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博物院藏抗美援朝红色书信解读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书信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彰显着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传承着革命先烈的红色血脉。无锡博物院收藏着一批珍贵的抗美援朝慰问信,它们是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珍贵史料和生动读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重温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让文物“活”起来,对这些抗美援朝红色书信进行重新解读,从字里行间重温这些红色书信背后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为保家卫国而甘洒热血的丰功伟绩,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从中汲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关键词:抗美援朝;红色书信;中国共产党;无锡博物院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历经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在志愿军将士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 000个“功臣”集体,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无锡博物院珍藏有一百余件抗美援朝的珍贵实物,其中包括20余件涉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决心书、慰问信和表扬信,颇为独特。从红色慰问信中,可以领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体会志愿军的初心和使命,从汲取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力量源泉。
  一、从红色书信中领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党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共同抗击侵略者。入朝作战前,志愿军各部队普遍召开了出国作战誓师大会,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激起部队官兵的强烈爱国热情,志愿军战士对美国侵略者的罪行义愤填膺,纷纷主动请战,写志愿书、保证书和要求打头阵当先锋的决心书。基层连队的各班、战斗小组和个人都制定了立功计划,许多人刺破手指,写血书以示杀敌报国的决心,部队的战斗情绪空前高涨。
  无锡博物院珍藏这几份带有血迹的《决心书》(图一)、《参战申请书》《请求参战保证书》,它们是由无锡籍新四军老战士、时任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七十师二○九团二营教导员的吴志勤于1997年11月捐赠给原无锡革命陈列馆的。这几份《决心书》《参战申请书》《请求参战保证书》内容如下:
  决心书
  四班全体同志志愿要求抗美援朝,要求迅速给我们光荣伟大的新任务,我们很愤怒的(地)仇美恨美,因为我们受了长期(的)压迫统治不能抬头,今天有了伟大的毛主席英明领导,把我(们)翻了身。今天我(们)有强大的决心,坚决保卫我们可爱的祖国,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完全是合理的。我们四班同志为了要圆满地完成光荣战斗任务,所以订出如下保证与决心:1、未走之前作好思想准备,首先完成第一步行军任务,在行军中不掉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在途中做到团结互助,不损坏武器,遵守行军规则。2、如遇困难艰苦时,坚决克服困难,决不低头,不叫苦,如果起居饮食不周到,坚决不说鬼话,不发牢骚。3、(在)执行新的任务中,坚决勇敢顽强的同美帝国主义斗争,如果危险时,坚决不低头,不屈服,不退缩,不动摇,不害怕,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流血,如不消灭美帝国主义,我(们)不愿休息,不愿回祖国。
  四班全体同志
  黄殿龙、黄清、杨志成、袁召飞、杨茂寅、薛启丰
  (每位同志都在自己的签名处按了血指印)


  参战申请书
  为了要向美帝国主义讨还血债,特向首长邀(要)求准予我到朝(鲜)参战,不怕(管)敌人怎样顽固,坚决打垮。我也是祖国的一份(子),必须负起此责任,以实际行动来回答(完成)党与人民对我的愿望,并在战斗中立国际功,不管战斗(如何)艰苦,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不消灭美帝,自死不归。
  三排战士曾庆章(签名、血指印)
  请求参战保证书
  敬爱的营首长同志:我经党的教育和培养,光荣地成为人民的勤务员,今天党和人民交给我光荣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思想上万分的兴奋,这就是给我一个实际考验。我(要)为四排牺牲的五位同志以及祖国人民报仇,讨还血债,把我的鲜血变为我的决心和实际行动,特请求参战,保证如下:(1)保证在行军中做到以身作责(则),克服一切困难,不叫苦,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有困难坚决不向上提,想办法克服解决。(2)保证进入阵地接好房(防),虚心接受和学习老大哥的丰富战斗经验和作风,细致地问清阵地情况,明确分配任务,大量发挥炮火作用,歼灭敌(人)优(有)胜(生)力量,不怕敌(人)炮火猛,不畏缩,并做到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3、保证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严格自己,自觉遵守各种纪律,严格督促全班,执行上级交给的任何任务,不打折扣,彻底地完成。4、保证做好团结互助,尽自己一切的力量来互助同志,并要大量地发挥全班同志能力强的互助能力弱的同志,保证全班胜利地到达阵地,不发生意外事故。
