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

来源 :电测与仪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深度学习与边缘计算的角度,对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展开了研究.针对NILM系统在物联网场景下的部署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边缘计算架构,并讨论了各组成部分的任务分配.针对负荷激活在线提取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度和用电行为规律分析的激活判断策略;针对低频采样下的负荷特征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自动提取激活特征并识别类型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并通过分析负荷激活的背景功率、功率波动等特性,定义了三个一般性特征作为补充.最后,在民用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证明了文中算法在泛化性能和计算效率方面的提升.
其他文献
为解决直流电压互感器(DCVT)电阻温升造成的测量准确度问题,文章对±800 kV DCVT换热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阻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DCVT的设计,重点设计了 DCVT的换热结构.通过采用涡旋式换热配合双气式结构来达到优化换热方式降低因电阻温升带来的误差的目的.为验证设计效果,建立了考虑SF6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三维DCVT内部温升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论文设计的换热器可使DCVT内部总体温升下降10.5%,轴向温差下降43%.因电阻温升产生的测量误差仅为0.025%,符合设计要求.为
系统谐波阻抗是谐波发射水平估计和责任划分的关键参数,传统的估计方法通常适用于系统阻抗恒定和背景谐波电压波动较小的条件.然而运行方式改变、投切阻抗等因素会导致系统阻抗变化,谐振、谐波波动性等现象会导致背景谐波电压有较大范围波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DBSCAN聚类和数据筛选的系统谐波阻抗估算方法,当系统阻抗变化时,DBSCAN聚类能分离出不同阻抗值对应的数据簇;当背景谐波电压有波动时,数据筛选有利于保留背景谐波电压波动较小的数据段;对聚类和筛选后的数据利用稳健回归法计算系统谐波阻抗.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所述方法
作为电力电子装置的智能软开关(SOP)能够代替传统配电网的联络开关,它的应用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灵活性.针对含SOP的配电网供电恢复问题,提出了 SOP和联络开关协调恢复供电的策略.该策略通过动态规划确定恢复过程中联络开关的操作顺序,并在动态规划的每个阶段采用二阶锥规划解决SOP的控制模式切换问题.采用IEEE 33节点系统作为测试的算例,从恢复效果层面验证了所提多阶段供电恢复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能实现失电区域最大程度恢复供电,还能充分发挥SOP的作用.
选取密云水库走马庄副坝2015—2021年测压管监测资料,通过渗流梯度分析、等水位线分析、特定库水位下的测压管水位对比分析、横断面浸润线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密云水库走马庄副坝渗透总体稳定,大坝运行总体安全.但Ⅲ号和Ⅳ号坝局部存在防渗缺陷,运行中需加强观测与分析.
针对新疆电网网架延伸及大量电源的投运,母线短路电流不断增大,部分区域甚至超过额定断开电流的问题,提出适应新疆地区的短路电流限制措施.文章分析新疆电网网架结构,在此基础上,讨论新疆大级差电源密集型电网造成的区域短路电流较大的问题,从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加装变压器中性点小电抗和新型限流设备的应用等方面对限流措施展开分析,提出适应当前区域的短路电流综合治理方案.结果表明,在考虑适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提出的综合治理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新疆电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路电流超标问题.
在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Intergrated Power、Gas and Heat Energy Systems,IPGHES)中,利用电力、热力和天然气的互补特性可以提高综合能源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电力系统、热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通过热电联产、电转气等设备互相耦合,文中采用可分离热电燃气轮机模型并计及了电转气技术,建立了考虑天然气管网损耗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算例以IEEE 30节点电力网络和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耦合成的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模型下,系统可灵活协调热电
通过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Hybrid Micro-Grid,HMG)与配电网间增加串联环节,实现交直流HMG并网运行时,配电网出现故障时较强的电能质量和穿越能力.在配电网故障的开始阶段,串联环节中的串联补偿变压器(Series Compensation Transformer,SCT)极易产生直流偏磁现象,影响电能质量.一般通过将SCT铁芯设计为两倍额定值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会使得SCT的体积和成本均大幅提高.为保证串联环节在交直流HMG与配电网间可靠、稳定、安全运行,减少SCT的体积和成本,对SC
通过HVDC连接区域电网使得系统中出现直流互联异步电网,造成区域电网之间相互支援能力减弱,文中针对区域电网出现功率扰动后的频率调整问题,提出HVDC与AGC协同功率分配方法.介绍了电力系统频率调整模型以及HVDC参与一次调频的控制策略,基于一致性算法设计HVDC与AGC协同功率分配的方法,在二次调频阶段考虑各机组与HVDC的调节成本,以调节成本作为一致性状态变量设计功率分配算法,实现HVDC与AGC的协同控制,通过HVDC的功率调整使得互联异步电网也能够根据调节成本承担部分功率不平衡量,降低互联系统整体的
针对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极易产生电弧,以及在非故障情况下由于三相对地参数不相同而导致的三相电压不对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源逆变分相注入的电压消弧与位移电压抑制方法.在三相线路首端分别挂接有源逆变,通过脉宽调制信号控制有源逆变电路的输出电流.当配电网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源逆变向系统分相注入零序电流,通过零序回路调节故障相电压,将故障相电压钳制为0 V,破坏电弧重燃条件.在非故障情况下,当配电网对地参数不对称而导致三相电压不对称时,有源逆变向系统分相注入零序电流,通过零序回路调节中性点电压,钳制中性点电
分别采用以丁二酰亚胺和亚氨基二磺酸铵为主配位剂的两种无氰镀银液,通过电刷镀工艺成功在紫铜基体表面制备出了镀银层.通过X射线光谱法、SEM、EDS、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实验等分析方法,对镀银层外观、厚度、微观形貌、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体系制备出的镀银层外观均平整光亮,厚度及硬度均满足Q/GDW 11718.1-2017标准中的要求,磨损机制均为黏着磨损及磨粒磨损,其中丁二酰亚胺体系镀液制备出的镀银层性能要优于亚氨基二磺酸铵体系,其微观表面更加平整,颗粒排列更加致密,镀层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