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异乡人的香港语境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的香港,是包容少年人一切梦想的乌托邦,从没人将留港视作一条畏途。然而今日的香港,为何到了“走的人头也不回,来的人犹豫不决”的境地。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也许是香港在大部分人心中最直观的形象。提到香港,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还是那个标志性的维多利亚港,以及背景中高耸入云的楼群。
  香港的写字楼往往神色严峻,棱角冰冷,锃光瓦亮的玻璃幕墙上总映着人们行走带风的身姿。穿梭其间的精英阶层像是写字楼的分身缩影,时刻妆容精致,步履匆忙。但这样的钢筋森林里从没有香港的生活,香港人的烟火气依旧藏身在老式居民楼环绕出的街市和后巷里,喧嚣吵闹,熙熙攘攘。
  月薪1.2万只算中下水平
  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2016年是我来到香港的第七年,可千万个阴差阳错的与八字不合的理由,让我对这个城市就是爱不起来。香港对我来说早就被拆解为构成生活的琐碎细节,譬如走在湾仔或是旺角这样的老区,随处能看到墙上牛皮癣一样五彩斑斓的小广告,而头顶两三米高的位置可能就架着一竿潮湿到滴水的衣物,又譬如回到租住的公寓,小小的5平米,甩胳膊抖腿都没有空间,狭窄逼仄到连室友炒辣椒的味道都躲不掉,辣得我无处可逃。
  常年旅居香港的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曾经试图用他的镜头来呈现香港的建筑密度和蚁居生活,他在解构自己摄影作品的时候这样说:“人们总是乐于通过杂志去欣赏富人的豪宅,但那从来不是我们的现实。(It’s nice to look at the architecture magazines to see the rich people who have 5000 square feet, but that’s not our reality.)”
  深以为然。
  真实的生活哪有那么多光鲜亮丽?居大不易,香港物价的高昂大约已经是世人共识。走在街上总能看到香港劳工处关于将最低时薪由现在的32.5港元提升至34.5港元的公益广告,新标准有望在2017年5月生效。我们姑且按照每日8个工作时,每月21个工作日来计算,香港的贫困线大概是月薪5796港币。而香港政府在2016年年初公布的统计资料却指出,月薪1.2万港币的收入在香港依然属于中下水平—哪怕高出贫困标准两倍有余,但想在香港过得体面,依然十分艰 难。
  与北上广深这四大内地超一线城市相比,香港的居住空间狭小,物价又非常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但大多数本地人仍旧不肯“逃离”,甚至有不少人一生中去过最远的地方,只是一水之隔的澳门—即使香港特区护照目前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高达156个。其实不止他们,还有像我一样的港漂军团,我们怀着对特区的各种期待,豪情万丈地来到这里。优才引进计划的年限设置很巧妙,七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我,或是我的朋友们来说,香港用了七年的时间在我们的生命中打上烙印。无论我们的初衷为何,学习也好,工作也罢,七年过后,我们大多逐渐适应了这里与内地迥异的生活和节奏,最终还是会选择在这里扎根,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特区的茫茫人海中。
  闷热,逼仄,快节奏,不宜居。也许我的香港与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国际大都市完全不同,反而琐细到千疮百孔,但这才是我的香港。
  我真正生活的地方。
  香港“下沉”的窘境:
  走的人头也不回,来的人犹豫不决
  近几年,关于香港“下沉”的说法屡见报端。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和超级富翁李嘉诚均曾就此问题通过媒体向公众示警,2003年的“非典”疫情曾造成299人死亡并导致了香港上一次经济发展节奏的剧烈放缓,但目前香港经济面临的局面远比2003年糟糕。根据官方预测,截至2016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达到6%左右;可在香港,如果GDP的增长幅度能够高于1%,就已经能为这个财年交上一份不算难看的答卷了。而与低迷的经济增长曲线相伴而来的则是高达3.4%的失业率,房地产、零售、运输、金融和旅游等行业在2016年第二季度的疲软表现更是加剧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尤其是旅游业,内地游客作为香港旅游业曾经的支柱群体,近年来已经逐渐完成了向东南亚及日韩俄等国的转移。2016年9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访港旅客共计508.65万人次,较2015年同期下跌9.41%,其中内地访港旅客共计403.7万人次,同比下跌11.28%—香港旅游热正在迅速降温。其实并不需要罗列这些官方数据,只从朋友圈里大家晒出的国庆旅行目的地中就能看出端倪,大家不是在韩国吃烤肉,就是在日本泡温泉,等来等去,都没有一个人来香港陪我喝早茶。
  “走的人头也不回,来的人犹豫不决。”有人这样形容过现在香港的尴尬境 地。
  其实在与我同期抵港的朋友们心中,大多是没有什么地域观念和思乡情节的。那时候从没人将留港视作一条畏途,曾经的香港在我们看来正是包容少年人一切梦想的乌托邦。然而行至今日,面对一个个选择离开的同行者,我们从最初的讶然逐渐变得麻木。每次送行宴上大家总会探讨到陆港各自的优劣比较之类的话题,结论也逐渐趋于一致:留在香港没前途,想要更好的发展和未来,要么去美国,要么回大陆。有很多人因此离开了,但总还有人选择留下,他们留下的原因,大概就是香港最后的希望,但这希望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我在香港的这七年,恰好赶上了香港发展遭遇瓶颈的时段,我们都知道,香港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早已不再是我们曾引以为傲的远东金融中心。但它衰落的速度也太过让人心惊肉跳。回归至今十九年,香港的GDP总量由大陆的18%下滑到不足3%,1997年,香港的人均GDP为澳门的两倍,而今却只能达到澳门的三分之一。常听人说,会有今天的局面,是因为香港变了,横亘在本土人和新移民之间的藩篱已经出现。也许是吧,年轻一代似乎是变得更加浮躁焦虑,激进冲动;又也许不是,这个社会好像依旧保留着往昔开放包容的影子,允许每一种可能性的发生。
