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数学课堂导入语及结束语中的渗透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精彩与否从文章首尾的一开一合中便能断定几分. 学生通过导入语权衡自己是否对所学数学知识感兴趣,结束语则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学生可从结束语中汲取知识最精华的部位. 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以轻松的话题来实现导入及结束语的精彩介入,实现人文精神渗透,使数学课堂内容丰富饱满,具有韵味.
  关键词:高中数学;人文精神;导入语;结束语;渗透
  有些教师认为数学课堂只是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涉及人文精神的宣扬,人文精神仅仅包含在人文学科当中,它是人类自身价值和精神的一种体现. 显而易见,这句话笼统地将人文精神困闭在了人文学科当中,认为学生只能通过人文学科才能实现精神价值、理想人格的建树,其实人文精神渗透在各个角落,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和价值尺度. 教师要肩负起人文精神的传承,让其渗透在各个角落,勉励学生进行自我人格的全面塑造. 本文以数学课堂的导入及结束语环节为突破口,探讨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
  [?] 导入语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令课堂“引人注目”
  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其富有兴趣地听下去,进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是每一个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之一. 但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导入语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梳理,而导入语部分无伤大雅,并不需要伤神费力进行精当的设计. 所以有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之初,便直入主题,有时即使有导入语也是草草了事,没有新意.这样一来,课堂接下来的知识内容在学生的眼里也就黯然失色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变得难上加难.因此,教师要将课堂的导入环节重视起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初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可以说,导入语就像进入趣味横生的知识城堡中首先要打开的那扇门,教师需要别出心裁对这扇门进行打造、装饰,吸引学生来叩击,并饶有兴趣地走进去.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可以激起学生好奇心,并令其感兴趣的导入语呢?在这里我们提到了人文精神渗透,它是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直指人心,具有教化作用,但这样并不代表只有人文学科的课堂才具有对学生的教化功能,人文精神可以渗透到其他一些学科,比如数学学科. 教师通过将这种精神与数学知识结合,不仅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教化,最主要的一点,它还可以改善数学知识的枯燥性,让理论性极强的数学知识融入些许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得学生对其产生强烈的好奇感,乐于并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以集合这一数学内容为例,教师对其进行知识点导入的时候,可以将与这一知识点相关的人文精神做一个引子,让理论性较强的集合知识以涵盖人文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件、故事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这样一来,感性的因子融入数学知识当中,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教化作用生成,学生既得到了知识,内心又受到了情感的涤荡. 集合这一概念,它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在十九世纪末创立的,但创立的道路注定是坎坷孤独的,可康托尔不畏艰险劈荆斩棘,最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由此,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戈洛夫对康托尔评价说:“康托尔的不朽功绩在于他向无穷的冒险迈进.”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与集合论的创立者有关的事迹说给学生听或是以多媒体的形式介绍给学生,然后进行课堂内容链接:“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可能,我们已经了解集合论创立者耕耘的心路历程,现在我们就来清点一下因他不断的耕耘所获得的果实.” 这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有关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将有关集合章节的标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递进式的导入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唐突,还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而且,学生在学习理论性知识的同时,又能无意识地受到情感的启发,唤起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内涵.
  [?] 结束语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令课堂“蓬荜生辉”
  正如一句说完的话一样,要有一个表达该句结束的标点,这一标点可以使句子看起来更加完整.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有一个象征结束的总结性语言,这种结束性语言是对教学活动内容的一次升华. 学生会由此获得关于课堂知识的脉络,这对他们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他们求知意识的增强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 但是从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忽视结束语的重要性,往往都是草草结束,然后等待下课的铃响,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也对求知开始懈怠. 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要和思联系起来,学习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在学与思的过程中,由一个知识点牵引出其他一些知识点,学生由此看到了知识的无限性,从而在求知欲的引导下努力进取,汲取到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获得内心的丰富. 这一点为教师结束语的设计提供了方向. 首先,结束语一定是对这一堂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这样可以将与该堂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在内心形成一个该堂知识结构的具体轮廓,这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的巩固学习,但是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知识内容的概括总结;其次还应该让课堂知识生枝发叶,由此及彼,延伸出其他一些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与课堂内容有关,还可以是对下一堂教学内容所做的知识性铺垫. 最后,也是本文所提及的,要使人文精神贯彻在教学活动的始终,包括结束语部分.
