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庆精神的时代意蕴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luoyanyu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风云激荡的新时代,大庆精神作为一面鲜明的精神旗帜依然伫立在时代前沿.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也展现出了新的时代意蕴,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担当起更加重要的时代使命,凸显出更具时代性的凝聚力、激励力和转化力,是激励当代石油企业和石油人奋力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普职融通是满足高中阶段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多元发展机会的重要方式.苏格兰面向S5和S6在校生设置独立的基础学徒制,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的课程学习机会,在课程设计、学徒招聘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体现了多元主体合作、整合质量保障与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突出公平性等特征,并以提供学生多元化发展路径、缩短学校与工作之间的距离以及扩散职业课程影响力等方式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发展.基于基础学徒制的经验,我国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发展需要新的理念与视野,通过制度完善与机制设计,拓展课程路径以及改进治理水平,促进高
关于大学图书馆的研究,侧重于相关资源开发、技术、服务及管理系统的较多,而涉及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问题的较少,并且现实中重技术与服务而轻教育的问题也较明显,因此,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理应在发挥教育功能上有更大作为;陈光华新著则在相对全面论述大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时,较好兼顾了大学图书馆服务与教育功能;新时代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有赖于图书馆理论、制度、实践等发展中对教育目标的更加重视.
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高校“四史”教育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针对当前沈阳红色资源现状,如何将沈阳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四史”教育体系,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已成为驻沈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对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429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梳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大致分为萌芽期、稳定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波动期等4个阶段.与此相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也更加丰富,但仍存在研究方式单一,研究成果影响力不强,理论指导实践不够,话语效度评价反馈机制不足等问题.对此,学界要加强合作,扩大研究成果学术影响力;丰富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延长研究链条,
为了促进成人英语教学改革,从课程思政角度,分析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系列教材相关教学内容,提出挖掘教材中思政素材、面授课堂中引入产出导向法、开展线上主题讨论三大对策,将课程思政融入成人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印证了课程思政融入成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能够实现外语教学的育人功能.
《史记》《汉书》虽然都为吕后作传,但是班固受制于时代背景和自己的史学思想,与司马迁在吕后形象刻画上有着叙述体系、语体风格等差异.《汉书》将吕后的政绩与个人事迹分开叙述,呈现多面性的人物形象.《汉书·高后纪》通过对吕后称制天下八年间政绩的记载,成功呈现出一位贤明执政者形象,同时,在《外戚传上》等其他传记中刻画了一个具有隐忍、残暴、知恩图报等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给予了吕后较为客观的历史定位.
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利用及其异质性特征对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及其分解技术,发现信息技术利用能将学生义务教育结果表现提高0.147个标准分,家庭与个体特征共同决定了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均值差异;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技术,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异质性特征呈倒N型变化趋势,能够被解释的特征因素是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决定因素;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技术,发现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具有“黏地板效应”的鲜明特征,但信息技术利用及其异质性特征有助于促进义务
根据教育部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今后我国的法学教育应大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法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要求,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静态实践教学法能克服动态实践教学法在时间、场地和成本费用方面的限制,充分利用课堂现有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培训.静态实践教学法对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证该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教师和学生应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全心投入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
动作操作是个体改变环境进而实现目的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对动作的记忆也更为普遍.但作为情景记忆的扩展,动作记忆操作效应的脑机制研究自1999年以后才得到关注,并以“动作信息再激活”和“动作表征”理论为基础.脑成像研究以前额叶和顶叶为主要观察脑区,所得结果存在分歧且有待整合分析.动作编码的结构性加工观点启示,后续研究应探究语义、表象及动作成分在操作效应产生中的必要性,剖析动作编码的抑制机制和语义反馈激活机制.动作记忆脑机制研究可为教育神经学研究提供基础,也可为特殊人群的认知训练和康复治疗提供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导致了学校管理的物化、教学内容的碎化、授课过程的固化及学生评价的器化,使得学生无法拥有真正的获得感.而在当今智能化时代,人机协同将成为破解学生获得感缺失困境的有效途径.基于人机协同模式,可以较好地论证学生获得感的四维结构与核心特征,并极大地促进学生获得感的实现.实现路径包括:借力人工智能的特征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推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发展的基于人本主义的人机共管模式,服务学生的获“德”感;依托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建构主义支持下的人机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