  以上几点保證以实际行动表现,争取第一个立国际功,请首长审查,不断捉(作)出指示和批评。
  十二分队七班张嗣根(签名、血指印)1952.2.28
  可以想象,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在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里,在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情况下,面对生死抉择的考验,我们的战士,没有悲伤,没有退缩,而是挺起了胸膛,咬破手指写下这几份决心书、参战申请书、请求参战保证书,并在签名处庄重地按下了自己的血指印。虽然这些决心书写得不是十分通畅,甚至还有一些错别字,但这些决心书字里行间传递出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人们感受到战士们藐视敌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受到战士们不怕一切困难的坚强决心,感受到战士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诚之心。   1952年9月15日,果和站区职工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志愿军首长同志们:我们全国人民正在伟大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进行和平建设的时期,万恶的美帝国主义者竟惨无人道的发动了侵朝战争,想要侵略朝鲜以后,进攻中国和亚洲。正当此时,各位首长同志们挺身而出,以忘我的精神,自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击美帝,值得我们亲(钦)佩的,我们后阶全体职工有信的(心)展开生产竞赛,超额完成国家生产任务,以支持你们的胜利早日到来。早日打垮美帝,争取世界和平。”信中果和站区职工表达了对各位挺身而出的首长同志们的忘我的精神、自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和钦佩。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和志愿军全体将士体现出了上下一致、全民动员、同仇敌忾、团结对敌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出了不畏强敌、一往无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出了始终保持必胜信念和旺盛斗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出了拥护正义与世界和平的抗美援朝精神。
  1953年2月,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学生周玉美在写给志愿军指战员的慰问信中说:“你们离开祖国去到朝鲜前线打击美国鬼子已有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中,由于你们英勇的作战,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祖国在你们的保护下,也是在飞跃的前进着。三年来,祖国的新气象真是说也说不完。在这一年多来的学校生活中,由于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由于你们英勇行动的鼓舞,使我在学习上,思想上,工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报答你们的恩情,亲爱的同志:今天我向你们保证:我一定不为以上所获得的成绩而骄傲,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即将来到的新学年阶段中争取参加青年团,在下一学期在学期成绩上更进一步争取更大的胜利。”
  这封信中可以看到新中国的成立和抗美援朝精神对当时青少年产生的深刻影响。在祖国的呵护下,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带领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中,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像周玉美这样的青少年在志愿军英勇作战精神的鼓舞下,一个个接过革命前辈手中的大旗,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也为百年党史传承更多的红色印迹。
  二、从红色书信中体会志愿军的初心和使命
  1953年2月12日,志愿军第24军70师以师长陈仁洪、政治委员时生、副师长黄祖煌、参谋长袁捷和政治部主任乐时鸣的名义写给该师209团二营全体指战员一封表扬信(图二),部分内容如下:“汤营长 吴政教 唐付政教 姚参谋长并转二营全体同志:你们辛苦了。经过艰苦严寒行军,走上第一线担负光荣的歼敌任务。你们是全师的第一个部队走上最前沿,直接与美帝国主义进行战斗。你们在整一个月的战斗中,已获得了一些胜利,主要是冷枪冷炮运动的开展,取得了十七天中毙敌一百五十余名的战绩……首先应该在一个月的胜利基础上、及时的进行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并教育全师,故应该认真、切实细致、十分重视这次的总结、真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打好仗建好军。同时在总结的基础上,迅速做好打大仗的准备工作,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新的冒险进攻,为此,希望你们不要在离开前沿阵地后产生任何松懈麻痹和‘息口气’的思想、更要加强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做好打大仗的充分准备,争取在新的任务中立更多的功劳与创造新的荣誉,保证战役全胜,为祖国人民增光,为毛主席增光,为争取抗美战争的彻底胜利而打到底!”
