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区别鉴定策略分析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的“门厅”和“序厅”不仅是博物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博物馆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的板块。因此,对博物馆“门厅”和“序厅”进行针对性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对博物馆“门厅”和“序厅”进行区别的同时,对博物馆的类型、博物馆的构造、古建筑博物馆的保护等各个方面作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门厅;序厅
  “门厅”和“序厅”,虽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博物馆学的概念上却大不相同。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5 535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81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就新增一家博物馆,平均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其中,非国有博物馆达到1 710家,也呈高速增长趋势。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博物馆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笔者发现,学界对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研究较少。笔者在知网检索“博物馆序厅”,有534条结果,只有12篇文献标题中含有“博物馆”或者“序厅”;检索“序厅”,约有5 500条结果,只有9篇文献标题中含有“序厅”;检索“门厅”,约有6 000条结果,其中50篇文章标题含有“门厅”,但是这50篇文章没有一篇是针对博物馆的门厅作特定研究的;检索“博物馆门厅”,其结果为0。为了填补相关学术空白,对博物馆学概念中的“门厅”和“序厅”进行认识和界定是很有必要的。
  一、博物馆学界对“门厅”和“序厅”概念的认识现状
  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晰。姚安先生在《博物馆12讲》中以首都博物馆的功能分区为例,在功能分区表中定义“序厅:举行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在其后文的介绍中,推知姚安先生所指的“序厅”即文中的“中央礼仪大厅”,接着姚先生给出首都博物馆一层的平面图,从而能够确定,姚安先生所指的“序厅”是首都博物馆一楼入门处,即景德街牌坊前的活动大厅,但这个地方真的是姚安先生所讲的“序厅”么?在另一篇相关文献中,有学者在文中插入了一张河南省博物院“序厅”的图片,并配文“河南博物院序厅”。图片所描述的河南博物院的“序厅”是河南省博物馆入门的位置,和姚安先生描述的首都博物馆的“序厅”位置是一样的,但二者所认为的“序厅”真的是“序厅”么?博物馆的“序厅”和“门厅”到底是如何界定的?
  笔者认为,博物馆学学者中对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韦纯学。他在《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序厅设计说起》中谈到博物馆的门厅和序厅。他认为,博物馆的门厅是连接室内和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是观众和游客入馆的必经之处,起着引导观众、转换时空和调节视觉的作用;而序厅则是一个同陈列(或展览)主题紧密相关的专题性共享空间,或称为“序言大厅”。序厅不仅是展示空间的延伸,也是整个展示活动的前导。他的上述说法是目前学术界比较赞同和认可的一种观点,也是真正能够区别“门厅”和“序厅”的一组清晰的概念。这样,前文的疑问就可以解答了,姚安等学者所认为的“序厅”其实应该是“门厅”。
  从以上学术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认识还是有些混淆,因此对“门厅”和“序厅”进行区别很有必要。
  二、“门厅”和“序厅”的区别
  (一)“门厅”和“序厅”的区别
  从概念上区别“门厅”和“序厅”,可以从理论体系、空间、组成部分、功能、表现主题、形式这六大方面分别着眼。
  1.理论体系方面
  博物馆的门厅是博物馆建筑的一部分,是观众进入博物馆首先抵达的空间,它是建筑设计中一种限定和连接内外空间的元素,为人们提供了可识别建筑“内”与“外”的界限,属于建筑的范畴。
  “序厅”是博物馆学的专有名词,它的内容、功能甚至空间范围是根据当下的展览内容确定的,它随展览的需要而存在或消失,经常处在语境变动中。对其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展览的序厅”,属于陈列的范畴。
  2.空间方面
  门厅属于建筑的一部分,它位于观众进门后首先进入的空间,是功能性的共享空间,也是室内室外的过渡性空间。作为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的必经之路,每个现代博物馆在建设之初都会考虑门厅的位置,为其留出一定的空间。
  序厅位于陈列空间的起始处,是连接展览内部与展厅外部的过渡性空间,是展厅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内展厅数量不止一处,由于精力有限,有的展厅可能会被观众忽略。大部分博物馆在建立之初会为序厅特意留出空间,但也有部分博物馆由于面积受限,并不会为序厅预留建设面积。
  3.组成部分方面
  一般情况下,博物馆的门厅空间比序厅大,功能也更為复杂。门厅一般由售票、寄存、安检、信息咨询台、博物馆平面导览图、商店、休息室等部分组成。另外,由于部分建筑构造特殊或客流量较大可能引起堵塞等,上述部分接待设施可能会设置在门厅之外。
  序厅属于陈列展示厅,一般由展览标题、序言(或称“前言”)以及建筑设计等组成,有时候会有致谢部分。
  4.功能方面
