的。很多人以为这个专业是学怎么写影评,其实并不尽然。对于我这个本科并没有什么理论背景的人来说,这样的理论课确实很有难度,一周需要至少200页的阅读量才能跟上节奏。
电影制作专业:关注纪律性
很多想学电影的学生都是对制作方面更感兴趣。以USC为例,制作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后可以自主选择主修方向,一般有六个方向可选:导演、编剧、摄像、剪辑、录音、制片,同时学生还要必修一些电影研究专业的课程。
以我仅有的制作经验来看,美国的电影专业更加注重专业性和纪律性。比如,所有拍摄只要在户外就必须申请许可证,即使在学校内拍摄,也需要到学校安全部门等等进行备案,集齐不同部门的5个章才能拍摄。而在大街上拍摄,就要向洛杉矶市的电影协会申请,而且拍摄地点要精确到哪一条街,拍摄不能越界。
再以USC为例,学校的剪辑室夜里12点就会关门,一年级的拍摄只能在周末进行,而且必须有至少12小时的turnaround。这些看起来我们觉得很琐碎,甚至没什么必要的要求,其实会在日后帮助你很多。
电影专业申请:技术好学,想法难得 电影类硕士一般读三年,但UCLA的硕士课程是四年,这相当于又读了一个本科。对于电影专业的申请,很多留学生会有一个误区,以为本科有相关专业背景,就会在申请时获得绝对的优势,而很多非科班出身的同学,想转到电影专业的时候却因为缺少专业技能和知识而望而却步。
其实,很多在美国学电影制作的留学生,他们在本科都不是相关专业出身,反而是学经济、文学或是社会学的,他们申请时的作品在专业性上虽然不如本科学电影的同学,但一些美国电影院校却偏爱这些看起来是零基础的申请者,因为这样的学生思维更活跃、更开放。对于真正的电影人来说,技术是好学的,想法才是最难得的。
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艺术类专业在美国并没有博士学历,MFA就是最高学历了。如果你想继续深造,那么只有USC能够提供一个叫IMAP的博士专业:Media Arts Practice。
由于西海岸学校的申请截止时间普遍很早,有的学校11月就截止申请了,所以如果决定申请电影方面的研究生,一定要提早准备。此外,每个学校对作品的要求并不相同,一套作品不足以申遍天下,留学生在准备申请时,要对校下药才是上策。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