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多元设计 多种多样实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的教育基础学科,蕴含的生命教育因素十分丰富,极富弹性和张力。对生命领域的教学,教师要改变设计单一、实施统一、方法划一、展示同一的状况,注重设计的多维多元、实施方法的多种多样,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植物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56-03
  在小学科学拓展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对课内内容做一些调整,不仅设计单一,实施统一,而且方法划一,展示同一,导致拓展课效果不佳。2015年秋季,为改变“四个一”,笔者定时开展拓展活动,在设计时注重多维多元,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实践心得。

一、设计由单一变为多维多元


  纵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其中的生命版块涉及较多的植物内容,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学科时,教授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生命有促进作用。同时,植物资源相对动物资源更易取得,在培育方面也更容易,所以教师可以植物为内容开设拓展性课程。
  1.内容设计与整合
  (1)設计第一稿。
  设计植物拓展性课程之初,教师首先对三至六年级的科学教材进行梳理,对涉及植物知识的版块进行整合,然后对植物各部分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如下图所示:

  但是,教师很快发现这样的设计过于简单和粗暴,并且很难找到这么一棵树,因为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验到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部过程,没有哪一棵树能长得那么快,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2)融合第二稿。
  在第一稿的基础上,教师将“一棵树”的概念提升到植物的高度,但不明确是哪种植物,而是列举了相关的植物特征,这样对课程设计来说一下子开朗了许多。
  2.形象设计与整合
  植物的知识结构重点放在三、四年级,为了增加内容的趣味性,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特意增加了一个小宠物——龙龙。龙龙其实是一条蚯蚓,它与植物有很多故事,是整个课程的主线牵引者,以它的视角来贯穿整个植物拓展性课程的脉络,应该说思路是比较明晰的。
  设计的植物拓展性课程版块如下:

  经过三易其稿,课程设计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实施了。

二、实施由统一转为多途多方


  常规活动注重变化,植物的生命循环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因此探究活动也从种子开始。
  1.种植活动——绿豆发芽
  植物的种植是最常见的活动,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新奇和快乐呢?教师可设计一份成长记录单,让学生记录植物每天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每天都会发生,所以学生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每天都会有惊喜。如绿豆芽越长越高,生长速度之快,令学生叹服。
  2.养殖活动——番薯的根
  番薯是植物的根,用水培的方式种植,不仅能快速长出长长的白色须根,还能在上部长出绿色的茎叶。在这个过程中,玻璃容器中的番薯生机盎然,装点了教室,学生也能将番薯生根发芽的过程看得更清楚。
  3.尝试活动——变色的根
  其实,大蒜的鳞茎在水环境下,长根的速度相当快,学生可以做根的吸收实验:在长着大蒜根的水中加入红色色素,第二天,水中的红色色素明显变淡,而白色的大蒜根则变成了粉红色。这个实验,为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三、方法由整齐划一转为多种多样


  在学生研究植物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难以发现的内容用化学方式来呈现
  教学《食物中的营养》这个单元后,学生一直对那些早有耳闻却难见踪影的营养成分半信半疑,要是能让学生见一见它们的真面目,会更有说服力。所以,教师特意设计了“寻找维生素C”这一实验:先用现成的维生素C片剂来做演示实验,然后用水果汁来做实验,看它的效果与维生素C片剂的效果是否一样,进而揭开维生素C的真面目。
  2.展示烦琐的用微视频方式来呈现
  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植物现象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发送微视频,与同学分享。如有个学生发现自家小区里的竹笋在春天大量生长,且生长速度惊人,于是每天拍一张自己与竹笋的高度对比照,结果发现竹笋从刚开始不到自己的膝盖到超过自己的身高只用了一周的时间。这种连续拍摄记录的方式,正是植物生长记录的最好方式。
  3.长时枯燥的用“闯关”方式来呈现
  对“闯关”游戏,学生乐此不疲,在植物拓展性课程中引入“闯关”游戏,很受学生欢迎。如在凤仙花的种植中,学生用凤仙花的“生根——发芽——成长——现蕾——开花——结果”的时间历程来说明凤仙花的一生。除了植物生长的基本环节外,教师穿插一些会导致植物生长意外的因素,如虫害、恶劣天气、被采摘等,让学生通过“闯关”游戏认识植物的生长。最后顺利“闯关”的给予奖励,不能顺利“闯关”的则给予适当的惩罚,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展示由统一变为多姿多彩

  植物的生长与结构,多姿多彩。在学习和研究植物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分享研究成果。
  1.微课展示最方便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辅助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拓展性课程用这种方法展示就更方便了。如在研究植物的茎时,拓印树皮所用的纸片的放置、保存、整理是很烦琐的事情,如果再弄个展板来展示,实在是耗费人力和物力。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些拓印下来的纸片拍成照片,做成微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这样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简单而高效。我校《拓印树皮》和《寻找维生素C》两个微课(如下表)经过整理后,在浙江省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被当作讲座资料进行展示,这说明我校的微课设计是成功的。

  2.植物之“最”常更新
  植物拓展性课程里有个内容是“龙龙讲故事”,里面涉及的都是跟植物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故事,或者是少见易错的知识,迫使龙龙不停地寻找植物的有关知识。通过拓展學习,植物之“最”就成了最好的方向,各种植物之“最”纷至沓来:最顽强的植物——九死还魂草,最大的花——大王花,最会流血的树——龙血树……龙龙讲故事,越讲越精彩,在早晨集会可以讲,在班队活动可以讲,在新生入学时也可以讲。
  3.绿植花卉大比拼
  教师给学生分发种子和花盆,让学生回家种植。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学生把自己种植的植物拿来学校进行展示。植物品种虽一样,但风采却各不相同,有高大挺拔的,有矮小瘦弱的,有花枝招展的,有萎靡不振的……有些细心的学生还给花盆进行彩绘,尽可能地展示植物的魅力。学校则根据学生的种植情况,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