  1952年9月,第24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70师从1953年1月起奉令坚守五圣山上甘岭一线,与敌军对峙。209团二营作为全师首批上最前线参战的部队,取得了不小的胜果,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为此,70师致信二营,对他们的战绩提出表扬和祝贺,并勉励他们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做好打大仗的各项准备。这封信体现了人民军队胜而不骄、致力于战斗力建设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对于研究志愿军在朝的参战史、建设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这封信中,人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志愿军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民族谋富强的使命。


  1953年1月24日,武昌文華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学生李曼华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同志:新年越来越近了,在节日里你们一定会格外怀念着祖国,正像我们怀念你们一样。你们被我们称为是自己的‘亲人’,这原是不难能理解的,从这里你可以体会到祖国的人们对你的想念和热爱的情绪,还可以大胆的告诉你,我们是忠实于你们的,为了你们,我们更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我为什么要向你谈到这么多的关于我个人的事呢?因为我是祖国千百万个青年中的一个,在祖国的青年的确是这样的:他们努力,热情,豪爽,很好的完成着国家交给他们的任务,既就是生了病,有着严重的生理痛苦威胁着他(她)时,也会由于革命的英雄主义的鼓舞,不消沉下去,我认为我是配和祖国的青年并列在一起的……特别是在想到了你们—随时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和血保卫着我们的‘最可爱的人’时,我们就更感到自己没有去权利不去忠实于自己的事业了。”
  这封全文两百多字的书信,洋溢着李曼华对志愿军无限的崇敬之情,表达了自己和祖国人民对志愿军们的想念,体现了李曼华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从战斗到奋斗,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始终闪耀着光芒,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包括李曼华在内的中国青年,乃至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只争朝夕,砥砺奋进,报效祖国,敢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从这些红色慰问信中,我们应体会志愿军将士们的初心和使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追寻先烈足迹,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发扬上甘岭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为取得新的胜利奋勇前进。
  三、从红色书信中汲取守初心、担使命的力量源泉   无锡博物院有一封浙江省新昌县立中学的学生吕爱悌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慰问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志愿军同志:您们在朝鲜勇敢地作战,为了我们后方的人民过着和平的日子而斗争,也是为了全世界的人民过着和平幸福的日子而斗争。这种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们是无限的敬佩您们。”在那个年代,每个人对志愿军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拜。在信中,吕爱悌以志愿军为榜样,努力学习,锻炼身体,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感谢。这便是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赞歌。志愿军将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刻激励着青少年不断前进。读着这封洋溢青春热情的信,仿佛看到新中国第一代青少年的风采,也领略了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不可阻挡的、蓬勃向上的时代力量。
  1952年,一位名叫邹本英的学生在写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中说:“亲爱的志愿军叔叔们!相处没有数日,但分别很是悲痛。但是(与)你们在千千万万山水之中而相处学校,是有话说不出的愉快。在这里我愿望你们顺利的上前线去。为死去(的)无辜的百姓、工人、农民、学生等而报仇。我们生在美丽而伟大的祖国的原野里,真是幸福啊!我要努力的学习,充实本领,争取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充实好本领向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停笔不谈。祝你们胜利前进。”信虽短,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不舍、赞美、鼓励和敬佩之情都包含在内,使读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守初心、担使命的力量源泉和忠诚于初心和使命的理想信念所感动。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时刻激励和鼓舞着青年学生,促使他们立志学习、报效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热爱和平,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民族谋富强的使命。初生的新中国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人民空前的爱国热情都体现在字里行间。
  1953年2月12日,志愿军第70师首长陈仁洪等致209团2营汤营长等全体指战员的表扬信(图二)中写道:“当你们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师的时候、有效的鼓舞了全师同志的积极歼敌情绪、使大家加强了对敌斗争的决心和提高了胜利的信心、确给全师起了积极歼敌的带头作用。”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汲取新时代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智慧和力量,做信仰坚定的践行者、干事创业的奋斗者、为民服务的奉献者和清正廉洁的模范者,而这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贯穿这些红色慰问信。作为共产党人,要继承烈士遗志、不忘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1953年2月11日,学生王夏凌在致中国人民志愿军信中写道:“亲爱的志愿军同志们:当我们听到一个胜利消息时,也就为同听到一个祖国建设胜利的消息一样,每个同学都很高兴,而且又听到出现了多少英雄事迹、英雄人物,在我们的心里就想到,一方面向志愿军敬佩,而另一方面想到自己又是怎样呢?自己往往想到这些时都很恨自己,觉得应该好好学习,应该向志愿军学习……在寒假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一定要很好的掌握时间,把我功课学好,身体锻炼好。在我上学期有几门功课不好,我一定要把这几门搞好,祖国他是多么的照顾我们,培养我们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参与(者)、保卫者。”作者在信中向志愿军诉说,当听到胜利消息和他们的英雄事迹,同学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封信洋溢着王夏凌同学对抗美援朝志愿军同志们的崇高敬意。志愿军同志们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义无反顾,奋勇杀敌,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成就了保家卫国的和平伟业。在志愿军英勇精神的鼓舞下,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一代代像王夏凌同学一样的青少年,拥护党,热爱国家,立志努力学习,都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四、结语
