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三角形内角和》的几点尝试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开始部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呢?他们想“探个究竟”的兴趣就油然而生。
  二、 过程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做“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 作业部分:让学生在练习中产生兴趣
  1. 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 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这时教师再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就会让学生们恍然大悟。
  四、 结束部分:给学生留下再学习的兴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把三角形截去一部分 (每次只截一次) ,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几种截法?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的练习,能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朱熹对苏轼《东坡易传》和《东坡书传》的评价截然不同,其原因复杂多样。本文试从内容及思想内涵角度,围绕朱熹于《东坡易传》驳斥最力的“善”和于《东坡书传》关注最多的“心
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课堂提问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提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提问;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多样,然而课堂提问往往被许多
清末云南学者陈荣昌的辞赋及骈文创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忧患意识与乡土情怀。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清代、近代文学一脉相承,又反映了滇人辞赋、骈文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