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打“小报告”,教师要“见招拆招”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打“小报告”,教师需要分门别类地梳理,然后耐心细致地“拆招”,才能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1.寻求帮助型——及时安慰,给予帮助,鼓励其主动沟通,独立解决
  “老师,他总是拿了我的笔不还给我!”“老师,我检查他作业,可他不让……”班级里性格腼腆,甚至有些懦弱的学生在与同学出现矛盾时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处理起来却是极为困难的。针对这一类行为,我会及时给予告状的学生安慰和关怀,并主持公道,严肃处理被告状的学生欺负弱小的行为,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事后,我也会引导告状的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2.渴望被关注与被表扬型——关注每个学生,多进行精神表扬
  需要时刻获得他人关注是人类的天性。有一段时间,一到下课,成绩中等、性格内向的小州总是围着我说:“老师,今天课上我的笔记都记了,可小起又没听讲!”“老师,我今天的作业得了优星,可小诗的作业没按您的要求写……”起初,我对他的行为没有在意,直到第三天,他仍一下课就凑到我身旁,我才意识到他是在有意引起我的关注,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我有更多的沟通,进而得到我的表扬。这件事引发了我的反思:班级里默默无闻的学生容易被忽视,但他们也是需要被关注的。之后,我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适时给予肯定,同时,多进行精神鼓励。
  3.揭发检举型——引导学生多欣赏同学的优点
  班里有一个“爱管闲事”的学生,他经常风风火火地冲进办公室,大声说道:“老师,小彭生气时把班级门锁撞坏了!”“老师,小泽、小于还有几个男生又在玩教室里的电脑了……”核实情况属实后,我对被告状的学生提出了批评,这位告状的学生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在他的影响下,班级有好几个男生也向他学习成为“纪检员”,这样,学生总是互相监督别人的缺点,稍有不妥当的行为就争相来告状。为此,我召开了一节“我来夸夸他”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说说同学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慢慢地,班里没有学生再愿意当“纪检员”了。
  4.陈述事实试探型——明确态度,給予学生是非判断标准
  “老师,您要求做题时要圈出题干的关键词,刘畅没圈!”“老师,最近我们班有同学带水晶泥来上课……”这类行为既不是为了寻求帮助,也没有期待被关注,而是陈述班级现象或事实,用来试探老师的态度。如果教师直接忽略,没有反馈,那么,告状的学生很可能会做出相同的行为,甚至其他学生也会盲目跟风,影响课堂秩序和班级管理。因此,对于此类行为,我明确态度,坚持原则,统一标准,对被告状的学生强调了班规和作业要求,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引导学生明确是非判断标准。
  梳理分析后,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学生的告状行为,教师直接出面帮助解决不如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如上文提到的开主题班会,可以引导学生出谋划策,共同解决。此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在一次七巧板拼搭课中,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共同拼搭一种小动物,可学生之间意见不一致,不愿意合作的状况频频出现,随后我暂停教学,借机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什么是合作、怎么合作。这节课后,每次的小组活动学生都能换位思考,一起商量、努力配合完成任务。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制订班规、图书借阅契约和卫生值日表,这样,学生在尊重、民主的班级氛围中逐渐学会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面对矛盾和冲突时不再一味向老师打“小报告”了,而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目前,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不容乐观,利用建设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可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弥补培训不足的短板。  首先,营造共同愿景,明确发展方向。  学校成立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和“撰写成长规划”两个步骤实现这一目标。  研究小组对分别任教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的新教师以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并通过量化梳理形成数据。通过调研,研究小组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厘清了
本期话题:学生喜欢打“小报告”,老师该如何应对?  很多老师在带班过程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班里总有几个学生喜欢跟老师打“小报告”。这一行为让很多老师头疼,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让打“小报告”的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发展,同时也会影响班级的氛围。那么,学生总是打“小报告”,老师该怎样正确引导、科学施策呢?本期,我们邀请五位老师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学生爱打“小报告”是小学低年段常見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作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学建模正成为当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如何进行数学建模问题设计,如何开展数学建模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完成数学建模全过程,如何评价数学建模的成果等问题都是值得老师们积极探讨的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新能力中的两个要素“假设”与“评价”,均要基于科学探究实验情境。因此,实验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的创新点,为“假设”与“评价”构筑情境与平台。  1.多维度拓展创新教材实验  首先,高中生物实验可从实验材料或实验对象角度进行拓展创新。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材提供的可选择材料主要是梨、葡萄和白萝卜,原因是这些植物组织不仅含有还原糖
互动课堂模式即“放引悟升”(放引结合、悟升统一)。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践行“放引悟升”,就是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思维,聚焦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练习。以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中的“一带一跳短绳”为例。  启发诱导,发散思维。教师要启发学生钻研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带一跳短绳”这节课中,教师讲解、示范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
“5E”教学模式由5个阶段组成,即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功能,且有助于教师的连贯教学和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厘清“5E”各环节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