  门厅属于“非展览类”公共空间,由公众服务设施和公众交通设施组成。一般被认为是观众的“感官调节区域”,是博物馆为了缓和观众从室外走进博物馆时的感官和心理变化所安排的过渡性空间,也作为观众的集散空间。门厅的面积较大,博物馆有时候会利用这部分空间作为举行中小型活动的场所,因而该空间更强调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序厅是陈列展览的“点睛”之笔。它是陈列展览的前奏,是整个展示活动的前导,被形象地称为“窗口中的窗口”。它不仅是分散人流的缓冲空间,更具有烘托气氛、转换情绪的功能,因而该空间更强调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5.表现主题方面
  博物馆的门厅位于博物馆建筑的起始处,所有前来参观的观众都必须由此进入展览区。所以,门厅的主题一定要代表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和内涵。门厅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博物馆的主题。   序厅是陈列展示的前奏,它体现的是陈列展示部分的主题,是构成博物馆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
  6.形式方面
  门厅是非展览性空间,具有辅助功能和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在整个建筑空间序列中起着配角的作用,所以对服务空间一般都采用形象简洁的中性空间设计。如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门厅都会有一个代表博物馆形象的标志性小型雕塑或微观建筑。
  序厅是陈列展览的开头,有“凤头”之美誉。其形式更加多变,但是主题和形式都要与主展一脉相承。国内博物馆常见的序厅建筑设计有全景画、浮雕、雕像、蜡像、油画、国画、大型艺术场景等。
  (二)博物馆的类型
  上文已经对“门厅”和“序厅”从概念方面作了简单的区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门厅和序厅的区别会随着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在介绍博物馆的门厅和序厅实例前,鉴于各类博物馆数量众多,各馆情况不同,需要对博物馆的类型先作出分类,分别介绍各种博物馆的“门厅”和“序厅”。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博物馆分为不同的类别。按博物馆的藏品分类,有汉画像石博物馆、碑帖博物馆、瓷器博物馆等。按博物馆隶属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按博物馆的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小型博物馆、中型博物馆和大型博物馆。按博物馆主要受众分类,可以分为儿童博物馆、老年人博物馆、特殊人群博物馆等。尽管分类标准众多,但在一般情况下,需要有一种默认的分类法,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外国博物馆(主要是西方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类。我国的博物馆在1988年前都是被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3类,国家统计局也是按照这3类博物馆来分别统计、公布相关数字的。但我国的博物馆学专家们认为,在现阶段,应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我国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4种类型。①因此,下文在引用一些博物馆实例时,就主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四分法来介绍(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博物馆,外国博物馆在这方面与我国博物馆并无不同,因此不再赘述)。
  (三)我国博物馆的“门厅”和“序厅”现状
  1.历史类博物馆
  我国的历史类博物馆有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武汉博物馆、北京鲁迅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等。国家博物馆的门厅非常高大、庄严(图1),采用白色为基本色调,应用透光性优良的大面积玻璃,顶部为菱格形式大理石,打破了石料本身的沉闷厚重之感,大厅设有咨询台、安检、文创商店、博物馆的平面导向图等基本设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的序厅样式相当多变(图2),为了配合陈列主题,序厅以黄色為主色调,大型浮雕为抽象的火炬形象,呈“77”的形状,代表着“七七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再如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门厅是一个立体雕塑,以鲁迅的两张纸质手稿为样式,纸稿上刻有鲁迅的字迹。该馆除了展示鲁迅生平事迹,还设有鲁迅故居展,鲁迅故居展作为北京鲁迅馆的基本陈列,并无明显的序厅,而是以鲁迅故居的门作为展厅内外的界限。


  2.艺术类博物馆
  我国的艺术类博物馆有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阳汉画馆等。故宫博物院最为知名,却没有一个明显的门厅。虽然太和殿前的大广场似乎起到了门厅的部分作用,但根据前文的定义,广场上没有任何设施,不能称之为门厅。故宫博物院经常在一些偏殿举办临时展览,如武英殿的书画展为例,其序厅并不华丽,简单的展板上印着标题和简介,清晰明了。南京博物院的门厅也十分宽敞、明亮(图3),高高的台阶烘托了庄严的气氛,并且具有分散人流的作用,门厅周边有一些博物馆的浮雕元素,配有休息区、咨询台等基础服务设施。2016年,该馆的临时展览“法老·王”(图4),以埃及的法老和中国古代的王进行对比展出,所以序厅采用帷幔,达到一种“半遮面”的效果。序厅处的红色展板介绍中国的王,因为中国尚红;蓝色展板代表埃及的法老,因为埃及尚蓝。序厅设计巧妙,形式新颖。