  那么,教师如何将人文精神渗透在结束语中呢?仍然以集合这一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杂糅一些与此可以联系其他科目的知识,这样可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此外也为人文精神的赋形提供了一个契机. 如教师在对集合的表示形式做结的时候,可以用上语文学科中出现的成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诠释了集合的意义,即将相同或是符合同种条件的数以集合的方式表达出来,集合中的数可能有限,也可能无极限. 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将知识延展成人生学问:鲁迅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那么对于集合来说,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选一个角度来说说数学知识之外的集合意义. 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放松,发挥联想力,挖掘到关于枯燥数学知识另一面的丰富性,课堂也因此蓬荜生辉. 虽然说知识的最终指向是人生,但是教师也要收放有度,要在学生侃侃而谈之后,引导其将目光转移到课堂知识点上,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记忆.
  [?] 首尾人文性的相得益彰令课堂精彩无限
  教学首尾融合相称,课堂才会显得连贯有序,才不会让学生觉得生硬牵强.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导入语及结束语人文性的相得益彰呢?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让课堂首尾呼应,令其精彩无限. 从课堂活动中来看,导入语属于引题、入题环节,是教学活动发生的依据,而结束语属于结题环节,是教学活动停止的标志. 这个题贯穿始终,是将结束语与导入语联系起来的一条脉络,使首尾相得益彰. 还以集合为例,在导入语环节中,教师为学生讲解了集合论的创立者康托尔的励志故事,然后由此引出集合这一概念;而在结束语的部分,教师可以首尾呼应,以康托尔做结:像康托尔这样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组成一个集合,用集体骄人的力量推动着这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文性精神得到渗透,另外首尾相得益彰,课堂精彩无限.
  [?] 总结
  在现代教育中,人文精神是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学生进步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它与各个科目间潜在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将其渗透在课堂中,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的庇佑下,健全人格,更好地吸纳知识当中的营养.
其他文献
为了防治水稻害虫有许多杀虫药剂可以选用,在水稻杀虫剂应用中,目前使用的剂型仍以乳油和可湿粉剂为主。但它们在加工和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环保和安全问题。近年来新的环保剂
绿色植保又称为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方法。根据全国植保会议定义:绿色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
我认真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在几个方面做了特别强调: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训练;更加强调识字写字的教学与落实;更加强调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培
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笔者践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努力把拼音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其主动体验、主动创造,从而使比较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有趣、高效。  一、解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怎样让刚入学的学生们喜欢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呢?  一、 营造故事情境,使之富有趣味  低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里,要学习10个左右的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怎么变艰难为趣味呢?我们尝试在识字课中,营造一个大的故事场景,让学生们参与其间,实现趣味识字。教学二上《识字8》时,我们设计了“跟着包弟弟去逛公园”的故事场景。夏天来了,包弟弟背着书包,高高
近年来,随着我县水田耕作制度的变化,尤其是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稻田病虫害发生了较大变化,爆发更频繁,危害更严重。加上稻农长期大剂量、高频次地使用单一农药,使各类病虫产
宁乡是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下辖33个乡镇,拥有耕地面积14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21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总产量约100万吨,居全省前列,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
为探索一套减少农药施用量,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施药方案,同时达到更环保的效果,2008年,先正达与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开展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减量用药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东部,地处黔中丘原向黔西北高原过渡地带,耕地面积34200hm2,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8000hm2。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严重缺乏,加上耕作粗放,导致玉米
摘 要:如何促使全体学生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对学生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教学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授课,分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