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直视下心外科手术患儿分组使用不同停搏液,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0例,其中男88例,女72例;年龄6d~10M(平均6.5±0.4M),体质量2.3~10Kg(平均7.3±0.5kg)。随机分为晶体停搏液组(A组,男21例,女19例,n=40)、冷血停搏液组(B组,男23例,女17例,n=40)、冷自体血停搏液组(C组,男20例,女20例,n=40)、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停搏液组(D组,男24例,女16例,n=40),全部患儿均行直视下体外循环心外科手术,常规于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分别对比分析各组心脏自动复跳时间、心脏窦性心律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情况、室颤率、复跳率,监测术后各时点心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CWI);检测主动脉阻断前及开放后各时点心肌MPO、MDA及SOD含量,血CK-MB、cTnI及HH-FABP水平,同组术后各时点检测值与术前比较;各组之间相同时点检测值比较。  结果:  四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性别、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率及室颤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复跳时间比其他三组高(59.2±4.7、35.1±3.6、34.3±4.2、33.9±5.1,P<0.05);D组正性肌力药物依赖率比其他三组组低(80%、70%、65%、52.5%,P<0.05);术后四组各时点cTnI、CK-MB、HH-FABP、MDA及MPO含量蛋白表达较术前均增高(P<0.05),术后各时点其他三组较D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四组各时点SOD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其他三组比较较D组明显降低(P<0.05);D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CI、SI及LCWI均高于另外三组(P<0.05)。  结论:  1、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心脏停搏液能够减轻白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及氧自由基,减轻心脏直视手术中未成熟心肌再灌注损伤,利于未成熟心肌保护。  2、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晶体心脏停搏液及含血心脏停搏液。
其他文献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atal bacteria granuloma after truma,FBGT)是一种病程短、致死率高的新疾病,21世纪前还未被皮肤病学界所认识,直至1996年才由西京医院皮肤科发现并命名。 多个病人的皮损行透射电镜检查,发现炎细胞内外存在类似短杆菌,将患者皮损组织行多次严格的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为一种革兰阳性厌氧短杆菌,细菌生化鉴定支持本致病菌为痤疮丙酸杆菌(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血管生成成为当今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依赖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关键。本课题应用
肺循环是一个低阻力、低压力和高流量系统,当其收缩压高于30mmHg(或平均压>20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PAH)。此为临床上的严重病理状态,且病死率很高。其主要病理特点为肺小动脉内
目的:通过脉冲多普勒超声测定脾脏动脉、静脉及门静脉在PSE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来探求脾动静脉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程度与脾栓塞百分率的相关性,从而为实现在PSE术中
目的:一、实验研究:(1)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实验动物兔高脂血症及As模型.(2)利用二维超声观察As动物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腹主动脉图像特征并测量IMT,以超声多普勒检测其血流频
该研究拟通过观察uPA、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绿脓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角膜炎发病中的作用,为发现角膜炎新的预防措施和辅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绿脓杆菌LPS感染角膜后NF-κB的活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