  3.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我国的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有中国科学技术馆、河南地质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等。其中,如果再对中国煤炭博物馆进行归类上的细分,将其称为行业博物馆应更贴切。中国煤炭博物馆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开场门厅,但是它的“中国煤炭之林”作为第一板块,是一个合门厅、序厅功能为一的空间,向观众传达“已进入博物馆”的讯息,同时又和其他板块(如“煤炭与现代生活”)的序厅功能相当。可以说,“中国煤炭之林”的起始处就是序厅,其同时具有门厅的部分功能。
  4.综合类博物馆
  我国的综合类博物馆有首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等。湖北省博物馆的门厅很宽阔,门厅小广场的墙壁前有大量的浅浮雕,门厅里有咨询台、商店、休息区,两边是各个分展厅和自动楼梯,起着分散人流的作用。其中“曾侯乙墓”展览最为著名,序厅的墙壁以红色为基调,因为当时曾侯乙墓的发掘环境多为红色的岩石,墙壁上有大量的浅浮雕,其图样和花纹全部取自曾侯乙墓出土物上的图案。


  三、“门厅”和“序厅”易混淆的原因和对策
  (一)“门厅”和“序厅”易混淆的原因
  从以上介绍的我国各类博物馆看,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这3类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北京鲁迅馆以及中国行业博物馆等,都出现了博物馆“门厅”和“序厅”无法明显区分的特征。
  将这3种博物馆对比来看,这些难以区分门厅和序厅的博物馆,它们的建筑形式一般都是古建筑或者仿古建筑。另外,由成组的建筑群组合而成的博物馆以及中小型专题类博物馆也都存在门厅与序厅功能重叠的现象。这是因为依托于古建筑的博物馆也受到古建筑的限制,难以形成明确的空间界限;成组的建筑群也由于各自建筑的不同、陈列主题的异同,在空间上形成分割,一般不会单独设置一个很突兀的门厅;大多数专题性质的博物馆建筑跨度较小,它们通常会采用围合或者分隔的形式,截取展厅的一部分作为序厅。这个时候,序厅和门厅的作用就相重叠了。   古人修建古建筑时,定然没有想到它们在今天成为博物馆,所以古建筑博物馆没有“序厅”的空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中小型博物馆面积有限,主题单一,也未必都需要门厅和序厅。
  随着博物馆建设的发展,博物馆建筑形式越来越多变,现代博物馆的门厅和序厅的区分越来越明显,但对一些中小型的博物馆来说,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明显区别,而是要着力把馆内主题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二)“他山之石”
  中小型博物馆可能并不需要门、序厅齐备,但是如果像故宫博物院这样既利用古建筑又无法随意拆建的历史博物馆,面对巨大的人流量,怎样建设一个门厅,使其既满足疏通、分散人流的需要,又能合理安放服务设施?
  在这点上可以借鉴法国卢浮宫的设计。卢浮宫地处巴黎城市主轴线,位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的东端,该轴线中段有名扬四海的巴黎凯旋门,西段新建的德方斯巨门通向巴黎新区。卢浮宫在城市建筑中的地位十分显著,它是巴黎城市历史文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这座著名的博物馆到20世纪末都没有一个像样的主入口。由于宫殿建筑与博物馆功能不匹配导致参观路线组织混乱,建筑面积狭小,使贮藏、办公、研究、服务、修复等场所都无法合理安排。于是,法国政府将改建卢浮宫的重任委托给了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贝聿铭曾说:“卢浮宫不是一座普通的博物馆,它是一座宫殿。如何做到不触动、不损害它,既充满生气、有吸引力,又要尊重历史?”这几句话阐述了贝聿铭扩建卢浮宫的构思原则,明确了扩建工程的思路。贝聿铭还认为,增建新的结构体会对卢浮宫造成破坏,将所需求的空间地下化是唯一的解决之道,这也是扩建卢浮宫最明智的选择。1989年,首期扩建工程完成,拿破仑广场下新建的地下大厅成为卢浮宫的新交通枢纽,它从地下联系着旧馆的各个部分,交通四通八达,但只有地下大厅上方的玻璃金字塔显露在地面上,它是新馆的总入口,坐落在巴黎著名的城市主轴线上。玻璃金字塔在环境中十分和谐,它是卢浮宫主立面高度的2/3,由大收小的金字塔造型对卢浮宫的遮挡很少,玻璃的塔面也不会妨碍人们的视线。无论地上还是地下,古老卢浮官的优美造型都清晰可见。玻璃金字塔的建筑造型、建筑材料、設计手法都是极具现代气息的,而当它那时代感强烈的形象完美融入800多年历史的城市环境中时,不仅使原有的城市文脉得到保护,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故宫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是法国卢浮宫的数倍,也存在着和改建前的卢浮宫相似的问题,所以故宫可以借鉴卢浮宫的成功案例,解决当前的棘手问题。这种借鉴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故宫博物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门、序厅的合理设计,为国内各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作者简介
  孙小茹,1993年8月生,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太原市博物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博物馆管理。
  注释
  ①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参考文献
  [1]姚安.博物馆12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韦纯学.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序厅设计说起[J].中国博物馆,2000(2):52-53.