其他文献
王聪  留学咨询师,在大型留学中介公司从业5年,目前独自经营一家留学服务工作室。  俞传宏  留学指导师,个人创办留学文案工作室,提供留学咨询服务。  大型机构和小型工作室提供给学生的留学服务有何不同?   王聪:大型机构提供的申请服务一般以分工合作的流水线形式开展。前后老师在工作衔接上,可能疏忽某些细节。比如,我作为策划顾问辅导一名转专业申请的学生,为他制定了非常详细且切合他特点的方案。但当另一
俄罗斯姑娘简直就是上帝专门制造出来吸引男性的尤物,但置身尤物中间的中国留俄男生们却不愿去追去夺。是现实压力还是根本不懂爱为何物?  有许多留俄学生想象过结交俄罗斯女孩,爱上漂亮的俄罗斯女孩,尝试与风情万种的俄罗斯女孩谈一场轰轰烈烈的跨国之恋。在血气方刚、精力旺盛、渴望爱与被爱的青春岁月里,这些刚刚迈进俄罗斯高等学府的中国男生期望在异域之地亦可填充自己的情感空间。  但留俄的小伙子们,感情之路比起留
“当我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想把学业完成好;当我是一个医生的时候,我想把病人治好;当我是一个创业者的时候,我想把企业做好。在从事健康体检创业的这14年里,我经历了很多苦难与折磨,也同样在这14年里,我将中国健康体检的理念传至千家万户,体检行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韩小红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  2016年1月16日, “爱生命,记健康—记健康·美年慈铭联合发布会”在北京慈铭大厦举行。美年大健康产业
长调、呼麦、马头琴、大昭寺、成陵、那达慕大会……短短五天的中美寻力项目内蒙古文化之旅给中美学生们奉献了一道道文化盛宴,很多人还意犹未尽,但终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曲终人散之时,再来重温一下本届寻力项目的浓墨重彩之处。  2015年7月21日上午,第四届中美文化寻力项目成果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为这场为期五天的内蒙古文化之旅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在接受《留学》专访中曾说过
当下中国最当红的赛车手是谁?非周冠宇莫属。  不久前结束的2020赛季F2锦标赛他获得年度排名第六的好成绩,整个赛季这位21岁的年轻人拿到了中国车手的首个F2分站赛冠军和一个杆位,并六次登上领奖台。  当大家还在谈论其实现“让国歌在领奖台上奏响”的承诺时,他早已积极投身于下一轮比赛的备战之中。12月15日,F1阿布扎比青年车手测试赛展开争夺,中国车手周冠宇第一次驾驶现役F1赛车参加测试,最终完成了
究竟谁能在小站教育的学术升级与课程提分之战最终胜出,是ETS的托福考情数据与实践,还是UCLES的雅思考试动态攻略?  小站教育20余位托福雅思名师,近日从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取托福雅思“真经”归来。这些名师们,将在新上线的“赢 课程”中全面应用官方“真经”,通过托福雅思提分效果对比,对ETS和剑桥的方法论进行PK,并在小站教育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发布赛况。  
国内的家长大多都有着名校情结,殊不知,对于成绩的过分注重会使得孩子在高压下成长。  如何避免教育的功利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国内的家长大多都有着名校情结,希望孩子能进入到像哈佛耶鲁这样顶尖的学校,但家长们对于成绩的过分注重,会使得孩子在高压下成长;学校和中介机构给予的过度指导,可能反而使其走向极端。如何避免教育的功利化?  以留学机构为例,现今的留学中介在申请过程中替代了学生的角色,这使
中国学生前往澳洲读书的人数逐年增长,根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前往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较2015年有将近23%的显著增长。然而从学生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会遇到相应的困难,家长也开始担忧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安全状况。  2016年11月10日,盛达澳(Sonder Australia)登录中国,专为初到澳洲的留学生和家长量身定制私人助理服务,通过操作手机App及全
在当下的美国名校当中,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占有很大比重。这其中,既有何江那样的优秀学子,也有许多面临被名校淘汰的彷徨学生。据一份分析统计了2914人的劝退数据来看,八成的被开除学生竟出自美国排名前200的名校。中国留学生究竟该何去何从?对留学该有怎样的认识?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016年2月1日,一名就读于爱荷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写了一段话,第二天,他因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被学
在本科留学发展成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留学的起跑线已经延伸至高中留学,甚至更加低龄的留学形式。  什么时间段留学最好?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留学以本科和研究生学习为主,高中留学很少能在留学话题中占得一席之地。但随着留学政策、国内外环境、留学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断变化,低龄留学迅猛的增长趋势已经成为未来留学市场可预见的风向 标。  低龄留学申请连年走高  美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