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矩阵模式的区域性全民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数字鸿沟”现象的分析,找出差距存在的症结;阐述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提出构建中西部地区“三位一体”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整体方案;运行机制方面引入“矩阵式”结构和无边界管理的创新理念,构成横向联合和纵向贯通的体系架构;推进实施方面采用区域带动、行业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地区内高校的资源、设备、师资优势,以政府和企业管理人员为突破点,面向社会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
  [关键词] 区域 全民信息素质教育 体系结构 矩阵 三位一体
  
  1从“数字鸿沟”问题看信息素质教育
  
  关于数字鸿沟,美国商务部的“数字鸿沟网”概括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而另外有一部分人却没有这个机会和条件,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低端的人群就意味着很少有机遇参与到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这一定义主要从经济、技术、教育角度指出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数字鸿沟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的社会问题[1]。
  从国际信息化发展水平看,国家统计局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630,比2006年增长15.85%,居比较研究的33个国家(地区)中的第24位,属于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类型国家[2]。
  从中国信息发展指数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划分为5类地区,其中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第一类地区是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其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平均为0.872,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在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比较中位于信息化发展中高水平行列;而以西藏自治区为代表的第五类地区是信息化发展低水平地区,其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503,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和第一类地区的58%,可见我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3]。
  中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优于公共图书馆和科研院所的趋势。目前,江浙、北京等地区已形成信息素质教育联合体,而中、西部地区信息素质教育水平则处于封闭的各自为政阶段,教育层次、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高校文检课的形式,面向大学生和学术研究人员传授新知并提高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就导致接受教育的群体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技机构,其他领域人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都比较薄弱。
  由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网络环境、普及技术和教育水平的差异,造成国民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的巨大差距(包括信息接收、生产、传递与利用等方面的差距),影响弱势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不同人群之间因为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对网络技术掌握和运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机遇、待遇等不平等,造成“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等问题。结论是:信息素养是造成“信息鸿沟”的关键。究其原因:①理念上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社会信息意识淡薄;②管理上信息素质教育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③行动上缺乏推进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统一规划,处于各系统、行业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④环境上缺乏设备、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⑤人才上缺乏师资力量的有效管理和培训等。
  数字鸿沟分为3类:一个是国家间的数字鸿沟,一个是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一个是人群间的数字鸿沟。解决这三种鸿沟的办法有所不同。要解决国家间的数字鸿沟问题,应该培育出几个这样的地区来,由这些地区和国际接轨;解决地区间数字鸿沟问题,要靠政府采取转移致富或财政方面的政策支持;解决人群间的数字鸿沟,要靠科普和教育。本文仅把局部地区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严峻的社会问题加以研究。
  
  2推进区域性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发展战略》将提高全民信息素质作为国家信息化推进战略目标之一,提出: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普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4]。为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之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缩小数字鸿沟等战略行动计划,北京市制定的《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针对8类重点人群落实全民信息化培训,提升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5]。
  推进全民信息素质教育应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突破现有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局限性,提出区域性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构想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信息素质教育计划的整体方案,以普及教育的形式,解决一个区域人群间的信息环境、信息资源、信息技能的共享和平等交流问题,达到培养全民信息意识,提高各类人群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逐步缩小“信息鸿沟”差距的目的。其作用在于:①通过全民信息素质教育改变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较低的现象。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能力和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平等、协调的社会环境。②提高全民的信息素质有助于完善民众自身、终身学习的基础框架。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不断更新知识,达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目的。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完善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质教育层次;普及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以提高城镇居民的信息素质;加强政府、企业管理层的应用能力有助于扩展思维,提高决策能力;深化科研人员信息分析能力。③将信息素质教育与“中、西部崛起”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造就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④区域性全民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活动半径小、响应速度快、效果周期短等显著特点,能对区域性信息化的普及、推广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现区域性的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服务共享。
  