  [3]董松.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7.
  [4]杨柳青.巴黎博物馆“非展览类”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化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4.
  [5]程旭.序厅设计的几点思考[J].首都博物馆论丛,1998(1):108-111.
  [6]张立洁.浅议博物馆扩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2(16):2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参观博物馆,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为了给予观众更好的观感与体验,很多博物馆开始迎合观众的需求,优化当前的展览设计,在充分发挥自身藏品优势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民众进入博物馆,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叙述了文物展览陈列的基本概念,而后就博物馆文物陈列与展览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博物
期刊
摘要:吉祥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以陶瓷为载体呈现的吉祥纹饰,更是把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笔者以一只绘满吉祥纹饰的祖传“宋青花吉祥纹饰香炉”为例,展示宋人在这件青花香炉上所刻画的七种吉祥图案,分析其借物寓意和谐音祈福的手法以及宋人通过吉祥纹饰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词:宋代祈福文化;宋青花香炉;吉祥纹  “子子孙孙永奉常”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古鼎作香炉》中
期刊
摘要:文物的保护修复是现代科技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物工作者在采集文物信息之后,还要对文物进行档案制作和管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不同文物,能反映不同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面貌。文物是见证我国历史文明的文化瑰宝,也是展现我国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见证。本文结合当下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介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使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更加完善,增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规范性。  关键词:文物保
期刊
摘要:现代地震文物资料是当代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物证,在我国属于新的文物类别。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保存的汶川特大地震见证物数量最多、种类最全。文章梳理了地震纪念馆藏品管理工作,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合理有效的方法,以期科学地解决当前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藏品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更好地利用藏品,实现教育、传播目的。  关键词:地震文物;藏品管理;实践;思考  5·12汶川
期刊
摘要:深入了解煎煮器具的起源及发展能为现代中药煎煮器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使其便于人们使用,更加贴合现代医疗需求。对汉唐煎煮器具的文物、文献进行分析,阐述其与中医学、工艺技术、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关系。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梳理熬药器具产生的原因,分析中药煎煮器具的造物特征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中药煎煮器具;工艺美术史;起源与发展  中药汤剂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中运用最早、应用最广的一
期刊
摘要:1695年,广州长寿寺石濂大汕和尚受“越南国王”阮福週之邀前往越南弘法,回国后将其所见所闻撰成《海外纪事》一书。本文通过对傅增湘先生跋文内容的整理,进一步分析山西博物院藏的这部《海外纪事》的成书背景、版本状况,并通过傅增湘的视角,结合笔者的部分考证,对整部书的内容、著者大汕和尚及其最终结局进行了剖析,望对后人学习与研究傅增湘收藏善本有所裨益。  关键词:跋文;石濂大汕和尚;傅增湘;山西博物院
期刊
摘要:德化县位于我国福建省,因盛产“德化瓷”而著名。德化窑口产出的白釉陶瓷器物,因胎体质感细腻,被赞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世称“中国白”。由于德化瓷器白如玉石,薄则透光,厚则莹润,俗称“猪油白”“象牙白”。德化窑凭借着地理优势条件和高超的制瓷水平,盛烧不衰。德化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广泛外销到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海南省地处海上航路之要冲,扼守中国南海门户,所辖海域沉船出水瓷器众多。海南
期刊
摘要:敦煌壁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建筑、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集西域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之大成。外来的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渗透中国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孕育了南北朝以来的艺术气象。壁画的艺术形象及艺术思想体现了“仁”的艺术境界和人格修养,也在某种程度上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拉近了观者与佛教文化之间的距离,打
期刊
摘要:《国语辞典》:“戉,武器名。”根据国学大师网站“汉字‘戉’字形演变及字源演变”,“戉”由斧演变而来。依字形不同,主流释读为“戉(yuè)”或“歲(岁suì)”。考校出土的实物戉与其对应的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笔者认为,器形“戉”其字随形变,为多音字。“戉”本义为大斧,引申为仗戉、礼戉,通“号令”,象征权力与财富,音读“yuè”,为礼器仪仗的代名词。加金作“鉞(yuè)”,又为古星名或冠名。 
期刊
摘要: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立馆的基础,部分馆藏文物因为年代久远更需要精密细致的保护,这就要求博物馆对现有的文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保管。其中,纸质文物最为脆弱,很多名画、字帖十分稀有,价值颇高,因此也更需要专业的手段加以保护。本文明确了博物馆中纸质文物保护的意义,对馆藏纸质文物保护标准进行了阐述,再结合当前馆藏纸质文物保护现状,探究纸质文物的保护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现状;探析  濮阳
期刊