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它既是一种社会组织,又是一个心理集体。儿童有共同的兴趣和情感、共同的活动和行为模式,并接受集体的心理影响。班级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它又是一种在特定环境——学校中的社会关系,因而有自身的特点。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除了一般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班级这个集体的社会心理因素,它们是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凝聚力和儿童在班级中的处境和地位。
  一、 规范对学生的影响
  就本质而言,规范是对成员行为提供的社会控制,因为规范实际上表明班级希望其成员做什么和怎么做。如果某一个成员干了大家不希望干的事,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制止。每一个集体的规范都有它的特殊性,外部的社会标准只有被集体接受,才能形成集体的规范。例如,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是一种社会标准,有些班级正确地接受了这一标准,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上互相讨论,集体活动中互相支持等,这表明他们形成了正确的规范。也有些班级则形成作业上互相抄袭,老师追问时互相掩护,这是不正确的规范。规范一旦形成,就提供了一个参照点,用以指导行动、评判是非和维持群体生存。因此,在一个班集体中,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从个体入手,不如从改变其群体规范着手。这是社会心理学提供的一条典型指导原则。
  二、 心理相容对学生的影响
  心理相容是指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一个心理相容的班集体,首先表现在人们相互了解,即了解各自的优点,也了解各自的缺点,善于按一个人的本来面目来对待他。其次,成员之间善于运用正常的方式,取得相似的评价标准,使意见互相接近。第三,表现在成员们都在自觉地维护班集体。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成员们态度宽容,相互尊重,因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舒适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心理相容是集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班级共同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
  三、 舆论对学生的影响
  舆论是一种群众性意见,是班级中通过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信念,它具有评价的作用。发生在教室里的争吵,往往会在舆论的压力下而很快平息。舆论能够造成对人的压力,因而也就能约束每个人的言行。在一个集体中,正确的舆论能团结群众、鼓舞正气,防止不良言行的产生,抑制歪风邪气。在一个班级中,舆论的导向是会不断变化的。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班级的舆论,不断地研究它,及时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四、 凝聚力对学生的影响
  凝聚力是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在一个高凝聚力的班级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往比较频繁,交往方式以正面的友善的为主;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的出席频率较高;成员比较乐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凝聚力高的集体中,成员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尊严感。班级的凝聚力是在一系列集体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系列集体活动不仅要有趣,而且还要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满足他们的某些需要。
  五、 儿童在班级中的处境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
  在班级中,不受欢迎的儿童是些处境不利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虽然也有强烈交往的需求,有一定的交往标准,但在同学的心目中形象不佳。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技巧等问题,通常也表现为以下四种特点:具有攻击行为、具有不良品行、难以相处、其他原因等,这些非本质的外部因素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其中,不良品行是小学儿童中遭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在班级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其道德发展也有两个方向。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力求积极地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没有成功,有些人会采用一切手段竭力吸引同学们的注意,甚至可能采用虚假的英雄行为或违纪行为达到目的。而另一部分人则表现为孤独,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或到其他班级去寻找朋友。如果在班级中无法改变他们的不利地位,他们会逐渐地产生不关心集体的冷漠态度。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不利地位往往在低年级时已经形成,而且一旦形成便相当稳定。因此,教师如何在儿童入学初期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一个儿童在班级中得到顺利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关心那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帮助他们改变处境。只有当儿童在班级中处于有利地位时,班级才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形成。儿童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交往和教育的结果,不是自发的产物。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帮助,调节儿童的人际关系,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集体的温暖,并在集体中健康发展。
   (洛阳幼儿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课堂提问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提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提问;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多样,然而课堂提问往往被许多
清末云南学者陈荣昌的辞赋及骈文创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忧患意识与乡土情怀。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清代、近代文学一脉相承,又反映了滇人辞赋、骈文创作
一、 开始部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从学生个体来说,应该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阅读。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分析和处理信息,达到理解阅读对象的、感悟阅读对象的深刻内涵的目的。  一、鼓励质疑,确立探究问题  提出一个好的、能紧扣教学主题、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非易事,需要我
目的:总结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及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1例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均行食管心房调搏明确诊断及终止,其中房室
通过急性Crohn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认为施行阑尾切除术时,应常规行右下腹脏器探查,尤其阑尾呈轻度炎性改变或无炎性改变。术中可疑Crohn病时,应取可疑组织快速症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