  抗美援朝戰争的伟大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国威、军威,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广大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无锡博物院珍藏的这些红色书信,重拾抗美援朝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能使人们深刻体会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传承砥砺奋进的爱国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简介
  褚娟,1990年生,女,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和中国近现代史。
其他文献
摘要:德化县位于我国福建省,因盛产“德化瓷”而著名。德化窑口产出的白釉陶瓷器物,因胎体质感细腻,被赞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世称“中国白”。由于德化瓷器白如玉石,薄则透光,厚则莹润,俗称“猪油白”“象牙白”。德化窑凭借着地理优势条件和高超的制瓷水平,盛烧不衰。德化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广泛外销到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海南省地处海上航路之要冲,扼守中国南海门户,所辖海域沉船出水瓷器众多。海南
期刊
摘要:敦煌壁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建筑、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集西域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之大成。外来的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渗透中国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孕育了南北朝以来的艺术气象。壁画的艺术形象及艺术思想体现了“仁”的艺术境界和人格修养,也在某种程度上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拉近了观者与佛教文化之间的距离,打
期刊
摘要:《国语辞典》:“戉,武器名。”根据国学大师网站“汉字‘戉’字形演变及字源演变”,“戉”由斧演变而来。依字形不同,主流释读为“戉(yuè)”或“歲(岁suì)”。考校出土的实物戉与其对应的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笔者认为,器形“戉”其字随形变,为多音字。“戉”本义为大斧,引申为仗戉、礼戉,通“号令”,象征权力与财富,音读“yuè”,为礼器仪仗的代名词。加金作“鉞(yuè)”,又为古星名或冠名。 
期刊
摘要: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立馆的基础,部分馆藏文物因为年代久远更需要精密细致的保护,这就要求博物馆对现有的文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保管。其中,纸质文物最为脆弱,很多名画、字帖十分稀有,价值颇高,因此也更需要专业的手段加以保护。本文明确了博物馆中纸质文物保护的意义,对馆藏纸质文物保护标准进行了阐述,再结合当前馆藏纸质文物保护现状,探究纸质文物的保护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现状;探析  濮阳
期刊
摘要:博物馆的“门厅”和“序厅”不仅是博物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博物馆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的板块。因此,对博物馆“门厅”和“序厅”进行针对性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对博物馆“门厅”和“序厅”进行区别的同时,对博物馆的类型、博物馆的构造、古建筑博物馆的保护等各个方面作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门厅;序厅  “门厅”和“序厅”,虽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博物馆学的概念上却大不相同。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
期刊
摘要:作为浙江省最大的石刻博物馆,杭州孔庙碑林不仅记录了杭州及周边城镇的兴衰变迁,而且充分展现了与时俱进、因势而新的人文价值。以杭州孔庙碑林的碑文内容为研究重点,以朝代顺序研究历史意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人文价值,旨在推动杭州孔庙碑林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杭州孔庙碑林;历史意蕴;人文价值;文化保护传承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
期刊
摘要:20世纪,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绘画受到西方绘画的冲击,在如何处理中西绘画关系才能推动中国画的持续性发展这一问题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时人的诸多观点中,以林风眠和徐悲鸿为代表的中西融合倾向最具影响力,但单纯的中西融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画的发展问题。潘天寿区别于同时代的画家,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强调中国画的独立价值,要“以我为主”,保持自身特点,以“继承与出新”的方式改良
期刊
摘要:新时期,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应当围绕“互联网+”的发展契机,探究博物馆文化传播新路径,基于观众视角创新、展览视角创新、文创视角创新、交流视角创新等,建构全新的文化传播形态。本文以寿县博物馆为例,就“互联网+”模式下博物馆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寿县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工作路径;“互联网+”  壽县博物馆在安徽省文博界颇有名气。新时期,寿县博物馆在文化传播工作的创新环
期刊
摘要:随着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数量越来越多,我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已经逐步呈现出多重特征。青铜器是一种珍贵的古代文物,它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由于青铜器被埋藏在土壤深层,埋藏时间较长,出土之后保护方式的不完善会对青铜器的铭文、图案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本文就青铜器文物的腐蚀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保护方法  青铜器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它有着几
期刊
摘要:内蒙古地区考古发掘的史前遗存较为丰富,本文根据19世纪至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及史前遗存情况,针对不同时期的研究情况,归纳并划分出各阶段史前遗址发现的作用与意义,以各遗址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史前遗址特点和环境特征,提出内蒙古地区史前文化所具备的特色,认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有着自身发展的序列与脉络,与中原地区相异,具有一枝独秀的特质,内蒙古西部地区则深受中原史前文化的影响,并结合当地的环境与生产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