  3构建中西部地区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对策
  
  3.1建立“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实现面向社会的观念转型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用户已不再局限于教学和科研机构,而是遍布全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因此,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应从单一人群转为面向全社会的各类人群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中西部地区应采用区域带动、行业带动战略,树立区域信息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创建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由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省图书馆和省高校图书馆联合组建区域性的“三位一体”信息素质教育培训中心,以横向联合和纵向辐射的组织形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将信息用户教育推进到区域内的各类人群和各个行业。
  构建区域性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以整体提高一个地区全民信息素质为目标,重点提高全民信息化认识水平、基本知识、实用技能和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力争3-5年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信息化专业人员、在校学生、科技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能力,使大多数城乡居民掌握基本信息技能,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为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实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郑州大学分别对理、工、医、文科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检索过国内外专利的占77.8%;不了解科技查新的占82%;没有使用过文献传递的占73%;没用过个性化推送服务的占93.3%;不了解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的占62%。研究生对信息需求的意见主要集中在:①希望能提供一些关于信息检索的技巧、步骤,途径等相关课程;②研究生教育应比本科生更加深入;③当数据库中没有原文时,如何获取原文;④须深刻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缺乏必要的指引,使同学们在现有资料的利用上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由此可见,高校虽在本科生阶段进行普及性的“信息利用”课程教育,但不能满足研究生阶段的信息需求,研究生信息素质、信息能力的教育应比本科生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也体现出信息素质教育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对企业、科研、机关及社会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①拥有万方、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中任一个数据库的企业占81.8%;②缺乏必备知识和资源的占72.7%;③需要高校提供信息服务的占50%;④以各种形式了解或参加过检索培训的占54%;⑤需要进行网络资源、企业竞争情报、专利等资源利用培训的占99%。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在推进区域性全民信息素质教育中,高校的突出作用体现在:
   由学校信息素质教育转向全民教育。高校与全民信息素质教育之间在普及内容、深入层次和信息需求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在国家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普及时代,高校应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发挥网络、资源、教学、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责无旁贷地成为本地区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和主力军,面向全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开展普及、补充、更新、拓宽、提高和传播信息知识的全民素质教育[10],以此推动整个地区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郑州大学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协议:充分利用科研、人才培养、信息资源等优势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面向开发区各部门领导、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提供图书馆借阅、科技查新、文献传递、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搭建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产学研平台。高校的科研、资源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是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信息素质教育也应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深入企、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实现学校信息素质教育向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
   成为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培训基地。信息素质教育应体现出优质、高效的教育内涵,这样才能使接受教育的群体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利益。而提供优质、高效教育则是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教学艺术、应用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推进质量,因此,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知识结构的现代化及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适应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制定出适应各类人群的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方案。
  要加强两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支是专业师资力量,包括:高校任课教师、公共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专业咨询人员(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能够承担通用级——研究级水平的信息素质教育;一支是普及教育师资力量,包括:中小学、政府、企业等机构具有一定信息技能的人员,经过正规的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成为面向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宣传员、培训员,能够承担基础级——通用级水平的信息素质教育。用这种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
  对教师要高起点选拔,高规格培养,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研究环境并组建能满足现代信息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实习室。建立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艺术、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考核[11]。
  4.2企业可作为推进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突破点
  信息能力正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信息资源缺乏,企管人员和企业员工信息素质不高正是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因素。目前,郑州大学迈出了面向高新技术开发区提供信息服务的步伐。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99%的企业有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对市场、产品、技术等信息的强烈需求。只有具备信息资源和信息能力的企业为本企业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和高效开发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才能被快速转化为宝贵的财富,为经营决策所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能力以提升员工信息素质为基础,信息技能的培训是显性的,而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则是隐性的是长期渗透的任务,这就为学校信息素质教育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在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大环境中,以一两个企业为重点,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为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包括确定教育培训对象、明确教育培训目标、设计教育培训内容、选择教育培训方式、评价培训效果等一系列具体环节。
  总之,面向社会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创新体制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全民信息素质教育将会逐渐走向成熟,产生一个局部、一个领域、一个地域的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 数字鸿沟.[2010-02-07].http://www.stcsm.gov.cn/learning/lesson/xinxi/20040721.
  [2] 我国跨入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国家行列.中国信息报,2009-01-19.[2010-02-07].http://www.zgxxb.com.cn/news.asp?id=15052.
  [3] 我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国信息报,2009-01-12.[2010-02-07].http://www.zgxxb.com.cn/news.asp?id=14960.
  [4]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发展战略.[2010-01-1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5/08/content_4522878.htm.
  [5] 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2010-01-10].http://www.beijingit.gov.cn/xxnl/ztqk/xgwj/t20080227_231294.htm.
  [6] 矩阵图法的涵义.[2010-12-07].http://baike.baidu.com/view/10337.htm.
  [7] 吴晓梅.从塔式组织“横向癌症”引发的对组织部门间协作的思考.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3-55.
  [8] 吴志红.探索地域性信息用户教育的新模式.现代情报,2007(8):209-211,223.
  [9] 孙平,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图书馆论坛,2005,25(8):8-11,106.
  [10] 符绍宏.论当代信息环境下中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情报学刊,2003(2):238-249.
  [11] 刘敏,关家麟.关于我国信息素质教育一体化的几点思考.中国信息导报,2007(5):10-12.
  
  [作者简介]吴志红,女,1954年生,研究馆员,发表论文30余篇。
  赵丽萍,女,1963年生,馆员,发表论文8篇。
  王槐深,男,1952年生,研究馆员,发表论文20篇。
其他文献
目的:一、实验研究:(1)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实验动物兔高脂血症及As模型.(2)利用二维超声观察As动物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腹主动脉图像特征并测量IMT,以超声多普勒检测其血流频
该研究拟通过观察uPA、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绿脓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角膜炎发病中的作用,为发现角膜炎新的预防措施和辅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绿脓杆菌LPS感染角膜后NF-κB的活性明显
目的:  通过对直视下心外科手术患儿分组使用不同停搏液,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
目的:探讨IgE和P物质(Substance P,SP)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相关性.结论:1、AD患者的IgE值明显高于正常人,重度AD患者血清中总I
目的 检测正常人皮肤、银屑病患者未受累皮肤、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通过时间及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表达情况,揭示银屑病患者表皮动力学特征以及导致表皮动力学紊乱的内
目的:探讨三维CT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后眼眶容积的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18具颅骨样本(男10例,女8例),采用手工灌注细砂方法、眼眶CT及三维CT测量眼眶容积。2.利用Hertel氏突出
目的:  探讨心型糖原累积病(GSDⅡ型)合并阑尾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分型、病理诊断及其预后。  方法:  分析1例心型糖原累积病合并阑尾扭转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