五、收获与成效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笔者遵循爱因斯坦的理念实施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由植物奇趣激发探索生命世界的激情
  大自然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因为有生命而奇趣盎然。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探索大多是从生命世界开始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生命体。世界上有30多万种植物,人们对它们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所以,在《植物拓展性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生命世界充满探索的激情。如豆苗盒底下密密麻麻的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盘根错节;放在角落长出叶芽的土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生命的顽强;生长速度一周就超过人的竹笋,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拔地而起……
  2.由植物功能引发对生命世界的敬畏
  对生命世界,教师应该让学生产生敬畏与感恩之心,使他们明白人是多么的脆弱,人类的生存是建立在其他生命的基础上的。在许多生命的神奇力量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世界因为有了植物,才能自由呼吸,一片丛林就是一片生命的摇篮,一份绿意就是孕育生命的希望。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其实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规则的尊重,对自身的清醒认识。
  3.由植物精神生发众生平等的观念
  只要是生命,都是万物之灵。人并非高人一等,即使是极其微小的生物都有自己的神奇与精彩。如放在窗台上的大蒜会生长,哪怕鳞茎因缺水而干枯,上面的叶片依然翠绿娇嫩;一粒渺小的蒲公英种子也有高飞的理想;一根埋在地下的胡萝卜也有成为高塔的梦想;一条岩石缝中的根,知道在夹缝中生存也有指向蓝天的机会……

六、问题与反思


  反观课程的设计和理念,回首开发与实施的过程,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1.教师的参与和创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因为这些观念与思想会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他们对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提高教师的认识,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教育空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学生的共性与个性
  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教育,课程是针对学生的课程,国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无论是开发何种课程,都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多方合作、共同探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校要想方设法促进师生与社会和家庭在认识、情感,特别是在行动上的互动,利用各种途径、方法密切家校联系。我校有些家长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在他们眼里,孩子只要把语文、数学等科目学好就行了,对校本课程这一新生事物不太认同,因而对涉及学生在家里完成或需要家长配合的活动或小实验等没有给予支持,这也影响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课程的管理与优化
  校本课程管理要求学校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进行自主管理。受统一管理政策的影响,教师习惯于照章行事,缺乏课程管理意识,致使有些环节出现问题。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其实就是寻找一切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这就要求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地域特点,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校本课程结构,扬长避短,把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紧紧地结合起来,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幸福地阅读,教师应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创建书库,使学生有书可读;多渠道激情引趣,使学生有书愿读;通过多元展示,多方面、多层次实践“悦”读。  [关键词]阅读 悦读 激情引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31  《义
[摘 要]儿童游戏通常被界定为以其本身为目的的活动,除了教科书通常所列的特点外,游戏还具有生物性与原发性、愉悦性与自发性、新异性与创造性等特点。把儿童游戏作为行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这一隐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游戏,行为的种系发生影响其个体发生。游戏提供心理的适应性和更加广泛的行为库。在游戏中,儿童自发地掌握大量行为技能和策略,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并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更重要的是游戏使儿
[关键词]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思维力  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具体而言,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当下的英语教学,仍然是以“知识立意”为取向的,而“思维立意”无论在英语学习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没得到充分体现。培育学生思维品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  一、从文本出发,培育学生逻辑思维力  和其他学科
语文新课标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难持久、不稳定,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刺激和吸引,并受兴趣、情绪支配。所以,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我们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使学生在课内外都能轻松愉快地识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拓展课的教学也在逐步开展。从两位数加法出发,以开放性的题目引发学生思考,将课本的基础知识延伸到拓展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体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  [关键词]数感;拓展课;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5-0015-03  一、缘起  2018年4月,余杭区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有
[摘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局发布的系列年度报告为依据,本文分析了欧洲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果显示:(1)欧洲学前适龄幼儿的毛在园率已达到91%,东欧的毛在园率为80%,而西欧的毛在园率已高达102%。在1999-2006年期间,欧洲的毛在园率又提高了15.4%,目前正向100%的普及率迈进:(2)欧洲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公办,全欧洲在园幼儿中有79%就读于公办幼儿园,东欧就读于公办幼儿园
各位代表: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已经完成了主要的议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会议听取了教育部领导的报告,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章程》。我代表第七届理事会对各位代表对新一届理事会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作出重大贡献、为我们树立了优秀榜样的上届理事会理事长冯晓霞教授、副理事长朱家雄教授、OMEP副主席马
[摘要] 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近年来,辽宁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确立了政府主导、治薄扶弱的宏观发展思路,通过明确将学前教育列入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高层次强力度的政策保障体系、优先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创新督导评估体制等重大政策举措,有力推动了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其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学前教
[摘要]儿童潜能开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南京市天妃宫小学从思维导图到思维可视化,清晰地给出了学校课堂变革的思路图。如果说思维导图更注重工具性,那么思维可视化则是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建构课堂,立足思维可视化教学,让学习可见,让教学看见思考的力量。  [关键词]潜能开发;课堂教学;思维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
[摘要]在“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大力号召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兴且风靡全球的教育理念,促进其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融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有效方法。结合新修订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版)》阐述将创客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合的体会。  [关键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