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美术教材在农村实施的反思与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材是美术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途径。浙教版美术教材在内容编写上由于要照顾到全省绝大多数的学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农村中学实际,谈谈如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优化农村美术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材;农村;实施;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61
  美术教材是美术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途径。美术教材编写质量的好坏与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个性发展、品德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如今的一线中青年教师,正经历了新老教材交替的关键时期,2012年新教材的修订稿全面投入使用,大批与新课改一起成长起来的教师,对全新的美术教材有了更全面与深刻的认识。
  一、浙教版美术教材分析
  1. 精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课本内容能与生活紧密相连,这一点与老教材相比较而言,是一种进步。教材的编写者关注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它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初中阶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有“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对竹木、废导线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等建议,这些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程强调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操,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新教材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程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 增设综合性艺术活动的内容
  美术的社会功能是:审美教育、陶冶情操、认识社会和自我、交流、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提高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等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明白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转变过去对美术课程的偏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新美术实验教科书中设置了融美术与各艺术领域为一体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内容,以引发学生产生探究新的艺术形式、探究艺术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兴趣,学会学习迁移的方法。教材强调了中小学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并在内容标准中渗透美术的社会功能。
  4. 教材呈现形式多样
  除了美术实验教科书之外,同时编写了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在教学参考书中,不仅提供了教学设计方案,还提供了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料以及查找相关资料的线索,还制作了与教科书配套的光盘等,为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供有益的帮助。
  此外,与以往的美术实验教科书相比,新教科书中的感性色彩明显增加,采用亲切的口语体编写课文、作品说明及学习建议,版面设计活泼新颖、色彩鲜艳,有利于唤起学生参与美术等艺术活动的欲望。
  二、现使用浙美版美术教材存在的遗憾和不足
  浙教版美术教材在内容编写上丰富灵活,但由于要照顾到全省绝大多数的学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不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城乡之间的学生存在的差异也较难平衡。
  1. 美术教材内容设置不尽合理
  (1)关于美术欣赏作品的选编问题:每册开篇的《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章节中名家名作的选编尽量应该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名家作品。如七年级下学期的《溪山行旅图》,教师对尚未接触过山水画的学生剖析该作品,难度甚大。
  (2)课程应多考虑课时与时间安排:一个学期除去法定的节假日与期中期末测试,每周一节的美术课总计在十六节左右,而课本内容为十单元,加之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大部分教学内容要取得教学效果,往往到期末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总共11课,最多的1课需分成了3到4个课时来上,一个学期下来课时不够,教师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调节课本内容。
  2. 教材配用教具学具材料缺乏
  (1)目前初中美术课学生拿到手的学具除了20张作业纸,一无所有。而每个年级所学知识面太广,跨度较大,学生需准备的材料很多,众多的知识点让学生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以及寄宿学校,学生材料的准备就更不易了,这同时增加了教师负担,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变成了教师和学生都怕上的美术课。
  如初中美术九年级《鲁迅》一课,共4课时,如果按课本要求想上好却十分困难。如上课用的木刻板、刻刀、陶泥、话剧表演服饰等,要寻找这些材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我们无法更好地进行教学。
  (2)循环使用教材,很多学生对教材保存不好,影响以后的使用,(每学期中学每个年级美术教材只有120本,影响教师正常上课和学生正常学习,久而久之有些学生甚至怀疑还有没有上美术课的必要),影响了美术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美术的重要性被淡化。
  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优化农村美术教学
  基于以上对浙教版美术教材的理解与分析,结合现如今乐清市美术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对美术学科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我們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地方资源中丰富的美育资料进行富有特色的美术教学,努力调节农村地区物质条件、学生水平、思想观念等的限制来提升美术教学的生命力,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并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1. 教师将学生因能编组,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根据农村学校生源不均衡的现状,按学生的学科基础以及现有能力将其分编,以此提高其学习兴趣与能力水平,是较可行性的办法。
  教学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思想、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按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分成A、B、C、即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课堂教学立足B、扶持C、发展A。
  分层力求动态化,鼓励学生分层递进。只要是进步了。C组可以上升到B组,B组可以上升到A组。要是退步了,A组可降到B组,B组可降到C组。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让学生在学习上有动力有期待。
  2. 教师分层施教,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的不切实际的“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如今的美术课堂。推行“低起点,多层次”的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这种方法能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措施,有的放矢地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具体的做法是在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分层施教:目标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和评价分层。
  3. 有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凸显地方美术教学特色
  我们应该看到,想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单单靠现有的教材是不够的,因为现有的教材的内同与学生实际存在较大差距,且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存在着差距,正因为如此,自主开发和研究符合当地资源的校本教材资源是摆在农村地区美术教师眼前的重要命题。
  新课改的舞台上,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虽然有一些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地方文化资源方面却有着和城市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此条件下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日可待。
  在美术教育工作者与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着各具特色的美术实验教科书以及美术教材将不断出版并投入试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美术学习,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这些误区会逐步得到消除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景将会非常美好。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生活的亚洲”是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方法的掌握是学习其它大洲自然和人文知识的基础,本文作者就如何凸显亚洲教学艺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HTH〗关键词〖HTF〗:亚洲;课堂 ;艺术〖HT〗〖KH*2/3〗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地理教学艺术覆盖教学活动的一系列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教学的艺术,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不能只重视艺
摘要:九年级数学教师面对中考复习,必须要解决好中考数学复习的高效率问题。因此,教师应采取合理的复习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复习环境,搭建一个高效的复习平台。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高效方法;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6  利用题海战术,进行机械式的训练已不适应新课标下的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和评价,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儿歌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因而具有两极性。作为体育教师应具备坚定深沉、热情向上的情感,并且表里如一,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一、体育教学中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
摘要: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文具有很明显的语文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提到说明文,我们的第一感觉是枯燥乏味、缺乏形象性,一堂课下来,只围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来学习,结果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降低。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说明文这一角度进行阐述,以期给师生带来一定的启示。 
通过近几年的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也来谈谈我对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要走出新课程 课堂教学的五个误区  1.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非常重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新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展现都按如下程序进行:  但在上课中发现部分老师穿新鞋
摘要:“班班通”设备的应用,为我们这所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进一步开阔了我校语文教师的视野,成为我校语文教师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窗口,极大地方便我校语文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促进我校语文教研浓郁氛围的形成,改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校语文教师已有意识地研究和恰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读、情、写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观。提出了教学语文其实很简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也不是一件难事。  关键词:语文教学观;读;情;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33  语文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在这里,笔者借用几个学生的回答:有学生说,语文是一个花园,花朵灿烂斑斓,阳光温暖明媚,芳香醇厚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乐意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变学习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意学习生物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收集生物学资料、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也是锻炼学生学习意志的一种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摆到了生物学教师的面前。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更是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喜
摘要: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关注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走进学生。教师要精心预设,让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动态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让意外演绎更加精彩。  关键词:静态预设;动态生成;数学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46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